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cm. (9 5/8 in.) high
香筒截取竹材所製,其色呈棗紅,品相完好,包漿潤澤,口沿及底座鑲嵌紅木。施以深浮雕兼透雕法,以八仙相會為題:遠處山石嶙峋,老松繁茂,仙雲繚繞,庭閣掩映;八仙人物個個手執法器,或單或雙,或聚或散,談笑其間,優哉悠哉。鐵拐李手持葫蘆獨坐樓閣下,藍采和和漢鍾離於岩壁旁對弈,何仙姑、曹國舅與呂洞賓松下對話,韓湘子等相談甚歡。此件香筒滿雕長松翠柏、岩壑亭台、煙霞縹緲的仙境奇景,令人神往。刻露精深,巧窮毫髮;雕刻層次清晰,雖然紋飾滿佈全器,但佈局妥貼自然。此器構思細密,技法運用靈活,隨物像變化而不拘泥,無疑是竹刻藝術成熟時期的作品。
竹香筒是明清時代方始流行的文房清玩。世人所稱“香筒”者有二:一是指“瓶爐三事”之中用以放置焚香匙箸或香料的筒、瓶,而更多指用來豎直薰燒綫香的筒狀器具,是一種小型焚香工具,可置於臥中以淨化空氣,抑或納於懷袖。此件香筒即為後者類:造型多為長而直的圓筒,上有頂蓋,下有承座,銅內設有銅質插管,以便於安插綫香。外壁常施鏤空,當將點燃的香品置於其中,芬芳之氣散溢而出。唐代時香筒就開始成為日常陳設,李賀《惱公》一詩云:“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可見唐人常懸香筒於帳幃間使用。明末清初王夫之有詠《香筒》詩,詩前題注:“出納袖中,香霧凝綺疏,則不爇而薰。沈水木、紫檀、象齒、棕竹乃至磨竹,皆任為之。鏤人物花卉峰巒,精者細入毫忽。”可見明代竹雕香筒已風靡文房中,賞用俱佳,雕琢工藝已臻極高之境界,令人贊嘆。清人褚禮堂《竹刻脞語》稱:“截竹為筒,圓徑一寸或七八分,……長七八寸者,用檀木作底蓋,以銅作膽,刻山水人物,地鏤空,置名香於內焚之。香氣噴溢,置收案間或衾枕旁,補香篝之不足,名曰香筒。”普通香筒。通常多采用竹、木等材料製成。而那些製作考究的香筒,則多采用沉香、黃花梨、小葉紫檀、黃楊木、玉石、象牙等高檔材料雕刻而成,圖樣考究精美,玲瓏剔透,並由此而成為一種品味清雅的文人用香器具,以家喻戶曉之人物故事為題材,也成為香筒上裝飾風尚。
估價 :
HKD: 300,000-500,000
USD: 38,700-64,500
成交價:
HKD: --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