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5 春季拍賣 >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81
龐均 (b.1936)
小城新街(二〇〇九年作)

油彩 畫布

60×72 cm. 23 5/8×28 3/8 in.

款識
龐均 均 2009(右下)
龐均 Pang Jiun 2009 《小城新街》(畫背)
來源
上海龍門雅集
亞洲私人收藏

故園春色,歲月如歌
龐均的故鄉情與春之印記

「他的筆觸並不像工夫老到的國畫家那樣『無一筆無來歷』,而是精煉與草率、必然與偶然的交織與共生。」
——中國知名藝評家水天中

1936年出生於藝術世家的龐均,其父龐薰琹為中國第一代油畫大師、「決瀾社」創始人,母親丘堤為活躍於民國初期的卓越藝術家。在濃厚的家學背景薰陶下,年僅十三歲的龐均便入讀杭州藝專,後更成為徐悲鴻的關門弟子,使其兼具深厚的寫實基礎和對東方現代藝術美學的追索。融貫中西的創作宗旨使龐均在長達一甲子的創作生涯中,精湛地運用灰階,巧妙地在油畫中引入東方「墨分五色」的理念,透過層次豐富的筆觸,致力於將東方美學的風骨在西方油彩中淋漓表達,他以濃淡適宜的灰調和澄明的色彩塑造深邃的意境,詩意的山水、悠然的花之樂舞,使觀者不僅欣賞到豐沛的生命力,還能陶醉於無可取代的靜美中。

在近八十年的藝術實踐裡,龐均不僅於海內外展覽超過六十次,更被劍橋《世界名人錄》評為「世界頂尖100位藝術家」之一,作品獲中國美術館、北京國家博物館、台灣國立美術館、墨西哥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時光留痕,落葉歸根

龐均出生於上海並在江南度過童年,其創作受故鄉風土人情的深刻影響。然而,1980年他南下香港、定居台灣,長期未能返回故土,直到2000年才得以再次回到家鄉常熟,更曾於2007年在常熟展開了為期一個月的「江南水鄉」畫題寫生,可見一代藝術家「落葉歸根」的情思與故鄉主題作品在其創作中的特出地位。

是次呈現的《小城新街》(拍品編號81)完成於2009年,龐均將江南街景生動體現,構圖與用彩細膩,畫面近景可見一道彷彿承載著時光痕跡的灰色馬路,一部黑色的小轎車、單車和摩托車在其上緩緩前行,象徵著現代生活的忙碌步調與小城的愜意。馬路的灰彩與畫面整體的淡雅色調相呼應,營造沉穩內斂的氛圍,藝術家以自信悠遊的筆觸描繪出故鄉的質樸,訴說著太平盛世下的尋常生活。而中景粉色的人行道宛如一抹春日的柔光,映照出在寒冬過後初吐新芽的樹木,嫩綠的枝葉帶著春意悄然回歸。遠處,江南建築群靜靜矗立,灰瓦白牆與天空的灰白色調和諧呼應,這些經歷歲月洗禮的建築如同時代的見證者,凝視著過去的榮光與現代的繁華。沒有燦爛的艷陽,也沒有陰沉的愁雲,而是娓娓道來家鄉的平靜與溫暖。龐均在日常的景物中探尋生活的本質,讓觀者在平凡的江南街景中感受到歲月的流轉和心靈的安定。畫中每一筆灰調都彷彿在低聲呢喃,傳遞出他對江南的留戀與歸屬。

春光甦醒,綠意盈盈

「龐均筆下的花卉尤其生動,以舞蹈之姿,展現出鮮活的生命力。」
——台灣藝評人曾長生

自上世紀90年代,色彩的表現性逐漸成為龐均的創作重心。鮮花盛開的瓶罐與擺滿水果的盤碗,常成為其創作題材。他運用酣暢淋漓的筆觸和濃烈豐盈的色彩,憑藉對中國民間藝術和西方現代繪畫的深入研究,龐均巧妙地以強烈的色彩,賦予豐富的視覺層次感,使筆下的花卉擁有獨立的精神生命。既未完全如野獸派的奔放張狂,也不囿於古典細緻的再現,而是自成一格地展示出東方藝術中含蓄、節制的美。

《賞春圖》(拍品編號82)不僅展現春日的生機,更引導觀者去感悟生活的美好與時間的流轉。畫面整體採優雅的粉綠色調,以寧靜柔和的粉藍色為背景,畫面近景放置著幾塊灰色的石頭,像是歲月的沉澱,為整幅作品奠定了穩重的基礎。石頭上方鮮活的藍色與紅色花盆,黃綠色的花枝欣欣向榮,枝葉向上蔓延,透出一股生命力的律動。畫面右側的深綠枝葉則帶有一種堅韌的力量,其筆直的枝幹與彎曲的闊葉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這種動靜相宜的表現使花草的生命感自然流露。龐均描繪的不僅僅是花草的形態,更以色彩的表現力捕捉花卉的情感與姿態。而左上角的留白,創造出一種心靈的開放與平靜,給予觀者思索與感悟的空間,讓我們在花卉的生長和變化中,看到時間的流轉與生命的復甦。

估價 :
HKD 150,000 – 250,000
USD 19,200 – 32,100

上一件 拍品 81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