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4 Spring Auctions (Testing)
Radiant Ancient Glorious Bronze - Collectin from Muwen Tang

210
清雍正
粉彩高士人物圖小口瓶

23 cm (9in) high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來源:
倫敦Phillips,1980年3月6日
倫敦馬錢特,1981年7月12日
香港蘇富比,1985年11月20日,拍品編號141
香港著名企業家、資深收藏家呂國文珍藏。本拍品直接徵集自呂國文先生,先生1985年購自香港蘇富比,深藏近四十載,首次在市場露面。
出版:
《Exhibition of Qing Mark and Period Monochromes and Enamelled Wares》,馬錢特,1981年,圖錄編號62
《呂國文藏珍集》,呂國文,中國編譯印務有限公司,1989年,頁153,圖122
展覽:
《Exhibition of Qing Mark and Period Monochromes and Enamelled Wares》,馬錢特,1981年,圖錄編號62

參閱:
《望星樓藏瓷•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望星樓,2004年,頁136,圖48
盤口,短頸,豐肩,弧腹下斂,內挖圈足,底心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楷書款,根據清宮檔案相關記載並結合傳世實物考慮,此類款識為雍正御窯早期典型書寫方式,字體娟秀,端雅工整,用筆舒展,以青花單圈裝飾,頗為少見,極具時代特徵。
拍品造型俊秀,線條流暢。瓶身以粉彩繪童子高士圖,留白處配以奇石,高士神情嫺靜,衣褶飄逸,回頭與童子對望;童子臉龐圓潤,蹲坐一旁,神態活潑,天真爛漫。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明亮,筆觸細膩,佈局舒朗,為雍正朝清雅之陳設佳器。

