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5 秋季拍賣
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22
蕭勤 (1935)
靜觀 組件(1968 年作)

布面 壓克力

35 x 38 cm x 2.13 3/4 x 15 in x 2.

簽名:Hsiao 勤’68;藝術家鈐印一枚 于畫背
發表
《蕭勤》,P146,帝門藝術中心,臺北,1996年12月初版。
蕭勤
1967年首次的紐約之行,美國工業文明的衝擊以及受到「極限主義」(Minimal Art)的影響,蕭勤開啓了硬邊藝術的探索,本件《靜觀》正是藝術家該時期的代表之作。
繼戰後抽象表現主義風潮之後,講求冷靜客觀的極限主義興起,60年代中期正是其發展的高峰時期,萊因哈特(Ad Reinhardt)、紐曼(Barnnet Newman)、史帖拉(Frank Stella)等人的充滿理性秩序感作品成爲美國畫壇的新星,幾何圖形和清晰邊緣的塊狀造型成爲藝術創作的主流。蕭勤這一階段的藝術創作在形式上借鑒了硬邊藝術,但從創作經驗而言幷非照本宣科,他曾一再强調:「西方的硬邊技巧和極限藝術是理性結構升華以後的走向。對我來說,還是直覺的造形……」誠如藝術家自己總結所言,西方的極限藝術,是藝術家用數理方式去計畫、分配、想像空間;而蕭勤在畫面上,乃是以直覺的方式切入,意圖在畫面——此一象徵性的宇宙空間中,幷置一個足以造成「既靜止,又力動不息」的生命世界。蕭勤這一階段創作的硬邊結構的作品乃是中西融合思想下的産物,是延續其60年代初將傳統道家思想引入畫面後,結合當下藝術思潮的另一種嘗試,代表了藝術家風格過度時期的面貌,也是對其自身「中體西用」的藝術內涵的另一番演繹。
蕭勤在1962年受到西藏密宗及印度壇城宗教畫的影響,畫面從前期的流動性,轉回到對稱性,淡泊的色彩也逐次趨于鮮麗,正如本件創作于1963年的《衡》所展現的,而《衡》不同于蕭勤以放射狀旋轉的綫條著稱的「太陽系列」,不以一個幾何的圓爲中心,而是于畫面中均衡構設五個幾何意象;畫面的結構性標志著西方抽象主義的影響,而神秘的符號體現出中國道家思想對藝術家的深刻影響,以及蕭勤藝術的東方精神。
在幾何結構的配置中,蕭勤在此作中顯現罕見的繪畫手感,除了平整色面上噴灑融釋造成的特殊肌理效果,更特別的是圓形圖樣的賦彩用筆,其筆觸流轉充滿手部運動的痕迹,自然留下的亮點與暗面構成圓球體自然的立體感,五個球體宛如行星般構成畫面/宇宙間的磁場平衡,也點出作品的主要內涵。畫家以宇宙星體爲象徵,所欲傳達的是一種未知的、神秘的、彼此牽引震蕩却又平衡靜止的精神狀態,也是道家精神哲學的參悟。此幅《衡》來自蕭勤對于東方宗教與祭壇的冥想,令藝術家的畫作賦予知性的內在凝視,畫面更爲簡練而深邃,大塊平塗和强烈的色彩宣告了蕭勤創作中最富視覺衝擊和內在張力的階段,實爲藝術家早期精彩之作。

估價 :
HKD:120,000 - 180,000
USD:15,480 - 23,200

成交價:
HKD : 141,600

上一件 拍品 22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