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cm. (6 3/4 in.) wide
痕都斯坦玉器,主要在北印度蒙兀兒帝國製作,也包括土耳其玉器,屬回教世界的藝術品。乾隆朝平底回、准二部以後,痕都斯坦玉器開始大量東傳。與傳統琢玉理念不同,痕都斯坦玉器崇尚純色,講究一器一色,追求輕薄質感,且多嵌珠寶裝點,觀之華貴精美,別開生面,被喻為「鬼工」、「仙工」。連閱盡世間奇珍的乾隆皇帝亦為之傾倒,詠歎痕都斯坦玉器的禦題詩作多達七十餘首,評價甚至高於本土玉器,一些詩作當時即命玉工直接雕琢到玉器表面,此類器作目前也發現有二十五件之多。除了親自作詩讚詠,清高宗還將其擺放於各大重要宮殿,以便隨時觀瞻把玩,如處理國家政務及日常起居的幹清宮裏即陳列了四十六件痕都斯坦玉器。據史料記載,他還曾下令宮廷玉工仿製痕都斯坦玉盤,帝王之鍾愛可見一斑。
此式蓋洗為痕都斯坦玉器中的經典品種,臺北故宮特展圖錄之封面即為一件嵌花蓋洗。以青白玉為質,帶蓋。兩側裝飾莨苕葉形耳,外腹部光素無紋,盡展玉質天然之純美,近足處環飾茛苕葉紋,足底飾漫式茛苕葉紋。蓋面滿雕菊瓣紋,修長優雅的菊瓣自中心向外輻射開去,排列整齊有序,中間一朵含苞待放的雛菊自然形成蓋鈕,無論花葉、花心、花瓣,皆雕琢細緻入微,規整嚴密的線條以優雅的姿態組合到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美感,沁人心脾。莨苕為地中海沿岸的一種常見植物,鋸齒形葉,形態優雅,是西洋風格藝術中最普遍的裝飾主題,也是痕都斯坦玉器中最常用的題材。整器掏膛規整,器薄如紙,琢磨圓熟,完美詮釋了「仙工」之內涵,無怪乎紀昀在其《閱微草堂筆記》中稱「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不愧美名。
參閱:《故宮所藏痕都斯坦玉器特展圖錄》頁162-163,臺北故宮博物院,1984年。
估價 :
HKD: 1,800,000-2,800,000
USD: 231,400-359,900
成交價:
HKD: --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