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5 春季拍賣 > 中國書畫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323
宋文治 (1919-1999)
湖山清遠圖

手卷 水墨紙本

引首:26×123.5 cm. 10 1/4×48 5/8 in. 約2.9平尺 畫心:27.5×476. cm. 10 7/8×187 3/8 in. 約11.8平尺

鈐印:婁江宋灝、文治畫印、松石齋、文治、宋灝之印、松石齋、八十年代
題識:湖山清遠圖。余居吳中習藝四十餘載,得閒每喜遊洞庭東山,遠眺太湖諸景,逕三載始成此卷。江南景色之秀麗,得其萬一耶?文治並記。
畫家自題引首:湖山錦繡入畫圖。此稿乃憶寫太湖之勝,婁江文治自題於金陵。
說明:中國嘉德,2001年春季拍賣會,第118號拍品。

今年是宋文治先生誕辰105年,得蒙重要藏家信任,此季將呈現《湖山清遠圖》手卷,是作應創作於80年代中期,長近480釐米。畫家歷時三載,終成此市場罕見之精彩長卷。
題識中記載了畫家的創作背景與心境。宋文治在吳中習藝四十餘載,期間常遊覽洞庭東山,遠眺太湖美景,歷時三年方完成此卷。手卷以太湖為主題,展現了江南湖山的清麗與遼闊,畫家自題引首「湖山錦繡入畫圖」,表達了對太湖勝景的深情。
手卷採用「環湖式」平遠構圖,畫面視點較高,遠景湖天相連,湖中點綴帆船,營造出深遠的空間感;近景則描繪了江南特有的黑瓦白牆建築與蔥鬱植被,呈現出江南水鄉的詩意與生機。這種構圖方式往往出現在宋文治80年代後的江南題材作品中,既是畫家對太湖流域地理風貌的熟悉與提煉,也是其教學示範中常用的成熟圖式。宋文治強調下筆前需構思成熟,而太湖作為他長期觀察、寫生的對象,成為其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靈感來源。
是作氣勢浩蕩,將江南的壯闊和秀麗表現得淋灕盡致。遠處山巒起伏,近處山體與樹木掩映,畫面富有層次和感染力,渺小的船隻在江中悠然行徑,平靜寬闊的江水蜿蜒至遠景雲霧瀰漫的山嶺,作品用墨酣暢淋灕,氣勢逼人,
80年代是宋文治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這一時期他不僅開啟了「晚年變法」,嘗試更具實驗性的新風格,如「小潑彩」和復古山水,同時也將江南題材推向了新的高度。宋文治對江南的情感深厚,太湖不僅是他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更是他與江南地域文化的緊密紐帶。他在題識中謙遜地問道:「江南景色之秀麗,得其萬一耶?」這既體現了畫家對江南景色的推崇,也反映了他對藝術境界的不懈追求。
80年代後,宋文治身兼畫家、教育者、文化工作者等多重身份,其創作場合從私密的畫室擴展到公開的表演與教學。例如,他曾在外出講學或訪問時,為賓館或會議廳創作適合懸掛的作品,如1980年為無錫小箕山國賓館創作的《太湖》。這些作品不僅是畫家個人風格的展示,更是江南地域文化的代表。
《湖山清遠圖》通過對太湖美景的藝術再現,展現了宋文治對江南文化的深刻理解與情感寄託。畫中景物雖源於自然,卻經過畫家的提煉與昇華,呈現出一種情景交融的美感與詩意。這幅手卷既是對自然美景的禮讚,也是對江南人文精神的深刻詮釋,進一步豐富了「江南」這一人文地理概念的藝術表現。宋文治筆下的太湖,不僅是江南的代表,更是他對江南情感的永恆寄託。

估價 :
HKD: 180,000-280,000
USD: 23,100-35,900

上一件 拍品 323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