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9 春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695
雷諾瓦 (1841-1919)
風景

油彩 畫布

16.5 × 24.7 cm. 6 1/2 x 9 3/4 in.

款識
R(右下)

出版
1918年,《雷諾瓦,繪畫、粉彩和素描第二冊》,安伯伊斯.伏勒爾編,巴黎,第167頁
來源
紐約私人收藏
2007年6月,倫敦蘇富比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419
韓國私人收藏
2009年9月,紐約佳士得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206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附:法國維爾登施泰因協會開立之作品證書

美在樂觀、在堅毅、在給予
印象派大師雷諾瓦晚期珍稀精品《風景》
「對我來說,一幅畫應該顯得可愛、歡樂並且美麗。生活中醜陋的東西已經夠多了,我們不該再雪上加霜。」
——雷諾瓦

浮光溢彩的荷塘睡蓮、小憩片刻的芭蕾舞者、相約於煎餅磨坊舞會的年輕男女,這些印象派作品描繪的經典畫面塑造今日我們對十九世紀末法國生活的認知。然而,當其時的印象派畫家們一反過往以浮華的神話、宗教與歷史主題的傳統,大膽革新地以「日常生活」為題材入畫,使他們在當年一度大受批評。甚至「印象派」一詞,乃源自藝評家萊羅伊(Louis Leroy)針對印象派畫家們在非官方單位自行組織的展覽語帶諷刺地,以莫奈(Monet)的參展作品《日出印象》譏以「印象派」一詞。豈料挖苦詞獲一眾畫家欣然採納,成了日後佔據法國藝術主流達三十年之久的大名。
在云云印象派作品中有一道別於他者又靚麗異常的的色彩,描繪在工業革命後法國社會熱鬧的歡慶場面,在他精心佈局下畫境的女性更甜美、兒童更可愛,自然風光明媚到帶有誘惑性的境地。作為印象派自莫奈以降最重要一員,於印象派成名並大行其道之際,他最早重新思靠光的重要性,反覆試驗過後找到了他專屬的「美」。在其人生最後十年,他因病終日與輪椅為伍,但未曾間斷創作。其為歷史上首位藝術家,有幸於有生之年目睹自己的畫作與大師並列於羅浮宮中。他的筆觸影響著梵高、畢卡索、並成為馬蒂斯的人生導師,他是—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從畫師到大師
生於1841年的雷諾瓦,自13 歲起於一家瓷器工廠當畫師。當工業革命來臨,瓷器製造業沒落後,20歲的他決定以繪畫作為終身事業,轉而進入巴黎藝術學院與葛列爾的畫室學習,結識了同窗莫奈、希斯里(Sisley),並經常一同出外旅遊寫生、展覽,並養成了對照同一景色多次作畫的習慣。其作品以人物與風景見長,畫中經常洋溢著溫柔、詩意的氣氛。景物予人親切而實在的感覺,帶著濃濃的幸福感。在莫奈所籌辦的第一次印象派展覽中,繼莫奈後第二個參展報名者正是雷諾瓦。從1874至1886年的八次印象派展覽中,雷諾瓦便參與了四次之多。首展的12年後,宣告印象派展覽的落幕,從臺上走回臺下的雷諾瓦,亦從懵懂的畫師工匠躋身到法國藝術中心的當代名家之列。

光的探索,卡涅的美景滋養
在世界各地無數重要的美術館藏裡,幾乎都可見雷諾瓦作品的身影,從《煎餅磨坊舞會》到無數頌揚女性美及純真兒童的肖像畫,往往讓大眾忽略了他正是印象派開創人之一。雷諾瓦提倡外光主義(Pleinairism)的探索,根源自法語為「Plein-Air」,即戶外寫生,是他在藝術探索之路上更為重要的紐帶。雷諾瓦早期作品中賴以漸露頭角的人物與肖像畫,在學術上具有剖析揭示當時普世價值觀、理想生活的美學,但在藝術家眼中此實際上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而直到1870年代末他在生活與收入穩定後,他開始放下過往的肖像繪畫,轉而重新探索他的創作方向。對雷諾瓦來說,美學為創作之首要條件是毋容置疑的,而「何為美」則是他想尋找的答案。
回顧其一生創作中,我們可以見到,從1880年後的20年,他做過多樣嘗試,並從旅遊中尋求新的靈感。如在義大利重新探索古典靈魂,在北非探索東方韻味,直到1898 年因身體飽受類風溼關節炎煎熬,聽從友人勸說往法國南部陽光充足的小鎮療養時,他首次發現了卡涅(Cagnes-sur-Mer)。卡涅為普羅旺斯面向地中海的小鎮,雷諾瓦自1900起便頻繁造訪,後來更愛上該地。1907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84,000法郎的高價向雷諾瓦買下《卡本特夫人和她的孩子》(Madame Carpenter and her Children),雷諾瓦即把此資金買下位在卡涅的蔻雷特莊園(Les Collettes),並於隔年由巴黎遷居搬入其中定居,當地的自然之美,讓他迎來了創作的另一高峰,一如阿爾及利亞(Algeria)之於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法國南部之於塞尚(Paul Cezanne),卡涅地處溫暖的南方有著更多色彩斑斕的植披,對於色彩具高度敏感的雷諾瓦具強大的吸引力。在卡涅的郊區,猛烈的陽光在海水的反射下顯得熱力無窮。高溫下的郊野樹林都彷如太陽籠罩著,炙熱的風把藝術家眼中的綠茵都添上一層紅蘊。雷諾瓦在此找到了粗獷的自然之美,奠定日後用色大膽、技法奔放的風格,創作了一系列接近寫意的紅色調風景作品。是次春拍,我們呈現的《風景》即為卡涅時期的創作表徵,在方寸之間盡展藝術家畢生功力與其對美的中心思想。

