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4 秋季拍賣 > 瓷器工藝品
觀古I——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 雜項

878
紅木天地蓋詩文端硯
(清嘉慶五年)

22.5 cm (8 7/8 in) wide

硯台,也名硯瓦,因其形如台、凹如瓦而得名。《釋名》中對硯的釋義為:「硯者研也,可以研墨和之濡也。」硯台誕生之初僅是作為工具,重視是否堅實耐磨。隨著經濟文化蓬勃發展,硯台的選材、紋飾、工藝等愈發考究,成為文人賞玩的雅物。此硯台小巧,呈長方形, 式為板式,邊緣起棱,形制俊巧,製作規則。硯背、邊緣以行書、隸書、篆書等多種筆體刻詩文、鎢印,左上鐵刻隸書「嘉慶五年,修白鶴峰東坡故居,得此硯於墨沼。汀州伊秉綬記」,右側邊緣陰刻行書「此坡公所以贗賢守也,觀之敬嘆。欽州馮敏昌識」,中間陰刻草書「軔」字和篆書方章「德有鄰堂」,並帶詩文木蓋座,上刻「坡公遺石 甲子秋仲梁廷柟題於五羊城西之河林寓」,刻法婉轉流暢,端莊公正。整件質地堅實細膩,線條完美,展現端莊文雅之氣。

伊秉綬(1754—1815年),字組似,號墨卿,晚號默庵,清代書法家,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人,故人又稱「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舉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師戴聯奎,歷任刑部主事,後擢員外郎。嘉慶四年任惠州知府,因與其直屬長官、兩廣總督吉慶發生爭執,被諦戍軍台,昭雪後又升為揚州知府,1802年(嘉慶七年),伊秉綬四十八歲時,因父病死,到官奉棺回鄉,揚州數萬市民灑淚送別。 六十二歲病逝後,揚州人為仰慕其遺德,在當地「三賢祠」(祀歐陽修、蘇軒、王士禎三人之祠)中並祀伊秉綬,改稱「四賢祠」。在任期間,以「廉吏善政」著稱。伊秉綬喜繪畫、治印,亦有詩集傳世。工書,尤精篆隸,精秀古媚。其書超絕古格,使清季書法,放一異彩。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氣象,與鄧石如並稱大家。
馮敏昌(1741—1806年),字伯求,號魚山,廣東欽州(今屬廣西欽州)大寺鎮馬崗村人。壯族,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翁方綱按試廉郡,見馮敏昌之文章,於是選其為拔貢,入國子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登戊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改刑部主事,著有《華山小志》,《河陽金石錄》,《小羅浮草堂詩文集》等。曾撰《孟縣誌》。
梁廷柟(1796—1861年),字章冉,號藤花亭主人,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人,清代文學家。出身書香門第,少時已遍讀家中藏書。稍長,精研史學,兼擅詩文戲曲,但科場失意,三十八歲即道光十四年(1834年)才考中副榜貢生。歷任澄海縣教諭,廣州越華、粵秀書院監工院,學海堂學長,粵海關志總纂,廣東海防書局總纂。咸豐初,「因襄贊夷務」,敘功獲賞內閣中書職銜。一生著作共約三十八種,二百八十八卷。咸豐十一年(1861年)病逝。
來源:尚鼎書屋珍藏,香港

鈐印:「德有鄰堂」

估價 :
HKD: 20,000-30,000
USD: 2,600-3,800

成交價:
HKD: 408,000

上一件 拍品 87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