工致殊常
清雍正
粉彩高士人物圖小口瓶
《陶雅》有雲:「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艷奪目」。我國的製瓷工藝發展到清代已經非常成熟,雍正年間,政治、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的發展,製瓷工藝也達到鼎盛。在承襲了明代青花、五彩製作工藝的基礎上,康熙晚期創造出粉彩瓷器,並在雍正年間達到最高水平。此時官窯器物呈色的柔麗明亮及彩料的精細多變與日俱增,其造型胎釉、紋飾圖案,彩繪技巧都達到了中國瓷史的巔峰。
工藝技術的影響,是雍正粉彩得以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雍正時期景德鎮白釉瓷器的白度已達到77.5度,為粉彩瓷器的繁榮提供了先決條件。另外這一時期的粉彩繪畫不僅是在康熙五彩原有的審美認知和繪畫技巧的基礎上有所繼承,更是吸收了琺瑯彩的製作工藝。如拍品所繪山石人物圖使用的是五彩的平塗法,另在傳統的玻璃質材料中,加入「砷」元素,進而發明瞭「玻璃白」。「玻璃白」用於打底,在上面施以彩料,用乾淨的毛筆把彩料細細染成所要的各種濃淡不同的色彩,手法類似於國畫的渲染,使得人物衣褶及山石顏色深淺不一,色階大大的増多,淡雅柔美。另外在人物衣領、下擺等細節處,「玻璃白」還單獨作白色顏料使用,因粉彩色料用油調製,故色彩更顯凝厚晶醇,更突出畫面的整體明暗效果和立體質感(附圖1)。
拍品器形秀雅,姿態纖致,小盤口,短頸豐肩,肩下斜收,近足處外撇,圈足邊出唇,線條柔美起伏,盡見迤邐之姿。頸、肩交接處角度乾淨利索,與常見梅瓶有別,嶄露瓷匠高藝。瓶身釉面白潤如玉,腹部正中以粉彩繪高士童子採捃圖,見一公子攜一小童,小童衣裝樸素,雙袖輓起,一手兜起衣襟,作盛物之用,另一手作拾取之態,抬頭凝望公子。其旁公子站立,面容清朗俊逸,衣冠華貴不俗,雙手提拎腰帶,扭身回望注目。二人似在商討選擇拾取之物,人物神態動作惟妙惟肖,刻畫細緻入微,設色清麗素雅,別有林間雅趣之格調,極具故事情節與場景意境。另一側繪石林層疊,紋飾主次分明,勾勒精細,填色一絲不苟,毫無越線漏填之處,釉彩渲染細緻自然且富有層次變化,烘托表現出石塊的立體質感和陰陽向背,整體藝術效果更加潔逸清雅。
雍正一朝雖13年,但瓷器繪畫之工整、內涵之豐富均超過康熙時期,亦令乾隆一朝嘆為觀止。雍正官窯紋飾與康熙官窯的最大差別在於人物圖。康熙時期一度流行的耕織圖於世宗朝已很少裝飾在瓷器上,刀馬人物亦明顯減少。歷史故事、人物神話、仕女嬰戲、市俗人物等題材成為此時期瓷器紋飾的主流。構圖講究深遠和層次感,襯景較小,突出主題紋飾,而主題紋飾亦沒有前朝高大,人物的縮小使畫面留白較多,更具書畫之韻味,高士人物紋樣極富文人趣味,栩栩如生。這反映了世宗皇帝柔麗細膩的審美追求,並直接影響了景德鎮工匠的製作風格。
根據民國時期許之衡《飲流齋說瓷》雲:「雍正花卉純屬惲派,沒骨之妙可以上擬徐熙,草蟲尤奕奕有神。」康熙中後期以「四王」為主的畫師大多都為宮廷繪畫,在雍正時更甚,所以這些粉彩瓷器之畫意稿樣大多出於造辦處如意館供奉畫師之手,與院體繪畫畫風一致,再交由御窯廠製成。據雍正時期清宮造辦處史料載,官窯燒製的品種器形、畫樣、色彩等,皇帝都細緻地過問,經制樣呈覽而製作,甚至有傳旨:「原樣花紋不甚好,說與年希堯往細裏改畫。」
本器承襲康熙清秀典雅風貌,外壁紋飾受惲壽平「沒骨」法影響,在素地上作簡雅構圖,用筆輕細,清新淡雅,佈局妥適,雅石、小童及高士三者間相互呼應,缺一不可,同時融合文雅氣息,汲取文人畫抒情寫意精神,既重形似,又重神似,以沒骨技法,體現出畫家精整秀氣的寫生功力,營造出一派祥和靜逸、生機勃勃的景象,亦呈現出雍正御瓷內斂雅蘊之質。
拍品敷彩濃淡有致,描繪入微,如此精緻之品,極為珍稀。可參考中國嘉德2001年春拍,拍品編號1344,清雍正粉彩高士圖梅瓶(附圖2),當時成交價為人民幣968,000元。後收錄在《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望星樓藏瓷》一書中,編號48。另見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1988年5月18日,拍品編號273(附圖3),當時成交價為33,000港幣,上述兩件造型、繪畫風格及款識書寫與拍品極為相似,皆為雍正朝粉彩逸品佳作。
另見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清雍正粉彩人物圖梅瓶(附圖4),造型與拍品大同小異,但其粉彩繪畫風格及款識與之相同,應為同一時期御窯廠作品,載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瑯彩·粉彩》,1999年,頁60,圖50。還可比較一件粉彩人物圖橄欖瓶(附圖5),藏於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館藏編號:646-1907。另外法國吉美博物館藏有三件雍正時期粉彩人物圖碗(附圖6、7),其畫風、款識亦與拍品相類。
香港蘇富比2007年10月9日,售出一件清雍正粉彩靈芝「寒山子一團和氣」撇口瓶(附圖8),當時成交價為16,567,500港幣,其繪畫風格與拍品相近,皆不同於雍正朝常見之描繪自然山水或花卉題材作品,而是選用深淺不一的彩料做西洋式的立體陰影描繪人物,而這種表現形式多見於當時宮廷西洋傳教士畫師為皇帝繪製的人物畫像。
雍正一朝少見人物紋飾,然繪人物時多在素地上作簡雅構圖,呈現雍正瓷內斂雅蘊之質。康熙一朝始研發粉彩色調,於雍正時到達顛峰,淨白素地尤能突顯繽紛多貌的釉上彩。自傳教士傳入玻璃白彩,匠人運用其不透明特性,調出釉上彩深淺萬變之色調,造就粉彩瓷自然美奐效果,此乃前所未見。
拍品所署雍正六字三行青花楷書款,根據清宮檔案相關記載並結合傳世實物考慮,此類款識應為雍正御窯早期典型書寫方式,多留有康熙晚期的遺風,字體娟秀,端雅工整,用筆舒展,與康熙末期的寫款風格相近。雍正六年之後,在皇帝要求的「內廷恭造之式」的推動下,紀年款的書寫更加具有本朝所獨有的特點,乃至影響到乾隆早期款識風格。
世宗胤禛勵精圖治,其為帝之風,破積弊,求新思,文開武定。而朝政之余,又是醉心文藝,品味高潔,趣玩思秀。遂於此朝,景德鎮瓷製百萌新發,群芳共彩,更越康熙。拍品線條比例和諧,富有韻律感,釉彩濃淡相宜,構圖疏密有致,將雍正帝獨到之美學品味體現的淋灕盡致,本品正屬臻絕之例。

香港資深收藏家著名企業家珍藏 Lot 939-940

估價 :
估價待詢
Estimate Upon Request

上一件 拍品 210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