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 春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22
丁衍庸 (1902-1978)
交腳菩薩(雙面畫)(一九六五年作)

油彩 木板

61×45.5 cm. 24×17 7/8 in

款識
6/7 65 Y.Y Ting(右下)
來源
原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
2009年5月30日, 北京誠軒春季拍賣會, 拍品編號14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照古騰今 統攝東西
丁衍庸絕臻雙面畫《交脚菩薩》
中國在二十世紀初興起一股留日浪潮, 將崇尚個性及主觀表現的後期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等歐洲現代主義畫派大量輸回國內, 爲中國美術現代化的開拓打下了基石。1920年即東渡日本的丁衍庸, 在留學期間主習西畫, 對西方現代畫派尤其是野獸派大師馬蒂斯痴迷不已, 進而吸收轉化形塑自我造型生動不羈、色彩强烈絢爛、筆觸簡練粗礦的油畫風格。1924年, 其以靜物《食桌之上》從2500件競爭作品中脫穎而出, 成爲唯一入選該年「中央美術展覽會」的留日學生作品, 聞名中日藝壇, 被冠以「東方馬蒂斯」之美譽。1925年回國後, 積極推動野獸派在中國傳播的同時, 更極力主張「複歸于原始」, 通過對自我根源的文化深探, 發展出廣納古今之長、兼融中西特色, 不拘成法、獨具個性的藝術語彙, 與林風眠、關良幷稱爲「廣東三杰」, 爲中國現代美術最重要的宣導者之一。
大師絕筆:
世間僅見的四件佛像油畫之一
1958年, 在香港新亞書院藝術專修科第一届師生美展中, 展出了兩件巨幅丁衍庸油畫作品, 其一爲以趙無極夫人陳美琴爲模特的人物畫, 其中左側人物下方便繪有一尊交脚菩薩像, 另一幅即爲交脚菩薩大型油畫, 可見丁公于1958年之前便展開了佛像題材的創作, 此乃迄今所知的丁氏最早宗教題材油畫, 但遺憾的是此畫至今下落不明。另三件現知的佛像題材畫作分別爲:《佛像》(1971)、《佛》(約60年代)及《坐》(1963), 其中僅《坐》爲交脚佛像樣式, 但相較于是次上拍之作《交脚菩薩》, 前者造型概略, 無論藝術造詣還是畫面完成度, 均不及本作來的完整豐富、色彩熱烈及恣意優雅。作爲丁公于世僅見的四件佛像題材油畫作品之一, 且爲唯獨兩件最具代表的交脚造型之作, 更乃碩果僅存、完整呈現丁氏風格, 《交脚菩薩》可謂大師之絕筆, 世間者之唯一。
《交脚菩薩》源自丁衍庸在香港早年的學生之收藏, 題材至臻稀罕, 它的出現不僅拓展了世人對丁氏油畫風格的進一步認知, 幷爲完善對其藝術脉絡發展的研究啓了關鍵作用, 重要性昭然若揭!
交脚菩薩:集中國美學之萃
交脚的題材出自魏晋南北朝時期流行一時的佛像造型, 交脚坐姿乃早期印度和中亞等國帝王及貴族的坐姿, 象徵尊貴身份。作品中, 交脚菩薩頭戴寶冠, 冠中有小化佛, 冠後圓光以火焰紋爲主, 卷草紋陪襯, 寄托「光明」之寓意。菩薩面呈微笑, 彎眉細目, 直鼻小口, 目微閉而含情, 俯視著芸芸衆生, 似乎隨時準備聞世間疾苦之聲而前往救助。其肩披長帛, 下著長裙, 衣飾綫紋流暢, 手法簡潔, 右手似施無畏印, 左手自然下垂撫膝, 雙腿交叉而坐。神情自若, 姿態典雅端莊, 整體比例精當勻稱, 舒展大氣, 給人以回味不盡的美感。
丁衍庸對交脚造型的菩薩造像尤爲鍾愛, 他曾亦珍藏一件宋代「交脚菩薩木雕」, 覺其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造型之美, 爲他的創作帶來諸多靈感與啓發, 即便生活艱苦, 顛沛流離中也一直倍加愛惜。1958年丁氏出借代表藏品舉辦《璽印造像欣賞會》, 其中即可見其珍藏之交脚菩薩像。據丁氏學生回憶, 七〇年代他于香港摩羅街忍痛將木雕讓出, 爲的是換取一張最敬佩的藝術大師八大山人之作, 丁公之性情可見一斑!
絢爛耀古:
含野獸派表現之力
