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4 秋季拍賣 >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31
關良 (1900-1986)
樂山大佛

水彩 紙本

25×36 cm. 9 7/8×14 1/8 in.

款識
關良 藝術家鈐印(左下)
來源
2010年11月20日,北京華辰中國油畫及雕塑賣會,拍品編號1063
現亞洲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妙筆生花,神氣淋漓
關良引領時代的珍罕傑作

「我尤其喜歡關良的作品,他畫面上粗大的筆觸,渾厚的色彩,看上去像是幼稚而實際上又含蓄著無窮趣味的表現,在當時的洋畫界中確是呈現一種新的姿態。」
——藝術家倪貽德

作為西為中用,融會貫通的巨擘,關良在中國近代藝術史中寫下了鏗鏘的一章。其17歲時赴東京太平洋美術學校習西畫,被印象派的自由靈動、野獸派的單純奔放所感染。1922年回國後,便尋根溯源,立足結合中國傳統藝術的風韻、美學,以樸拙真摯的筆墨開創「鈍滯澀重、拙中帶巧、柔中帶剛」的新風,為中國藝術的革新屢立功勳,更在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培育了磊磊碩果。

關良創作以彩墨、油畫、水彩為媒介,其中油畫作品數量稀少,存世僅不逾400件,且多為風景、靜物主題,戲曲人物不足30件。而是次首現拍場的《構圖》(拍品編號32)由藝術家家屬兩代傳承,為拍場逾30年來可見關良獨一無二大膽結合其標誌性的戲曲主題與抽象畫風的特出之作,見證了藝術家敢為人先的突破與新創,作品以近乎狂草般充滿張力的用筆與磅礡的躍動色彩,展現內心澎湃的交響,令觀眾為之驚倒。

而在關良畢生創作中,水彩為數量最少的類別,存世不逾170件。水彩雖為西式畫材,但其輕盈、流動的特質又與中國水墨意趣相通。而在其水彩創作中,以佛教元素入畫者據考僅只11件,至珍至罕,是次呈現的《樂山大佛》(拍品編號31)即為箇中精萃,不僅將宗教元素和壯麗山水有機結合,更為一構圖精到、細節生動的珍品。

技驚四座:大巧若拙的藝術語言

「我經過一段時間對現代各種流派的學習、研究之後,正力圖擺脫自己過去在日本時使用的一種比較老實、古板的寫實畫法,而尋找一些新的表現手法。因此我在畫展上展出的一些畫,可能已超越了當時一般人們的審美能力,衝出了傳統的審美觀念。粗獷、縱橫的筆觸,明亮、俐落的色彩,一反往常。『畫人之不欲畫,畫人之不敢畫』。」
——關良

關良在東京留學期間,深受印象派、野獸派乃至立體主義的影響。回國後,仍不斷在油畫上探索與實踐「洋為中用」的創新。他認為東方藝術的「以形寫神」正契合了現代性繪畫的精髓,中國油畫應擺脫死板的模仿,體現真正的時代精神。正如關良摯友及舊鄰金治回憶:「關良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就力圖擺脫老實的寫實畫法,在探索自己的風格了」。除了繪畫,關良也是一位戲曲迷,其兒時家中由廣東遷居南京時的住所正在兩廣會館旁,會館隔壁即為戲院,彼時他經常隨父親去看戲,在戲曲中讀懂了中國社會的漫長歷史、神話,並樹立起是非善惡的人生觀。戲劇對關良來說不僅僅是表演,更是對歷史、文化、民俗、道德觀念的濃縮。除卻內涵,他曾讚嘆中國戲曲是「綜合的藝術」,在視覺之外,又結合聲音、動作的演出。而畫戲也必須要抓住演出的氛圍和氣勢,而非單純進行記錄和再現。戲曲生動的表現力不僅從主題上、更是在藝術風格方面深深啟發了關良的創作。

從關良現存最早期的人物油畫之一的《人物》可見,在1930年代良公即以高度概括性的輪廓和生動活潑的用色將場景人物畫得有聲有色,為中國藝壇的先鋒。而到五十年代中後期,他開始以油彩表現戲曲人物主題,如《後台》一作即巧妙地將西方油畫所重視的明暗光影和中國水墨中的飄逸筆觸相結合。進入至七十年代,他更進一步地捨棄了西方古典式的佈景和繁複的立體明暗關係,在畫面上的表現處理愈發精簡而平面化。並以更加灑脫不羈的筆觸、明朗鮮艷的色彩創作,亦體現在《武松打虎》、《唐僧與悟空》等。而在是次上拍,完成於1981年的《構圖》中,良公則走向極致,融會貫通地把經年累月的繪畫功力內化於心,徹底走向寫意,如其自言「技巧不到則是不斷提高的問題,技巧成熟了,終是可以表達出來」。他大膽地結合抽象的筆法和傳統戲劇場景,以潑墨筆法般的勁道線條畫繪《白蛇傳》劇目中的高潮——《水漫金山》,氣勢磅礴!

