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9 春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712
李希特 (b.1932)
抽象畫432-4(一九七八年作)

油彩 畫布

60.5 × 64.3 cm. 237/8 × 253/8 in.

款識
432/4 Richter 1978(畫背)

出版
1982年,《李希特 – 抽象畫》,H. Heere編,比勒費爾德,第 14及20 頁
1986年,《李希特:繪畫 1962-1985》, 杜塞道夫美術館,杜塞道夫,第211及 389頁
1995年,《李希特:繪畫 1964-1994 展覽圖錄》,豪瑟沃斯畫廊,蘇黎世
2001年,《閱讀作品:走進李希特圖集》,H. Friedel編,DIC川村記念美術館,佐倉市,第30頁
2013年,《李希特作品全集第三冊:1976-1987》,D. Elger編,Hatje Cantz,奧斯特菲爾德爾恩,編號432-4,第124頁
展覽
1978年7月4日至18日,「李希特:17件作品」,李奧諾文斯畫廊,哈利法克斯
1978年10月8日至11月5日,「李希特:抽象畫」,凡艾伯當代美術館,恩荷芬
1979年3月14日至4月22日,「李希特:抽象畫」,白教堂美術館,倫敦
1980年3月至4月,「李希特」, 斯佩羅內.韋斯特沃特.费希爾畫廊,紐約
1982年4月18日至5月16日,「抽象畫1976至1981」,Mannheimer Kunstverein美術館,曼海姆
1982年6月3日至7月26日,「抽象畫1976至1981」,Fred Jahn 畫廊,慕尼黑
1983年3月,「李希特」,盧西歐•阿米里奧畫廊,那不勒斯
1984年12月7日至1月4日,「抽象畫1978-1984」,Bernd Lutze畫廊,腓特烈港
1995年10月28日至12月23日,「李希特:作品1964-1994」,豪瑟沃斯畫廊,蘇黎世

來源
蘇黎世,Fred Jahn 畫廊
腓特烈港,Bernd Lutze畫廊
門興格拉德巴赫,Löhrl畫廊
蘇黎世,豪瑟沃斯畫廊
瑞士Franz Wassner私人收藏
蘇黎世,豪瑟沃斯畫廊
2016年6月27日,倫敦菲利普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20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註:畫背貼有瑞士Franz Wassner收藏及蘇黎世豪瑟沃斯畫廊之標籤

鑄就時代強音,撼動抽象版圖
開啟李希特抽象王國的關鍵之作《抽象畫432-4》
「真正意義上的藝術確實存在,但它幾乎不可能被明確地意識到。無論你怎麼稱謂,它總是存在的,作為對真理、幸福和生命最崇高的渴望而繼續起著作用,它是我們人類真正最完美的形式。」
——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自上世紀六〇年代至今,李希特(Gerhard Richter)始終是國際藝壇最受關注的抽象畫家之一,他被公認為改變藝術史繪畫觀念、解構主流繪畫傳統的抽象大師,幾十年間以驚人的創作不斷撼動著藝術市場的原有標準。2012年,其以3400萬美元創造了在世藝術家的最高拍賣紀錄,並於2015年,作品《抽象畫》(1986)以4452萬美元成交,打破三年前之紀錄,再度締造新的世界紀錄,成為身價最高的在世藝術家,而其名字,也被視作了激情活躍的當代藝術界之代名詞。
李希特以不斷創新、極富挑戰性的風格與題材,在全球視野下持續亮相各大國際展覽,自2002年紐約現代藝術館舉辦的「李希特40年回顧展」後,世界各地紛紛為其舉辦個展,2011年英國泰特美術館更再次為他舉辦大型回顧展,另其成為在世藝術家中,首位獲邀多次於世界頂級美術館多次舉辦大型回顧展的藝術家,其跨時代的國際影響力更被《紐約時報》稱作當之無愧的「真正信仰藝術者」,更以獨有的「繪畫性」語彙對全球當代藝術的發展產生持續性的廣泛影響,成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具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

