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4 春季拍賣 >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20
邱瑞祥 (b.1981)
花瓶(二〇〇七至二〇一一年作)

油彩 畫布

50 × 40 cm. 19 3/4 × 15 3/4 in.

款識
07.08 - 11 祥子(畫背)
來源
北京站台中國當代藝術機構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大美若素,踽踽獨行
邱瑞祥的隱士歸來

「站在邱瑞祥的作品前,彷彿有股力量引領我穿過了霧靄的森林,帶我去尋找美。」
——藝評家鄭舒元

中國當代藝術及評論界普遍認為邱瑞祥的作品帶有「與世隔絕」的意味,其畫風獨特,素樸無關喧囂的當代議題,他每天如「隱士」般長時間藉創作與自我的內心對話。1980年出生於陝西樸實農民家庭的他,2003年自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後,成為專職藝術家。有別於同期藝術家紛紛「北上」、追逐更大的舞台。他選擇留在西安,踽踽獨行,堅持以內斂而飽含哲思的畫作表達自我。在其筆下,無論是人、動物,還是場景,他皆將不同的圖像、符號進行剪裁、變形和重置,構建著帶有神秘感和象徵性的舞台,此令他在當代藝壇獨樹一幟,成為令人無法忽視的存在。是次春拍呈現的《花瓶》即為其早期靜物代表作。

四年磨一劍:光的探索

「色彩是很感性的因素,感官化的部分會變得活躍。而我更希望呈現的是內在的部分。」
——邱瑞祥

正如很多其他邱瑞祥的重要作品一般,《花瓶》創作歷時長達四年,藝術家經過不斷的打磨和自我重建,並將所有的思考過程忠實紀錄:「我希望在一開始很敏銳的東西變得遲鈍的時候,讓它遲鈍一些,再往下進展。所以,大部分作品都得畫兩三年的時間。」其所言的「遲鈍」,正如在當今追求感官刺激的主流審美中,一股獨特的「清流」:畫面中心以一瓶花為主題,數朵玫瑰斜插於乳白的花瓶之上,與翠綠的花葉相呼應。一朵含苞待放,近乎白色的花瓣預示著生命的開啟;而一朵煙粉的玫瑰若開到荼靡,半倚在瓶口,向世界展示著自己最後的美。藝術家在此嚴格的追尋學院繪畫中對於「光的探索」一畫面以左明右暗的方式,交代了左方的光源,不僅瓷瓶半明半暗,花束的右半側也隱沒於陰影之中。以強烈的明暗對比關係塑造出時光流逝的氛圍感。他在此刻意揚棄了複雜的背景設置,將瓶花陳置於樸素的白牆與灰色地板之上。伸出的花葉在右側形成一道狹小的陰影,而盛開的花束正如人生,在明與暗、輕與重、甚至黑與白之間演繹各自的命運,娓娓道出邱瑞祥純粹而又內省的繪畫觀念。

藝術家的使命:美的追尋

近看《花瓶》,可見藝術家在描繪花與葉的色塊上反覆用刮刀將作品平塗,藉由這種如其農民父母的「反複勞作」的極端方式,探測枯燥的邊緣、單調的限度,以及在持續束縛之下「自由的可能」。此創作的方式與語彙令人聯想到莫蘭迪(Giorgio Morandi),後者藉由反覆描繪的瓶罐與陰影,試圖以簡單的圖形創造出一種優雅而精緻的美學。而邱瑞祥則刻意忽略了精微的細節描繪,如作品色彩中的藍灰、灰⽩、冷茜素粉,形成一眼之下無法分辨清晰的混沌色調,是多種冷暖色多層覆蓋混合形成。它們甚至是在創作四年的時長中,反覆被重新覆蓋和多次疊壓而形成的色層。自然而有機的形成一種匠人雕琢的手工感。物體的輪廓線雖然不甚明晰,卻充滿生命力。因為「真正的技巧要讓人看不出是技巧」。邱瑞祥將《花瓶》演繹出最為本真、也最原始的面貌,以克制的畫面提煉出其對「美」的定義與表達。

正如邱瑞祥自言:「對於我來說,太快的被消費掉的刺激,是廉價的無效的表達。」在這樣一個追求效率的當代社會,他以內斂而自我的創作履行著作為藝術家的使命,堅守著內心對美的追尋。在《花瓶》那四年的創作過程中,他忘記了自己的社會屬性、制式的感官刺激,由封閉而飽含生命色彩的內心出發,探尋出瑰寶般的情感和無邊馳騁的想象力。

估價 :
HKD: 60,000 - 80,000
USD: 7,700 - 10,200

成交價:
HKD: 240,000

上一件 拍品 20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