激昂澎湃:絕無僅有的抽象戲劇人物

如藝評家水天中曾言:「關良善於把巨大的空間、複雜的色彩關係和質量結構單純化,但又善於表現出景物的氣勢」,《構圖》的線條極簡而高度概括,色彩大膽而明快:其以簡練的藍黑色筆觸勾勒出白素貞如蛇身一般修長的肢體和衣裙。右側背景處團團激昂的白色水浪如決堤的猛獸,排山倒海而來,剎那間淹沒大地,只剩小小的金山寺頂在水波中飄搖,與巨大化的白娘子形成明顯對比。遠處的群山被逼仄的黑雲覆上幽冥的面紗,而山間閃爍著如天雷劈下的金彩、藍光,為場景帶來高妙的傳奇色彩。生動地再現了《白蛇傳》中最為劍拔弩張的高潮劇情,牽動人心!

而為了強而有力地表現氣勢,《構圖》中大刀闊斧的筆觸帶有抽象抒情的意趣,將戲劇化的情緒張力展露無遺,正契合關良對於藝術的宗旨:「要追求特定的境界,注意傾注自己的感受」。畫中主角白娘子單手持劍,其面部僅以一點一線概括,就將其震怒而悲愴的神情畫出,而其長髮以幾筆富動感的藍色狂放地點染,展現她因憤怒而無暇顧及梳妝,任由髮絲在颶風中飛揚。而在其身旁可見紅、黃、綠彩的色塊大膽碰撞,若以抽象筆觸突顯僧妖鬥法的激烈場面。其腳下,關良天才地以一筆誇張的黑色劃開大地,猶如石破天驚、山河破碎,更突顯白蛇戀人被奪的痛徹心扉,和二者人妖殊途、註定分離的宿命感。細觀此作,彷彿能聽到滔天江水的轟隆聲、感受到電閃雷鳴的氣勢,通過畫面步入戲曲背後牽動人心的愛情傳說,感受濃烈的情感張力。關良以此罕見的半抽象創作詮釋了一生追求的「畫從於心」的美學觀點,生動而激昂的畫面形成不可思議的平衡,調動觀者五感使之相通,令人宛如親臨磅礴之境,極為精彩!

山河巍巍:色韻脫俗的人文山水

而回溯關良對佛教藝術的興趣源於1942年一趟跋涉西北、周遊中原的旅途。他在途中考察了龍門石窟、樂山大佛、大足石刻等,留下一系列稀少的水彩及速寫。自此佛教藝術深刻啟發了其創作生涯。在是次上拍的《樂山大佛》中,關良以灑脫不羈的筆意,將鎮守山林千年的大佛和中國文人山水意趣相融合,寓情於景地展現對民族藝術的創新和發揚。當中可見與山體近乎等高的大佛呈赭紅色,在左右護法的陪同下肅穆地垂目望江,坐看人世變遷而靜謐宏偉。良公下筆精準而簡練,在渲染之間,即描繪大佛寶相莊嚴的特質,色彩並從赭紅過渡為富濃淡變幻的青色,渲染出層疊矗立的遠山,又別出心裁地以一抹朦朧的淺紫羅蘭色畫出左側小坡。而在河岸兩側,團團寫意的綠色彩層疊錯落地點綴山間,一展秀麗清爽的自然風光。

樂山大佛位於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會處,是世界最高的石雕坐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在湍急的江水中護佑來往船隻、寄託著無數先民的祈願。在關良的畫中,佛足下江中的一葉扁舟正平穩駛過,而岸邊可見推車、牽馬、攜幼的人們,皆紛紛隔岸凝望著信仰的化身。他以精煉低限的極簡墨點,將自古流傳的濃濃人文情懷含蓄高妙地詮釋,鏈接了一條質樸而深厚的情感鈕帶,當中無不透現人和自然的和諧融洽,令人拍案叫絕。

估價 :
HKD 100,000 – 150,000
USD 12,800 – 19,200

成交價:
HKD: 168,000

上一件 拍品 31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