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5 春季拍賣 > 中國書畫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369
溥儒 (1896-1963)
山水四屏

立軸 設色紙本

176×46 cm. 69 1/4×18 1/8 in. 約7.3平尺(每幅)

鈐印:舊王孫(四次)、溥儒(四次)、松巢客(四次)、江天水墨秋光晚(四次)
題識:(一)疎林放鶴處,青嶂落清陰。何處聞秋雁,高樓雲正深。心畬畫並題。
(二)傑閣臨霄漢,西風落碧空。松陰搖玉露,滿地青芙蓉。落盡衡陽葉,飛鴻處處通。心畬畫。
(三)翠岫開千仞,西風落古林。幽人抱清興,高臥散芳襟。何處聞邊雁,瀟湘雲正深。心畬。
(四)衡門畫雪寂袁安,深谷為陵漢臘殘。莫更淮南悲木葉,中條山色不勝寒。心畬畫。
鑒藏印:鄧蒼梧藏(三次)、蒼梧審定(二次)、傳研樓、傳研樓主知足
說明:香港佳士得,1990年秋季拍賣會,第164號拍品。

溥儒繪畫以古人為師,藉臨摹古畫,廣泛學習,自悟而得,他曾說:「當時家藏唐宋名畫,日夕臨摹,兼習六法、十二忌、及論畫之書,又喜遊山水,飽覽山川晦明變化之狀,以書法用筆為之,逐漸學步。」恭王府藏畫豐厚,溥心畬得以親炙古人名家巨跡,透過反復臨摹與天資聰穎,他曾言:「藉古人骨架,發揮自我筆墨、精神,是國畫的特點。」溥心畬的山水作品常借鑑界畫的手法,其所繪山石、樹木厚彩而薄塗,從不刻意求工,講求的是筆墨逸趣,以士大夫之心靈寄託、文人胸中所抒之詩情畫意為重。此件山水四屏借鑑了傳統界畫的精細筆法,分別描繪春、夏、秋、冬四景,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化與韻律。在技法上,傳承了宋代以來的工筆山水傳統,同時又融入了文人畫的寫意精神,形成了溥儒那獨特的藝術風格,給觀者清潤典雅又不失雍容華貴之感,為其山水四屏的代表作之一。
此套四屏畫四景,青綠墨筆,展四景四境。春山澹冶如笑,夏山蔥鬱如滴,秋山明淨如妝,冬山漠漠如眠。無論遠觀近睹,水墨、華彩相映成趣,山中叢樹,繁而不亂,密而有理,層次分明。綿綿筆力,足見溥氏納山藏海之功力。畫竟,溥氏又以行書題自作詩長題於每屏之上,詩畫相映成趣,若非足意,想必亦不會如此在意經心。
界畫,以線條的精細與結構的嚴謹著稱,溥儒在這組四屏中充分展現了這一特點。他運用細緻的線條勾勒山石、樹木、亭台樓閣等景物,尤其是建築物的描繪,筆致工整,線條筆直,一絲不苟,體現了界畫的高度寫實性。例如,畫面中的亭台樓閣參照了傳統界畫的手法,結構精準,細節豐富,展現了建築的莊重與典雅。在色彩運用上以青綠為主,輔以淡墨渲染,通過色彩的濃淡變化來表現山水的層次感與空間感。例如,春山以淡冶的青綠色調表現生機勃勃的景象,夏山則以蔥鬱的深綠展現盛夏的繁茂,秋山以明淨的色彩描繪秋天的清爽,冬山則以漠漠的淡墨渲染冬日的靜謐。畫面中穿插著陋屋高堂、隱士著書、童子侍立等場景,展現了文人隱逸山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懷。此件作品不僅在技法上展現了溥儒高超的藝術造詣,更在意境上體現了文人畫的詩意與精神寄託,通過對山水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展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創新。

估價 :
HKD: 2,800,000-3,800,000 (4)
USD: 359,000-487,200 (4)

上一件 拍品 369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