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ch, 37.5 cm (14 3/8 in) high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福•祿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千秋萬代」葫蘆瓶一對
葫蘆之形,兼飾葫蘆紋樣於其上,合寓子孫萬代、富足安康。成對保存,更添圓滿之意。仿若福澤雙至,祈願家族昌盛綿延,歲歲無憂,實乃祥瑞之重器。
此對瓶小圓口,短頸束腰, 臥足,整體圓潤飽滿,端莊大氣。外壁以模印技法裝飾纏枝葫蘆紋,大小葫蘆懸於枝頭,與藤蔓、葫蘆葉等相互交纏,層次豐富,繁密生動。所飾葫蘆圓實飽滿,形如本器,枝葉寬勻,紋飾層疊拱起,故名「拱花」,其雕工超凡,高低起伏,清晰俐落,雕飾諸紋一絲不苟,層層推開無一錯亂。通體罩施粉青釉,亮澤晶瑩,宛如明湖澄澈,含蓄婉約。底署「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方篆款,雕工俐落。葫蘆多籽,有多子多孫之吉祥寓意;葫蘆諧音「福祿」;器形似「吉」字,有福祿萬代、福壽雙全之旨。清代以降,葫蘆瓶常作吉祥之器,陳設於宮廷之內,而乾隆一朝所製,尤為精妙。
拍品相同器僅見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拍品編號617B,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子孫萬代圖葫蘆瓶,二者於尺寸、器型、紋飾及其款識等皆極為相似,此件後於香港拍賣會2019年4月2日釋出,當時成交價為:34,220,000港幣(附圖1)。除此,未見同類器收錄於海內外公私著錄之中,誠為稀世之珍。
據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二十三日郎中白世秀員外郎金輝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冬青拱花葫蘆瓶一件……傳㫖:俱各配做楠木座子……逢年節擺欽此」(附圖2),或為拍品此類葫蘆瓶之清宮配座記錄,逢年節擺出,足見皇帝對其喜愛之情甚篤 。
中國葫蘆文化源遠流長。新石器時期,先民便據天然葫蘆之形,製作葫蘆形陶器。葫蘆多子,象徵後代繁衍;瓜瓞藤蔓相纏,「蔓帶」諧音萬代,亦有瓜瓞綿綿,子孫萬代之意。《詩經•大雅•綿》曰:「綿綿瓜瓞,民之初生」。古籍《開元占經》記載:「匏瓜星主後宮……匏瓜星明,則……後宮多子孫;星不明,後勢弱」,匏瓜星即葫蘆神,掌子孫繁衍之事。
漢至南北朝時,葫蘆始與道教結緣。最早之記載,出自南朝範曄《後漢書•費長房傳》,費長房是道教神譜中的著名人物,故事裏,葫蘆不僅可以盛藥,更成為可供神人出入的洞天福地。世人認為葫蘆腹中自有乾坤,能收天納海於一念之間。至唐宋元時期,道教神仙系統漸趨完備、系統化,葫蘆遂為八仙中鐵拐李之身份符號,亦成道家標誌物之一。彼時製瓷技術飛速發展,瓷製葫蘆瓶得以作為實用器,尤其是酒具,為世人所用。此外,文人士大夫亦作大量吟詠葫蘆之詩詞文章,且喜用葫蘆形酒具,以寄其清雅品格與人文追求。參考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南宋龍泉窯貼花葫蘆瓶(附圖3)。
而葫蘆形瓶外設藤蔓葫蘆纏繞之設計祖本,可上溯至元青花,可參考William Cleverley Alexander (1840-1916年)收藏一件元代青花纏枝「福祿萬代」大葫蘆瓶(亞歷山大瓶)(附圖4),名動寰宇,此瓶青花繪色細雅,較常例迥異,圖載錄於《The Gourd of Long-Lasting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A New Departure for Porcelain,Orientations》,倫敦,2005年3月。後售於北京拍賣會,2018年6月19日,拍品編號5141,成交價:56,810,000人民幣。
明、清兩代,葫蘆瓶樣式愈發豐富,除青花外,釉下彩、釉上彩及單色釉等品種大量出現。葫蘆文化也從雅文化延展為吉祥文化的典型代表,受眾群體由文人階層 轉向至統治者及市民階層。葫蘆瓶因其形似「吉」字,故而又名「大吉瓶」,被賦予大吉大利的美好寓意。從宮廷到民間,葫蘆皆被視為求吉護身、辟邪祛祟的法寶。清世宗篤信佛老,對釋道二途皆研入精神,葫蘆以其獨特的吉祥屬性,以及與道教的密切聯繫,深受雍正皇帝青睞。故宮博物院所藏《胤禛道裝雙圓一氣圖》中,世宗皇帝身著道裝與道士交談,其前方置一葫蘆,紫氣蒸騰,吞納其中(附圖5)。
此對葫蘆瓶,風格雋雅,團實可愛,極為稀見。參考兩例故宮博物院藏品,亦為葫蘆瓶型,外壁皆以青花飾萬代葫蘆紋,其間蝙蝠飛舞,寓意吉祥,館藏編號分為:故00156795、故00156790(附圖6、7),圖載《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裏紅(下)》,頁143,圖129及頁249,圖227。另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乾隆粉彩福祿壽葫蘆瓶(附圖8),瓶型相似,外壁飾以紅蝠葫蘆紋,腰繫彩帶,館藏編號:故瓷 011356。
歷代以葫蘆為造型或裝飾之器物眾多,至清代,葫蘆題材於皇家壽誕等慶典中更是必不可少。除瓷器外,還可見漆器、銅胎琺瑯等材質之葫蘆瓶上裝飾葫蘆紋飾。參考故宮博物院藏掐絲琺瑯蝙蝠花卉紋葫蘆式瓶(附圖9),外壁飾藤蔓及蝙蝠紋,其上凸雕鎏金葫蘆,裝飾風格與拍品相似,館藏編號為:故00116393。
此對葫蘆瓶,器制端莊中盡顯雋雅之態,渾圓討喜之姿尤為動人。瓶身所飾萬代葫蘆紋,與葫蘆造型相得益彰,象徵福運延綿、子孫昌盛,集祥瑞寓意於一身。存世稀少且成對保存至今,實乃鳳毛麟角,珍貴異常,可寶藏之。
來源:
香港世德堂莊貴侖先生珍藏
據莊貴侖先生家人回憶,約上世紀60年代,莊先生在内兄胡惠春先生力薦下,從著名古玩商仇焱之先生手上購入本拍品。其後,本拍品在其家族內遞傳,深藏近六十年,首次釋出。
展覽:
香港藝術館,《明清一色釉瓷》,1977年2月8日至4月10日
香港藝術館,《千祥雲集:中國吉祥圖案文物-敏求精舍四十五周年紀念展》,2005年11月25日至2006年7月19日
出版:
《明清一色釉瓷》,香港藝術館,1977年,第72頁,圖版76
《千祥雲集•中國吉祥圖案文物——敏求精舍四十五週年紀念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暨敏求精舍聯合主辦,香港藝術館,2005年,第155頁,圖64
註:此為高估價拍品。如欲競投此拍品,請聯繫本公司客戶服務部,預先完成登記手續和辦理高估價競投號牌。本公司可根據拍品的價值、重要性或其他因素,而定義該拍品為高估價拍品。
估價 :
估價待詢
ESTIMATE UPON REQUEST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