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 紙本
68.5 × 68.5 cm. 27 × 27 in.
款識
林風眠 藝術家鈐印 (左下)
出版
1999年,《中國現代主義繪畫的先驅者——林風眠》,加拿大亞太國際藝術顧問有限公司,台北,第191頁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莫言顏色異,還是向陽心
林風眠的靜雅與堅毅
「西洋畫是偏重自然的,但如果推到最初的中國畫仍然是以自然中取到東西,一定要從自然裡面來,一定要從生活中來。」
——林風眠
縱觀中國現代藝術史,許多藝術家專注於中西融合的探索,而歷經社會與生活動盪的劫難仍不懈深探於藝術的精神追索者,當屬現代主義先鋒林風眠。自留法歸來,他立足於提取中國傳統書畫、工藝與民間藝術的精神,同時汲取西方油畫的光影透視與構圖,經多年實踐,最終形成他獨樹一幟的形、色、線視覺系統與「寓圓於方」的方紙佈陣繪畫結構。展現在其三大風景、人物與靜物主題創作,各有風姿、獨領風騷。
向陽而上,逆流而行
上世紀五〇至六〇年代的中國正值大躍進時期,藝術上訴求「高大全、紅光亮」,然而林風眠並未隨波逐流,堅持「為藝術而藝術」的中西融合求索,成為中國研究立體派理論第一人。五〇年代初他辭去杭州藝專校長的教職,自1952年起定居上海南昌路的法租界。喜愛園藝花草的他,在此打造了一個玻璃小花房,心無旁騖延續以幾何造型描繪物像的探索。受塞尚(Paul Cézanne)「有規則的幾何形,往往是造型藝術的基石」主張的影響,林風眠從室內的桌案、窗戶、瓶花等各式不規則器物中尋找出線條的秩序,架構筆下的大千世界。五〇年代中後期起,他取材於家中實物,假想將物件置於不同場景,完成了大量充滿想象力的非對物寫生的靜物畫,這些作品兼容西方立體派表達與中國畫的寫意神韻,畫面充實飽滿,多以暗色襯托明亮的鮮花水果等,創作進入成熟的全盛階段。而在其花卉主題的作品中,「向日葵」為不多見的描寫。此花天性向陽而生,瀲灩圓潤的黃花代表了「溫暖」與「勇氣」,指涉了林風眠堅強不屈的精神力量與畢生的人生信仰,「向日葵」最早可見於其1940年代的《漆屏》,據可考出版,顯示其畢生僅只9件作品曾出現此太陽花,當中有4件完成於1966年文革之後。文革前的作品僅只五件,是次呈現的《靜物》即為其一,而其餘三件分別已被納入上海中國畫院、上海美術家協會收藏。彰顯了《靜物》之可貴及特出性。
生韻閃耀,動靜兼備
「我為什麼採用方構圖呢?這是中國宋畫的傳統。」
——林風眠
《靜物》一作採用均衡中正的方紙構圖,沿襲宋畫的傳統,但加入了西方的透視與色彩,展現林風眠個人化的變革,作品構成可見方圓幾合造型的無窮變化,極富巧思,開朗而暢達,其以單點透視描繪一素樸瓦盆中昂揚盛開的向日葵與球形玻璃魚缸,它們佔據畫面三分之二,一高一低靜置於鋪著方巾的圓桌之上,此方桌與梯形的花盆、背景的窗扉與小花瓶相呼應。而圓形體則大大小小地呈現在魚缸、向日葵花蕊,為作品帶來躍動的生機與動感。此外,他以簡馭繁地以弧形勾勒出游動的金魚和水草,當中留白的盆水呼應著刻意留白的天窗,展現光線躍動的軌跡。而以重彩點染如星辰的花朵正盛放著展露風姿。作品在動靜、方圓、明暗間達至完美的平衡,充盈著堅定的力量。
墨色和鳴,生生不息
「林風眠雖然是留學法國,但他在繪畫創作方面的成就不是對歐洲繪畫藝術的發揚,而是從歐洲繪畫的角度重新發現中國繪畫藝術的生命活力。在他之前,還沒有一個畫家在這條路徑上達到他所達到的高度。」
——水天中
林風眠善用深色作基調,本作以墨彩融合群青色為主調,漸次加入如靛藍、酒紅、墨綠等冷色調,顏色含蓄卻充盈著變化,當中墨與彩渾然一體,雖未刻意強調光影,但深淺不一的藍與黑交疊之下虛實相生,一色玄青中透出和煦的陽光,濃郁檸檬黃的向日葵在黛綠渾圓的葉片裡綻放而出,花瓣具向上的動勢,將光源集中於此,若暗示向日葵在黑暗中只憑一束光便能頑強成長。盆栽與魚缸中丹青色的游魚如生命的動靜相生,窗前淡黃色的小花如圓潤溫柔的棉絮,與前兩者蓬勃的生機形成反襯,若展現生命的不同形態,韌性與恬靜共存。水粉與墨如中西合璧般和諧交融,彰顯素雅的氣韻。
艾青曾在《言之鑿鑿,令人心折》描述林風眠:「他意識裡貫穿著自己的思想,他畫花卉、靜物,但不能把它當一普通的靜物畫一樣看待,他的畫很有層次。」命運多舛卻永保謙遜與韌勁的林風眠,用其不屈的一生帶領了中國繪畫的革新,他將向日葵般的汩汩生命力融入墨彩中,與世人共勉!
估價 :
HKD: 1,000,000 - 2,000,000
USD: 127,700 - 255,400
成交價:
HKD: 1,20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