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4 秋季拍賣 > 瓷器工藝品
玄禮四方——暫集軒珍藏中國古代玉器Ⅲ

1138
黃玉神人面紋琮

7cm diam.

黃玉質。玉色青黃,帶奶油沁灰皮,包漿嚴密。矮圓柱體,形制內外皆圓,俯視如玉璧形,單節。中心對鑽圓孔,壁一側較厚,無射,上下口徑相當,孔周兩面打磨光滑,孔外沿有磨泐。器身一周施減地浮雕,凸雕四組神人面紋,紋飾淺浮雕於長方形臺上,以減地起台,神人面紋重圈為眼,橢圓形眼瞼,週邊管鑽淺雕,內圈刻琢。眼瞼之間有橋形梁相連,用減地淺浮雕形成橫向橢圓形寬吻,形成四組簡化的「良渚神徽」,風格簡明細膩流暢。整體造型古樸凝重,包漿沉穩自然,圖案分佈規整,刀法流暢,獸面神人眉目深邃,具有典型時代特徵。
琮是中國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帶有神秘色彩的禮器,同時也是權威的一種象徵。始見於良渚文化,有長體琮和短體琮兩種不同形制。《周禮》:「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說文》:「琮,瑞玉,大八寸,似車鈕。」神人獸面複合圖像是良渚文化中、晚期玉器上最普遍的紋飾內容,這一圖像在良渚中期早段以後表現形式也發生變化:完整的神人獸面複合圖像首先簡化為神人面居上、獸面居下的分節格局,然後進一步簡化和省略,大致上看:片狀玉器上的裝飾趨向是隱去神人、保留獸面;而柱形玉器通常突出神人紋而對獸面加以省略。本件玉琮上所裝飾的單節簡化神人紋,也常見於良渚文化的各種神人紋玉琮、玉勒子之上,反映出這些載體上紋飾的簡化和抽象越來越強調神人的形象。
此件玉琮造形圓潤,形似鐲,形制少見,應屬良渚早期之作。良渚玉琮特色鮮明,各例之間差別甚廣。其他良渚文化玉琮雖形狀、尺寸各異。清代吳大澂《古玉圖考》上「組琮」第八、九「內外俱圓,與琮之常制不同」,指的應該就是這種鐲式琮。有學者認為華東地區的玉琮是由這種外壁浮雕四個雕有人面紋長方面的玉鐲發展而成,同時由這類單節矮體演變成多節高體。參考一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良渚玉琮(圖1,購玉308,高2、寬8.9、孔徑6.1cm,《敬天格物》圖版4-4-9),尺寸較小,紋飾與本器相似。另有一件與此拍品器型相似的私人藏品:香港蘇富比2019春拍,拍品編號3020山中商會藏「良渚文化獸面紋玉琮」(圖2,10cm),這件玉琮曾為端方(1861-1911)舊藏,盒蓋上有其所做題識。(出版:大村西崖編,《支那古美術圖譜》上冊,東京,1932年,編號95)。另外有兩件尺寸稍大於本品、工藝相似的館藏品可供參考:一件是浙江省考古文物研究所藏良渚文化玉琮(圖3,高4.5、孔徑6.4cm,《中國玉器全集1》圖版170),另一件是南京博物院藏良渚玉琮(圖4,高4.1、孔徑6.7-6.6cm,《中國玉器全集1》圖版171)。
此件良渚文化玉琮形制珍罕,玉料上乘,製作精細,拋光細膩,技藝高超,沁色宛如雲霧,美輪美奐,種沁甜美,堪稱上品。神人獸面紋淺浮雕與細刻紋工藝水準高超,細如絲髪,布列組合罕見,實屬良渚文化玉器中難得之精品。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1999年以前
參閱:
1.鄧淑蘋:《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導讀》,台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第51頁,圖版4-4-9。
2.蘇富比2019年春季拍賣會「人間異珍:奇·趣」專場拍賣圖錄,Lot 3020。
3.牟永抗、雲希正主編:《中國玉器全集1:原始社會》,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年,第126頁,圖版170。
4.牟永抗、雲希正主編:《中國玉器全集1:原始社會》,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年,第127頁,圖版171。
5.牟永抗、雲希正主編:《中國玉器全集1:原始社會》,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年,第108頁,圖版148。

估價 :
HKD: 1,800,000-2,200,000
USD: 230,800-282,100

成交價:
HKD: 10,563,000

上一件 拍品 113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