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 畫布
72.7×60.6 cm. 28 5/8×23 7/8 in.
款識
2007 均 龐均(右下)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意在筆先的生命芳華
龐均筆下的淋漓色彩
「龐均的畫技從繁到簡,走向平面二度空間或二度半空間,線條既有西方強化形的力度,又有東方書法一波三折的畫趣,追求氣韻生動、似與不似之間、意到筆不到的寫意畫風,成功創造了東方式的表現主義。」
——國父紀念館前館長張瑞濱
龐均出身藝術世家,其父為推動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決瀾社」發起人、中國第一代油畫家龐薰琹,其母為留日藝術家、「決瀾社」成員丘堤。家學深厚的他自小對繪畫和音樂有極大興趣。13歲入讀杭州藝專、三年後入中央美術學院求學,前後師承林風眠、徐悲鴻。龐均在前人的基礎上,將油畫的性格內化,結合東方藝術中講究的「墨分五色」,以黑白之間高度敏感、細膩的灰階元素入畫,達成和諧的中庸之道,形成獨具東方風韻的個人風格。創作近八十年的龐均迄今享譽國際,在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世界頂尖100位藝術家」名單榜上有名、並於海內外舉辦個展逾60次,作品受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常熟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墨西哥博物館等眾多機構收藏。
其作以靜物及風景主題為主,是次秋拍呈現其二大經典主題:描摹故土人文風景的《常熟老家興福寺》(拍品編號87)、及賦予花卉雅緻風情的《立體靜物》(拍品編號88)。兩作均為藝術家親屬舊藏,是次首現拍場一展龐均縱橫東西之間半個多世紀後碩果累累的藝術成就。
故鄉風貌,寶寺莊嚴
出生於上海的龐均,在江南水鄉度過童年。然而,1980年他一路南下移居香港,7年後又定居台灣。直至2000年始,離鄉20年的他終於有機會應邀前往上海舉辦展覽、率「跨世紀油畫研究會」成員及一批來自台灣的藝術家在常熟交流寫生,助力兩岸藝術家的交流研討,此契機使他再探令他魂牽夢縈的故鄉。
創作於2008年的《常熟老家興福寺》是他回鄉拜訪後,對當地著名歷史文化坐標的描繪。全畫不拘泥於寫實,以具呼吸感和留白的大寫意筆觸畫就,意在筆先地塑造神似的境界。突顯龐均在經年累月的寫生練習中,練就對自然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對事物本質高超的把握。畫中,龐均在中下部以其經典的灰色彩畫出夾雜著幾筆綠色青苔的石磚路,以及被陽光照亮、帶有微妙暖調子的石柱,為全畫奠定了沉穩靜雅的底色。寺廟門牆為中華傳統建築經典的黃牆紅門搭配,突顯傳統建築絢爛而不庸俗的大氣色彩。亮閃閃的黑灰瓦當反射出淡藍天空的倒影,茂密而高大的樹木則直接脫離線條的束縛,直接以極具動勢的筆觸畫出,在枝頭上欣欣向榮地生長。
創生於南齊,坐落於虞山北麓幽谷的福興寺,已有兩千年歷史,正如唐代詩人常建所描寫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最為清淨脫俗。龐均在此畫中精準地捕捉古寺清幽的氛圍,如清晨萬物復蘇之前、晨光微熹時的片刻靜謐,引領觀者領略裡外通透的寺院,乃至微風浮動、綠葉的沙沙聲都清晰可聞,感受充滿禪意的寧靜與安適。
飛舞的旋律,滿室芬芳
「龐均筆下的花卉尤其生動,以舞蹈之姿,展現出鮮活的生命力。」
——藝評家曾長生
而「花卉靜物」是龐均經典的繪畫題材,他以此探尋色彩的表現力,追求融入真情實感的自然,而非模仿自然。在《立體靜物》中,他以冷色調為基底佈置全局,灰、黑色的布料搭建後景,而花盆下方則以靛藍和青綠色桌布構築。配色素雅卻全然不顯單調:金色、藍色、白色的細線,綠色煙花一般的放射線、和短粗排線組成的小花紋等多樣而妙趣的紋樣,如若抽象藝術中的自動性技法,產生顏料的潑灑和滴流,在布幕上飛舞,展現音樂對於龐均的終生啟迪。
畫面中心,以抽象線條妝點的棕色方形花盆和帶有紅色條紋的粉紫色圓盆之上,昂然生發著一束束茂密、強健的綠葉,勁道墨線勾勒出葉片樸拙的造型,具無窮生蘊。在葉片頂端,分別綻放著一簇金黃的水仙和潔白的蝴蝶蘭。黃水仙寓意「重生與新生」,而「蘭中皇后」的蝴蝶蘭象徵富貴和諧。寫意的筆觸洋洋灑灑地將紅色、紫色的妍麗花蕊傾注在瀲灩的花瓣之間,洋溢著生命的熱情。主體和背景冷暖色調的碰撞,令明亮的花朵更具色彩張力,如夜色中的日與月在深藍的韻律中閃耀,折射出神秘的夜色,恰如月光悄然入室的仲夏夜之夢,花兒在萬物沉睡的夜晚,趁著夜色歡聲笑語、舞動腰肢、在清爽的夜風中迎風鼓掌,浪漫而富有生趣。
估價 :
HKD 150,000 – 250,000
USD 19,200 – 32,100
成交價:
HKD: 18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