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5 春季拍賣 > 瓷器工藝品
觀古——瓷器珍玩工藝品 | 瓷器

611
明崇禎甲申年(1644年)
青花開光人物圖筆筒

20.5 cm (8 1/8 in.) wide

明末清初景德鎮御窯停燒,景德鎮民窯進入一個突飛猛進的大發展時期,大批能工巧匠投入生產,且文人士大夫亦直接參與瓷器設計的諸多環節,故形成了特殊的時代風貌,陶瓷界稱之為轉變期,一直以來備受關注。
本品直壁深腹,口徑寬廣,近底處削胎一周,平砂底。胎體堅實,釉色柔和,釉面略泛青,底部無釉處可見白皙瓷胎,細膩柔滑宛若嬰兒肌膚。通體紋飾以青花繪就,一側於海棠葉形開光中繪美人月下獨舞,衣領豎窄,身姿嫋娜纖細,雲髻低垂,為典型明末清初瓷繪仕女形象,此場景頗具「起舞弄清影」之意境;另一面繪博古圖,百汲碎哥窯四方瓷瓶中插孔雀翎兩尾和如意一柄,一旁置海棠形茶盤,內瓢竹葉點點,右側為體量碩大的如意紋螭耳大尊。刻畫細膩逼真,宛若書齋一隅。其側太湖石瘦、皺、漏、透,其上題寫款識「明崇禎甲申春日寫」、下鈐「摹臨」、「扣甬山人」一圓一方二陽文印。
博古題材源於宋元以來士大夫崇古收藏風氣,宋代皇家亦有金石收藏,宋徽宗時編訂內府所藏三代彝器為《宣和博古圖》,明清時期描繪古玩的博古圖案十分流行。木刻版畫也推動了博古樣式的流傳,明末丁雲鵬等人重繪《宣和博古圖》,萬曆年間出版的《博古圖錄》、《程氏墨苑》、《方氏墨譜》也成為民間工藝的粉本來源,故本品所繪古玩皆形制精雅。
本品所落「時崇禎甲申(1664年)春日寫」款識十分特殊。首先,崇禎時期具有明確紀年的瓷器即屬鳳毛麟角,對於斷代十分重要。其次,本品紀年恰是1644年,這一年正值明清易代之際,即崇禎十七年及順治元年,這一年的年初,北京已然是翻天覆地改換門庭,而本品瓷繪中展現出的歲月靜好,似乎體現出遠在景德鎮的窯工並未受影響。這使得在賞玩本品時,不免令人感慨萬千,引人唏噓。
下落「摹臨」、「扣甬山人」二閒章,饒有文人趣味。「摹臨」中「摹」字寫為其異體字「撫」。此處,相較「撫臨」,此處釋義「摹臨」更為恰當。「扣甬山人」則是訂燒者或製瓷者名號,「甬」字有樂鐘之意,扣甬作樂,有黃鐘大呂、雅音正聲之意,其號頗能窺見亂世文人的心態。
崇禎至順治時期景德鎮青花瓷器有粗、細二種,本品確為崇禎年間成書的《天工開物》所描述的「上品細料器」,圖繪雅致,筆觸細膩如畫,青花發色明豔,濃淡深淺渲染極妙。清末寂園叟《匋雅》稱「明瓷青花人物,以筆筒、花觚為甚詼詭。」
本品無論是胎釉,還是畫工,在明末清初瓷器中堪稱上品,又具明清朝代更替這一特殊紀年,對於這一時期瓷器斷代意義非凡,進而對於研究明末清初景德鎮製瓷業狀況具有重要意義,是一件兼具藝術、收藏以及研究價值的佳作。
「明崇禎甲申(1644年)春日寫」八字單行楷書款
鈐印:「摹臨」、「扣甬山人」

估價 :
HKD: 600,000-800,000
USD: 76,900-102,600

上一件 拍品 611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