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5 春季拍賣 > 中國書畫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342
張大千 (1899-1983)
溪山雨過(丁未(1967年)作)

鏡心 設色紙本

86×50.5 cm. 33 7/8×19 7/8 in. 約3.9平尺

鈐印:大千、張爰長壽、法匠、東西南北之人、大風堂、大千世界
題識:雨過溪流交響,樹凉暑氣潛消。不是謝公別墅,定應杜老西郊。
丁未開歲,用吳天章墨、大風堂自製羅紋紙寫此,拈元人貢性之
句題之。爰。
出版:《大千居士近作展覽》,圖版第23號,張熾良編,香港,1967年版。
展覽:「大千居士近作展覽」,香港,1967年。

張大千,這位二十世紀中國畫壇的巨匠,一生雲遊四海,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歐陸勝景,其筆下的山水、人物、花鳥無不令人讚嘆不已。自五十年代起,他輾轉於香港、日本、印度、阿根廷等地,最終舉家遷往巴西,並在此苦心營造了一座名為「八德園」的中國式庭園。這座園林完全按照中國傳統庭園的格局建造,張大千將之稱為「摩詰山園」,並在此盡情創作,馳騁胸懷。八德園時期,成為張大千繪畫生涯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雖然巴西是異國他鄉,但張大千在此自造八德園,構建了心中理想的園林,彷彿將故鄉巴蜀的山水風光搬到了南美洲。居住於巴西近二十年,造園與作畫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此地生活閒適,渾如自己的家鄉,故畫家下筆舒暢,創作了不少傳世之作,更為其實驗潑墨潑彩技法營造了絕佳的機會。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張大千對於潑墨潑彩技法的演繹已臻化境。他取抽象或半抽象之表現手法,輔以色彩交融衍生變幻無窮之技巧,將這些元素融入畫中,不拘尺幅大小,皆造境隨心,意象精奇,變化無跡,不負「直造古人不到處」之譽!此時期的作品,展現了他對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佳作疊出,一逞進軍西方藝壇之雄心壯志。他的潑墨潑彩作品不僅在東方藝術界引起轟動,更在西方藝術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成為中西藝術交流的重要橋樑。
據題識,張大千的《溪山雨過》創作於丁未開歲,正是他潑墨潑彩創作的高峰期。這幅作品曾於同年香港「大千居士近作展覽」中展出,以元人貢性之詩意入畫,寫於大風堂定制羅紋紙上。大風堂特製羅紋紙,略帶淡淡赭色,簾紋疏密一致,極能發墨韻,表現質感肌理,非重要作品不用。這樣的潑寫兼施,使古意與抽象充份結合,完美演繹了這一時期的創作爆發力。《溪山雨過》主以抽象手法寫之,汲取借鑑西方現代藝術抽象表現手法,並完美結合傳統大寫意法,筆下所出變化多端,奇貌迭生。只見此件作品中山體以獨有的潑墨潑彩法為之,朦朧墨色之中透出峰巒連綿高低之姿,濃淡深淺,相融暈化。遠景中復以留白法帶出河道曲折。樹叢密集之處以濃墨粗線條點出輪廓,寥寥數筆經營三兩房舍、一葉扁舟於山巒遠處錯落散布,即畫中具體之點睛之筆,余者空靈,一派深幽。畫幅下方山石之肌理、樹木之蔥蘢,遠景的孤懸峭壁之上寥寥數筆點景村舍,頗有傳統文人意趣。整幅作品如煙雲流動,沁人心脾,宏偉之氣象自然出於筆端。
張大千的藝術成就,不僅在於他對傳統中國畫的繼承與發揚,更在於他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吸收與融合。他的潑墨潑彩技法,打破了傳統中國畫的界限,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藝術語言。這種語言既保留了中國畫的意境與韻味,又融入了西方現代藝術的抽象與表現力,成為中西藝術交流的典範。張大千的作品,不僅是中國藝術史上的瑰寶,更是世界藝術史上的重要篇章。
在八德園的日子裡,張大千不僅創作了大量傳世之作,還培養了許多弟子,將自己的藝術理念與技法傳授給後人。他的藝術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中國的範圍,成為世界藝術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張大千的一生,是藝術與生活完美結合的一生,他的作品與人生經歷,都成為後人學習與研究的寶貴財富。

估價 :
HKD: 500,000-800,000
USD: 64,100-102,600

上一件 拍品 342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