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3 秋季拍賣
觀華——明清古典家具

696
晉夫余歸羲王金官印

2.8×2.2×2.2 cm. 1/8×7/8×7/8 in.

“晉夫余歸羲王”馬鈕金印馬鈕造型簡約率意,馬鬃、眼以及體毛鑿制,中穿通豁,印臺與印面比例適中,印文鑿制,六字佈局大方而又不拘繩墨。印文風格端莊勻稱,筆劃頭尾扁寬出肩,折筆方直,具有典型的金印鑿款風格。
關於日本所藏“晉夫余歸羲王”金印考證

——羅隨祖

印章是一種極具東方文化傳承色彩的器物,在中國據實物遺存,已經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在世界人類文明史的進程中,古代文明大多有使用印章的遺跡,例如“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和“印加文明”都發現或出土過印章。在時間上他們甚至比中國出現的還要早,但是,惟有中國乃至日本、朝鮮半島等亞洲東部,印章行用至今。
古代西方的印章,在形式上主要是“徽記”或“圖示”性質的,在材質上,主要使用金銀等貴金屬以及“青金石”等自然材質。而中國的古印章,從我們今天得到的實物來看,印面的主體是“文字”,在材質上主要有:青銅、金銀以及玉石等自然材質。
據漢許慎《說文解字》“印”字條下注:“印,執政者所持信也。”由此可見在中國古代,執政者手中的印章是行使政務唯一的“信物”。而在封建時代,無論是地方的郡守、縣令,或是一方分封的王侯,都要憑藉帝王所頒給的官印,作為“取信於民”的證明,才得行使地方管理權,發號施令治理一方。如《漢官解詁》①“列侯”條下注“列侯金印紫綬,以賞其有功,功大者食縣邑,小者食鄉亭,得臣其所食吏民。”以此可見“金印紫綬”就是其“採食其邑、吏使其民”的憑信物。
在中國的古代典籍中,《春秋左氏傳》記述說:“襄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這是最早關於“頒印”的紀錄。而先秦時代,印綬的使用則普遍而廣泛,“秦以前民皆配綬,以金、玉、銀、銅、犀、象為方寸璽,各服所好”(見《漢官舊儀》卷上)②。就是說:當時無論宦庶,甚至目不識丁的販夫走卒,完全可以依據個人的喜好,佩戴各種印綬,其時,官印與私印在形制上幷無嚴格的區別界定。而秦以後的印章,不論是作為“信物”或權力的“標誌物”,就帶有了嚴格的“等階”之分。
目前見到了一方收藏於日本的“晉夫余歸羲王”馬鈕金印(見刊頭)。印面2.3釐米見方,通高2.8釐米,印臺高0.8釐米,具有典型的漢晉官印形制特徵。據《漢官儀》③卷下:“孝武皇帝元狩四年,令通官印方寸大小,官印五分。王、公、侯金,二千石銀,千石以下銅印。”所謂“方寸大小”就是指漢尺的一寸見方,漢尺的一寸約相當現代公尺的2.4釐米。這一方金印,馬鈕造型簡約率意,馬鬃、眼以及體毛鑿制,中穿通豁,印臺與印面比例適中,印文鑿制,六字佈局大方而又不拘繩墨。印文風格端莊勻稱,筆劃頭尾扁寬出肩,折筆方直,具有典型的金印鑿款風格。
金印(包括玉印),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帝王所頒制的最高級別的印章。目前考古發現最重要“王”一級的金印有:1956年在雲南出土的蛇紐金印“滇王之印”(圖1),1981年在江蘇邗江甘泉二號漢墓附近出土的龜鈕金
印“廣陵王璽”(圖2),以及近年發現的龜鈕金印“長沙王璽”和金質殉葬專用的“軑侯之印”。更有1983年廣州象山趙眛墓出土的,帶有“田字格”、形體最大的“私僭”蛇紐金印“文帝行璽”(圖3)。這數方印章,可以作為漢代帝王級金印的標準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帝行璽”,可以窺知帝王印除玉印之外,也有金印。
另外還有一枚金印,就是現藏於日本福岡市博物館的蛇紐金印“漢委奴國王”(圖4),這是漢代頒賜給倭奴國王的印章。據《漢官舊儀·補遺》“諸侯王黃金璽,橐駝鈕,文曰璽。”秦漢以來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包括匈奴、羌、氐、胡、鮮卑等民族地區的和諧安定,一直關乎國家安危。因此,中央集權的帝王一直是採取“恩威幷施”的手段,一方面安撫,封王封侯、頒賜印章,另一方面,又征討剪伐,不斷削弱其實力,鞏固邊疆。
頒給少數民族統治者的印章,自漢代以來,印文中皆首冠以“漢”字,且多屬馬紐。此制度傳承至魏、晉,迄及北朝。目前所見這一類印章中,級別最高的“金印”,以兩晉時代為最多。例如:“親晉胡王”、“晉歸義氐王”(圖5)、“晉歸義羌侯”、“晉烏丸歸義侯”(圖6)、“晉鮮卑歸義侯”(圖7),這些都是馬鈕金印。還有“晉鮮卑率善中郎將”銀印(圖8)、“晉歸義羌王”、“晉歸義羌侯”等為鎏金馬紐印④。
“扶餘”,古代亦作“夫余”,“夫於”,是中國古代東北部族穢貊的分支。聚居于吉林、黑龍江地區,其主要活動地點在今長春和農安一帶。當時,東北共有四個古族系:一個是東北南部的古商族(漢族),二是東北西部的東胡族,三是東北東部的肅慎族,四是東北中部的穢貊族。
扶餘人以農業為主,畜牧業很發達,手工業也很繁盛。今天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之扶余古城即古扶余王所居。西漢時期,扶余隸屬玄菟郡,東漢扶余初隸玄菟,後改遼東郡,扶余王開始向漢朝納貢。順帝永和元年(136年),扶余王曾來到洛陽。傳說歷代扶余王故去時,玄菟郡太守都受命賞以銀鏤玉衣的“玉匣”為葬具。
《晉書·東夷傳》有扶余國,“在玄菟北千余裏,南接朝鮮,北有若水,地方二千里,戶八萬,有城邑,宮室。”“其國殷富”,“晉武帝時頻來朝貢”。後來受到鮮卑的攻擊,慢慢衰落。扶余國從西元前2世紀立國到南北朝的西元494年東扶余國被高句麗滅國(一說為肅慎族系的勿吉所滅),歷時約八百年。
中央政權頒賜給“扶餘”的官印,存世很少,僅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晉扶餘率善佰長”⑤。與此相關的還有一方“晉率善貊佰長”⑥駝鈕銅印,藏於上海博物館。這一方扶余王的金印,不僅是重要的扶余國文物遺存,還為漢晉時期的少數民族官印,補充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而且,其與“廣陵王璽”、“漢委奴國王”風格傳承很是明顯。
在目前所見到的存世數萬方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中,金銀材質的印章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也是非常罕見的。我們希望這一方已有1700餘年歷史,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金印,得到妥善的寶藏與珍視。

估價 :
HKD: 1,200,000-1,800,000
USD: 154,200-231,400

成交價:
HKD: --

上一件 拍品 696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