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頁(十開十六頁) 水墨紙本
尺寸不一(每幅)
釋文:(一)迳啟。保留撫台一事,老師仗義鼓吹,同門士民共所頂戴。老師在野真不啻在朝,千載快事也。何丁及綸輩四人敢不任事,但辱在門牆者不下百人,必得老師一傳啟,遍示之。義心固所同有,而鞭策自老師則響義尤便耳。同門友,綸向契闊且都忘其姓氏。尊使朱林舉能記臆,望命其一一開出,付綸遍傳。萬感,諸不暇備。門生俞(琬)綸頓首百拜。老師大人尊前。
鑒藏印:王鳳琦印、輔禮所藏手札
(二)皈依明德已非一日,況辱在葭末。籍庇慈雲,而未能通尺蹏。上候棨戟,則以么麼下吏未敢唐突清嚴。方慚踈,即乃蒙溫札下施,榮藉殊深。葆以不才見棄,明時已分解組還故山矣。而兩臺以部運乏人,勉留終事。計台臺還朝之日,政可踵謁於春明也。李學臺近謝遠函甚嚴,而於梓里更毫不假借。昨□見託者,不得已勉致之,且面為申懇而俱不受,敢以其回東附證,非吝一郵封也。倘有可通,何敢開罪於長者?萬祈台亮,曷任惶穎。職名具手版。左恪。
鈐印:爾葆
鑒藏印:輔禮所藏手札
(三)前接台翰,即傳致。尊命再三勸諭駿岳舍侄。渠云從未談及分字,且引咎不惶,正欲兄弟協力振起。弟聞之喜甚。此皆老舅至情所感化也。率此佈復,不宣。魯翁老舅大人千古。弟□克承頓首。
鑒藏印:王鳳琦曾考藏、重華、輔禮所藏手札
(四)今秋一接光儀,始慰數年想望。第不能久領教益,至今耿耿耳。前便中附候,未及修緘。過蒙臺翰,見存勤惓諄至,感愧交加。所諭分韻三本馳到,華山等碑亦當購至錄當。小春和藹,伏審近履清吉,為慰。明春準候駕,同師兄來吳,泥飲鄧尉山頭,傾倒積懷,方大快也。臨楮鵠□之至。同學弟期陸積頓首。叩
鑒藏印:吳省庵藏、輔禮所藏手札
(五)嚴適蒞位,即患危症,三閱月才少康。凡百政務,無可為知己道者,何以詔之。人便草草修問。台炤。幸感。臘月念五日世澤再拜。小書□侑緘。
鈐印:鰲江書屋
鑒藏印:吳省庵藏、王鳳琦曾考藏、輔禮所藏手札
(六)(札殘釋文略)函輝載頓首。左慎。 鈐印:函輝
說明:(一)第一通署名略殘,或為俞琬綸之作。俞琬綸(生卒年不詳),字君宣,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萬曆四十一年(1622)進士,任西安令。性疏簡有高韻,風流文采,掩映一時,臨池最勝。
(二)第二通無署名,但首頁有「爾葆」印,行文中有「葆以不才見棄」,或為張爾葆札。張爾葆,初名聯芳,字爾葆,號二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明末畫家、收藏家。以入幕致仕,官孟津縣令。弱冠有畫名,善山水,婿陳洪綬得其法。明末「小品聖手」文學家張岱(1597-1689)叔父。
(三)第四通原藏家題為陸稹。
(四)第五通原藏家題為孫世澤。
作者簡介:陳函輝, 原名煒,字木椒,改名後字木叔,號小寒山子,別名寒椒道人,浙江臨海人。 明崇禎七年(1634)進士。崇禎九年(1636),補靖江縣令。清順治二年(1645),任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後進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隔年,江幹兵潰,魯王出逃,陳函輝返台州,自縹身死。 所撰《靖江縣志》,收錄了徐霞客的《溯江源記》和《江源考》是徐霞客考察江河大川研究成果首次被官家付梓印行,對《徐霞客遊記》的保存和傳播發揮了重大作用。
估價 :
HKD: 20,000-50,000 (16)
USD: 2,600-6,400 (16)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