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 cm (21 7/8 in) wide
銅胎掐絲琺瑯之藝,常以表現花卉紋飾多見,繪人物故事者鮮矣。此拍品形制宏大,呈罕見之六瓣造型,尤為珍罕。
此洗呈六瓣葵口折沿形,優雅端莊,規格頗大,胎體厚實。通體施藍色琺瑯釉為地,其上作掐絲琺瑯裝飾。銅鎏金唇口高直,便於持握。口沿平折,內以紅、白、黃、藍等琺瑯料飾花錦紋,開光內飾龍紋,內壁飾海水波濤海獸海馬圖,以天藍色琺瑯釉為天,深淺綠色琺瑯釉飾海水翻卷,藍白紅黃四色飾江崖湧出海面,海獸天馬對稱分佈,波濤洶湧的海面之上,姿態各異的天馬奔騰不息,肩部有火焰形雙翼,飛揚於身後,頗富動感。天馬四足、鬃尾、五官填飾清楚,一絲不苟,頗具神采。
洗心以掐絲琺瑯工藝裝飾唐代汾陽王「郭子儀拜夀」之情景。郭子儀平安史之亂,滿門富貴,其大壽時,七子八婿紛至賀壽,笏堆滿床。汾陽王慈眉笑目端坐於上,眾子婿聚於廳堂之中為其慶壽。郭子儀受民愛戴,以及子孝父榮的祥和景象躍然瓷上,栩栩如生。整幅畫面場面精彩,氣勢恢宏。畫面如工筆畫一般,三景皆備,山石祥雲、亭臺樓閣、洞石樹木層層遞進,頗具縱深感。人物、動物等描畫得細緻入微,敷色鮮妍,亮麗多彩,極富裝飾意味。外沿及底繪飾纏枝蓮紋,蓮花色彩各異,枝葉翻卷纏繞,寓生生息息之意。洗外壁飾團壽紋。拍品製作工藝難度大,裝飾效果富麗堂皇,色彩對比強烈,掐絲手法細膩而不失大氣,且保存狀態完美,甚為可貴。
郭子儀為唐代名將,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之後又再平僕固懷恩叛亂,聯回鶻大破吐蕃,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唐代宗晉其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年八十五壽終,賜諡忠武,配享太廟。宋代《太平廣記》中評價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罪。富貴壽考,繁衍安奉,終始人倫之盛無缺焉。」至清代時,學者範希哲根據其故事創作傳奇劇本《滿床笏》,以祈富貴長壽、子嗣興旺。世人遂將此場景繪成畫作流傳,亦稱「大富貴亦壽考」。
約在西元13世紀中晚期,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之時,銅胎掐絲琺瑯工藝便由阿拉伯地區傳入了中國。因其雍容華貴、色彩斑斕、金碧輝煌的氣質非常貼合歷代統治者的審美。又因其複雜的製作工藝及高昂的製作成本能夠彰顯出皇家的氣度,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很快便成為皇室尊享的皇家長物,成為皇室重要的陳設器、禮器、文房用具及賞賜用器。
銅胎掐絲琺瑯之藝,常以表現花卉紋飾多見,繪人物故事者鮮矣。此拍品形制宏大,呈罕見之六瓣造型,尤為珍罕。
此洗呈六瓣葵口折沿形,優雅端莊,規格頗大,胎體厚實。通體施藍色琺瑯釉為地,其上作掐絲琺瑯裝飾。銅鎏金唇口高直,便於持握。口沿平折,內以紅、白、黃、藍等琺瑯料飾花錦紋,開光內飾龍紋,內壁飾海水波濤海獸海馬圖,以天藍色琺瑯釉為天,深淺綠色琺瑯釉飾海水翻卷,藍白紅黃四色飾江崖湧出海面,海獸天馬對稱分佈,波濤洶湧的海面之上,姿態各異的天馬奔騰不息,肩部有火焰形雙翼,飛揚於身後,頗富動感。天馬四足、鬃尾、五官填飾清楚,一絲不苟,頗具神采。