躍動的豐富色光,心靈與精神的居所
「雷諾瓦晚年的風格,讓人聯想到最偉大的一些東西,畫作在現實世界和想象世界中取得了平衡,讓這兩個世界以一種簡單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精神世界;這是雷諾瓦晚期作品的能量。」
——法國知名美術史學家富爾(Élie Faure)

堅毅又極具表現力的筆觸、近乎原色系的色彩配搭、簡潔嚴謹的佈局而成的《風景》,是雷諾瓦罕見的晚年佳作。透過此作,雷諾瓦把我們帶入他自身的觀感中。經由藝術家的眼睛看到身處一個被果樹與橄欖樹環繞的花園,抬頭是藍天白雲下的一個有著橘紅色的房頂的屋舍。左右兩旁與藩籬後的翠綠樹木盛開,緊密有序錯落在綠叢上黃白二色化成粗獷的光影。有異於印象派常用以有秩序的深淺色對比來表現特定時光,反而在作品左右旁的留白襯托下,更似記錄一個讓藝術家柔情滿眶的溫馨記憶。
若探究《風景》橘紅色的建築屋頂,與標誌性三層鏤空的藩籬,讓人清晰地辨識出,眼前的景致,並非是一個單純的風景畫,畫家所描繪的,正是其晚年所定居的寇雷特莊園!
此作在用色上比其他雷諾瓦晚期的作品更豐富一籌。在進入巴黎藝術學院前,雷諾瓦受聘於瓷器工坊作畫師達七年之久,畫師的工作系統奠定他日後的創作習慣—即低限的對於原色的使用。通常雷諾瓦的調色盤內,藝術家通常僅以五種顏色進行調色,只有極少數巨幅的作品會用上七種色彩,然而在《風景》中,我們可明確地看到六種豐富的色光。如有用於屋頂與右邊果樹上的橘紅、樹幹與藩籬鏤空處的朱紅、以鈷藍為天、房舍外牆的綠、樹上點睛的銘黃、與地面和背景帶有泥黃色的「龐貝紅」,更是藝術家於1981年遊歷義大利所發現的色彩。
雷諾瓦在蔻雷特莊園居住長達十一年。許多藝術界友人如均曾來探訪他。他於該地所創作出的作品,也影響了無數藝術家。如梵谷曾在一封寫給其兄長西奧(Theo)的信中提及:「(雷諾瓦的作品)讓我明白了每一條鉛筆線都是有生命的」又或「身處阿爾(Arles),讓我不停想起雷諾瓦他那純粹而乾淨的畫作。他所描繪的正正是我在此處看到的一切。」而馬諦斯(Henri Matisse)自1917年起有長達兩年的時間,連續每周都帶著食物與畫材,來蔻雷特莊園探視當時因患關節炎而癱瘓,被病痛折磨至佝僂變形,手不能握筆,只能將畫筆綁在手上才能繼續作畫的雷諾瓦。馬諦斯曾問他何苦如此折磨自己,雷諾瓦回答:「非常簡單,因為美麗依舊,但痛苦過去了。」
畫中的這棟房子,這個家,是雷諾瓦的夢想之地,他在此以含情的心眼,融合親情、友情,與他對於生活、生命、藝術的熱愛,繪下此作,讓作品別具深意,扣人心弦。

估價 :
HKD: 800,000 - 1,500,000
USD: 102,600 - 192,300

成交價:
HKD: --

上一件 拍品 695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