《交脚菩薩》中, 奔放不羈的亮土黃色自藝術家畫筆下縱恣而出, 率性塗刷于木板之上, 象徵如大地般的包容與生命力。樸實有力的左右兩筆印劃如畫, 似纂刻綫條勾勒菩薩輪廓, 將畫面主角從背景中凸顯而出, 精妙的賦予畫面空間縱深之感, 形成猶如佛堂中真實造像般莊嚴雄偉的立體視覺張力。有別于傳統繪畫, 丁衍庸以寶藍色替代傳統墨筆繪製菩薩形體輪廓, 幷配以橘紅厚筆填補于中, 構成對比互動。亮麗的藍隨瀟灑的筆勢舞動流淌, 在木板自身凹凸的肌理中形成細膩的深淺變化, 于歲月的洗煉下綻放曠古靜謐的幽幽藍光;橘紅和藍相映成輝, 包裹于大地玄黃之中, 透射出撼人心魄的神采。
倪貽德曾說:「(丁衍庸)愛用絢爛鮮艶的色調, 但絢爛而不刺激, 鮮艶而不庸俗, 却是賦予明快的感激。」一如馬蒂斯《印度姿勢》中豪放大膽的筆觸著色, 野獸派自由不羈的表現主義精神始終影響著丁衍庸的藝術創作。隨著對自我根源文化的持續深探, 他在用色上逐步精煉, 更著意于展現彩色自身的內涵韵味。在《交脚菩薩》中, 丁衍庸通過橘紅、藍、土黃, 僅三色的相輔相交, 以敏銳豐富的色感, 發揮色彩間無限對話的可能, 釋放出强大的視覺力量。
融貫中西:
藝術大成的巔峰之作
丁衍庸自1949年赴港後開始大量創作中國畫, 其油畫家的身份已漸爲國畫聲譽所掩, 但居港三十年間, 他從未間斷油畫創作, 持續追求自我革新與突破。他曾爲改造中國藝術提出兩個重要的議題, 一是「把中國畫的綫條和墨用到西法畫上」, 二是對原始藝術的研究。丁氏以爲原始或原生藝術看似簡潔混沌, 實則蘊含後代所有藝術語言之胚芽, 具有無限豐富的原創性, 最能表達人類複雜的情感。他對中國高古文化返本溯源, 從藝術遺珍中汲取藝術養分, 且深受中國敦煌壁畫的博大精深所觸動, 贊嘆原始藝術于美學上的發展成就及所散發的高貴氣韵。他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收藏, 融會貫通、統攝東西, 將于水墨創作中積累的個人心得, 和在金石篆刻領域展露的過人才華, 滲透至早年留日時積累的殷實西畫技法, 及對西方野獸派奔放、醇厚色彩的偏愛之中, 使其六〇年代後的油畫在大膽豪放、不拘成法的既有特色之中, 透現出中國上古藝術特有的古樸剛健之風。是次上拍的《交脚菩薩》便爲丁氏「中國藝術形式呈現現代藝術美感」的創作宗旨之集大成之作。
《交脚菩薩》中, 丁衍庸將古人于敦煌壁畫中沉澱千年而得的造像藝術, 轉化爲極具特色的現代畫像。飽滿豐沛的色彩蘊含北魏西域熱烈大膽的風韵, 造型精准的綫條兼具古器雕刻紋樣的果斷剛健, 與東晋人物畫中的秀美隽麗、高華古雅的神韵恰如世間臻美的唐朝彩塑。丁公以他的豪爽和機智, 加上經年累月的探索, 在中西繪畫的矛盾衝突中尋獲了自己的出路。西方繪畫的色彩張力與不羈表達、東方佛教文化的清湛靜雅、及中國民族的簡樸謙虛, 看似大相徑庭的三個元素在丁氏筆下互相消解交融, 孕育出遒媚古樸、智慧靜美的曠古菩薩形象。
雙面經典:
唯對畫痴的歷史證明
在存世不多的丁衍庸油畫作品之中, 雙面畫的形式反復出現。據其學生莫一點回憶, 囿于生活拮据, 丁衍庸經常在同一塊木板上反復創作, 或拿背面來使用, 《交脚菩薩》即爲一例。
作品背面, 丁衍庸以大筆瀟灑, 勒構一組象形文字, 爲其典型的原始符號變形造型。丁衍庸對中國藝術的改革不局限于中西藝術語言層面的轉化, 他在中國篆刻藝術中發掘抽象童真, 發現原始符號與現代抽象繪畫的共通之處, 繼而將書印入畫, 變其造型, 取其神韵, 將古樸而勁拔有力的中國古文字、符號、圖像相結合, 幷以油畫呈現, 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貫通中西的革新演繹。遒勁的綫條藏匿于斑駁的橘色油彩之中, 散發神秘的意味, 引發觀者對古文化的無盡想像。且在飽閱丁氏藝術之巔的同時, 也感受其率性瀟灑的藝術性情, 顯示作品既珍且貴的難得。

估價 :
HKD: 4, 000, 000 - 6, 000, 000
USD: 512, 800 - 769, 200

成交價:
HKD: 4,720,000

上一件 拍品 22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