洗心以掐絲琺瑯工藝裝飾唐代汾陽王「郭子儀拜夀」之情景。郭子儀平安史之亂,滿門富貴,其大壽時,七子八婿紛至賀壽,笏堆滿床。汾陽王慈眉笑目端坐於上,眾子婿聚於廳堂之中為其慶壽。郭子儀受民愛戴,以及子孝父榮的祥和景象躍然瓷上,栩栩如生。整幅畫面場面精彩,氣勢恢宏。畫面如工筆畫一般,三景皆備,山石祥雲、亭臺樓閣、洞石樹木層層遞進,頗具縱深感。人物、動物等描畫得細緻入微,敷色鮮妍,亮麗多彩,極富裝飾意味。外沿及底繪飾纏枝蓮紋,蓮花色彩各異,枝葉翻卷纏繞,寓生生息息之意。洗外壁飾團壽紋。拍品製作工藝難度大,裝飾效果富麗堂皇,色彩對比強烈,掐絲手法細膩而不失大氣,且保存狀態完美,甚為可貴。
郭子儀為唐代名將,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之後又再平僕固懷恩叛亂,聯回鶻大破吐蕃,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唐代宗晉其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年八十五壽終,賜諡忠武,配享太廟。宋代《太平廣記》中評價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罪。富貴壽考,繁衍安奉,終始人倫之盛無缺焉。」至清代時,學者範希哲根據其故事創作傳奇劇本《滿床笏》,以祈富貴長壽、子嗣興旺。世人遂將此場景繪成畫作流傳,亦稱「大富貴亦壽考」。
約在西元13世紀中晚期,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之時,銅胎掐絲琺瑯工藝便由阿拉伯地區傳入了中國。因其雍容華貴、色彩斑斕、金碧輝煌的氣質非常貼合歷代統治者的審美。又因其複雜的製作工藝及高昂的製作成本能夠彰顯出皇家的氣度,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很快便成為皇室尊享的皇家長物,成為皇室重要的陳設器、禮器、文房用具及賞賜用器。
元代掐絲琺瑯器的製作僅為皇家服務,但由於製作技術不成熟與生產規模有限,產量並不高。在明代絕大多數時期,銅胎掐絲琺瑯顏料為皇宮貴族所獨享,大明宮廷內有「御用監」,內設專門製作琺瑯器物的作坊。清康熙十九年,武英殿、養心殿特設造辦處「琺瑯作」以壟斷掐絲琺瑯技藝。
拍品造型端莊大方,內外滿飾圖案,寓意吉祥,極富裝飾性。全器共用了紅、白、黃、黑、天藍、海藍、青綠、墨綠等多種釉料裝飾,鮮豔明麗。洗心畫面以密集的掐絲勾雲紋填補空白處,纏枝蓮葉子呈小蝌蚪形,均具同時期漆器等裝飾手法,為少見之明晚期大尺寸琺瑯製品。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掐絲琺瑯葵瓣形折沿洗(附圖1),為1923 年薩洛蒙•德•羅斯柴爾德男爵夫人(Baronne Salomon de Rothschild)遺贈,此件與本品形制、工藝、紋飾佈局等如出一轍,僅局部有異,應為同組器類,圖見《Cloisonné, Chinese Enamels from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編號66。還可對比一件故宮博物院藏品(附圖2),主體器型與拍品相似,裝飾海屋添籌圖,另安三足改為炭盆,館藏編號:故00118509。同館還藏有一件圓形洗(附圖3),洗心裝飾有類似的山水樓閣圖案,工藝、紋飾佈局等皆與拍品有相似之處,圖載《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2》,頁128,圖95。
來源:
Roger Keverne,倫敦,2004年10月22日
Kenneth Lawley(1937-2023年)博士收藏
沐古齋珍藏
估價 :
HKD: 550,000-650,000
USD: 70,500-83,3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