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5 春季拍賣 >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79
唐蘊玉 (1906-1992)
龍華寺

油彩 畫布

36.5×47 cm. 14 3/8×18 1/2 in.


來源
原亞洲私人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家屬
2006年12月3日,上海嘉泰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075
現亞洲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註:畫背貼有香港首屆國際華人油畫展美林站之作品標籤

丹青點彩舞太平
民國女杰唐蘊玉的風景詩篇

「參天峭壁絕躋攀,愛聽松濤鎮日閒,寫盡胸中靈氣來,無雙立壑幾青天。」
——中國近代詩人柳亞子讚唐蘊玉

回顧民國藝壇,引領時代的女性畫家屈指可數,她們才華出眾、率真大氣,在刀光劍影的時代為推動女性思潮的解放,與「融中西畫於一治」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當中具雙重留學背景者更是鳳毛麟角,曾被日本畫家橋本關雪譽為「江南第一才女」、「上海油畫四女杰」之一的唐蘊玉,應屬箇中翹楚。

學貫中西,獨步藝壇

唐蘊玉1906年生於江蘇,曾師從陳抱一、王濟遠、關良等藝術巨匠,1920年自神州女學美術科畢業後執教於上海啟秀女學,在藝術界嶄露頭角。1926年她東渡日本,拜油畫家石井柏亭、滿谷國四郎為師,受印象派畫風及先鋒繪畫薰染,運用對自然界的光與彩的觀察與感知入畫,其詩意抒情、淡泊寧靜的獨特畫語在日本大放異彩,作品曾入選東京展覽會。翌年僅22歲的她在上海舉辦了個展,其作品《靜物》、《蘇州之街》入選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彼時的主流雜誌《婦女》以「相伯仲」將其比肩潘玉良。1930年,她考入國立巴黎美術學院開啟了八年旅法生涯,以肖像、靜物、風景等題材見長,作品曾入選法國國家春季、秋季沙龍和杜樂利沙龍,足見其卓絕才華。歸國後她分別在上海新華藝專和上海美專教授油畫。1947年唐蘊玉在上海大新公司發表大型個展,共呈現百餘幅作品,讓人嘆為觀止,影響力可見一斑。

「畫的成功,當然以取材、色調、結構為根本,我尤感覺到繪畫的色調,可以表示個人的個性……我不敢說用了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的色調,就可以說好,這也是我個性的趨向罷了。至於其他畫家,都有個人的生命存在裡面。」
——唐蘊玉《寸感》

唐蘊玉偏愛藍綠色調,畫作洋溢著清朗淡雅的氣息,其筆下的風景尤甚。她習成西洋畫的細膩筆觸以表達自然光影,善用生意盎然的筆法保持寫實主義的風貌,同時融匯中國畫的精神意蘊,以設色渾厚的油畫為媒材描繪祖國圖景,清麗明快的畫面氛圍引人入勝。是次呈現的《公園》(拍品編號80)及《龍華寺》(拍品編號79)為其風景主題之經典。作品來源有序,皆出自藝術家家屬珍藏。兩者與唐蘊玉多數的風景畫相較,藝術家在此罕見地加入了人物,還原其時自然與人文交織的靜美時光。

曲徑通幽:清麗悠遠的公園一角

《公園》以對角線構圖及輕盈的粉藍、粉綠為主色調,描繪了午後清新明朗的寧靜一隅。近景處,一字排開的四棵參天大樹筆直高聳,而頂部的闊葉在筆觸旋轉下靈動搖曳,與其相對的三棵小樹苗相互呼應,藝術家巧妙地採用印象派的外光表現技法,以粉紅、淺橘色塊寫意凝練地表達陽光下婆娑的樹影,在簡化物像之餘並保留了立體感與景深。畫面中部以平直的線條勾勒出充滿人文氣息的涼亭,與兩張相背的長椅,其間身著白裙的女子席坐遠眺,陪伴其身側的男士僅寫意地點出側臉,畫面充滿故事感,營造出「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愜意生活。

太平裡的璀璨希望

「非注重於細微之描寫,而獨能得大部之統調,回互周到,殊不易得。」
——《婦女》雜誌記者李寓一評唐蘊玉

相較於《公園》輕鬆的印象寫意之靈韻,《龍華寺》則展現了更多時代的情貌,同樣以藍綠色為主調,通過畫面中心的花圃展開敘事,一展學子春遊上海著名景點龍華寺之景。在畫面的中心,唐蘊玉以厚彩刷出靈動的灌木叢枝葉,龍華塔與寺院主體部分被其掩映,給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戲劇張力,當中屋舍點綴於主塔四周,呈眾星捧月之勢。而平塗的青白天空與地面平鋪的蔥綠色彩營造出寧靜樸實的村落。而塔尖上一抹亮白由中心外放,與深色衣著的師生們形成明暗反差。微風輕拂下飄揚的紅旗為全畫點睛之處,悄然暗示著陽光普照下未來新生的希望,別具深意。

估價 :
HKD 60,000 – 100,000
USD 7,700 – 12,800

上一件 拍品 79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