顛覆藝術史,喚醒繪畫的抽象革命
1932年,李希特出生於德國德勒斯登,二戰的慘澹陰影和當局嚴苛的意識形態自幼便困擾著李希特,他在二戰結束後從齊陶高等專業學校畢業,在數年的廣告與舞臺設計生涯後,終於考入德勒斯登藝術學院,在校期間即亮相卡塞爾文獻展,並以出色的藝術創作再次被研究生院錄取。1961年,李希特因混亂的國內局勢來到西德,前往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學習,次年便成功舉辦首次個人畫展,於1971年後回校任教達十五年。
六〇年代,李希特開始以照片模糊的表現方法創作具象繪畫,為此後游走於抽象表現與具象照片之間的藝術語彙奠定了基礎,他從不採用單一的表現技法,而是借助不同的工具在畫面進行塗抹、打磨、刮塗等,使創作模糊了抽象與具象的邊界,展現出表現主義自由寬廣、無限延展的可能性。定居杜塞爾多夫後,他宣言「傳統繪畫藝術已經死亡」,並借助投影機創作出第一幅「照片繪畫」,同期的抽象創作也愈發特立獨行,發展出一種被藝術史家費舍爾(Konrad Fischer)等人稱之為「資本現實主義」(Capitalist Realism)的反藝術風格,通過融入廣告式的現成視覺圖像,有力回擊著資本主義的消費藝術以及「攝影將取代繪畫」的主流觀點,此時的代表創作,如《細節(棕)》(1970)等,以冷靜的獨立思考和影像實驗重新喚醒了「繪畫」藝術,自此改變了西方藝術史的巨輪。

開啟新大門,美術館級的學術深意
自1976年至1980年,李希特進入了個人抽象繪畫的關鍵轉變期,這一階段,他沉靜下來展開對於繪畫表現形式新的思考,創作數量為其藝術生涯中最稀少的階段,該時期僅有150件油畫作品,其中近八成畫幅不逾80×80公分,且僅有三件為敘述性題材,其餘皆為抽象創作。在2011年泰特美術館的「全景:李希特回顧展」(Panorama: New Perspectives on Richte)中,泰特美術館暨畫廊主任尼塞羅塔(Nicholas Serota),專就這一時期李希特的抽象創作之轉變進行了一場重要的學術講座,名為「開啟新大門(open a new door)」,他指出「(這一時期)奠定了這位時代先鋒藝術生涯之後階段的走向,使其轉型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抽象主義畫家」,足見此階段的關鍵要義。是次春拍呈現的《抽象畫432-4》便完成於此重要時期,乃見證李希特邁向抽象新篇章,為其七〇年代關鍵轉型時期的代表之作,具有美術館級的深刻學術意義。
作品一經完成,便被藝術家親自挑選,代表這一階段創作成果的典型之一,展出於加拿大利奧諾文思畫廊(Anna Leonowens Gallery)舉辦的「李希特:17件作品」展,成為其藝術生涯中極具學術轉折意義的藝術宣言,隨即亮相於1978年荷蘭凡.艾伯當代美術館(Stedelijk van Abbemuseum)及1979年白教堂美術館(Whitechapel Gallery)所舉辦的七〇年代李希特重要個展,其後更被選為「1976-1981年抽象作品」的代表,於八〇年代相繼於倫敦、紐約、慕尼克、那不勒斯、蘇黎世等地展出,直至九〇年代初被瑞士最顯赫的當代藝術收藏家Franz Wassner家族收藏,該家族為及瑞士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不僅致力於推動瑞士當代藝術的發展,更編纂出版了瑞士傳奇裝置大師羅斯(Dieter Roth)的首部畫冊,憑藉強勢的國際影響力成為世界各大美術館最重要的贊助人之一。此外,此作不僅被收錄於李希特全集及所有重要畫冊之中,更因其所具的重要學術意義,被作為經典研究對象,收錄於《李希特-抽象畫》等諸多研究性專著之中,四十年間的顯赫經歷足顯其不可多得的價值份量,今春亮相嘉德,實為藏家雀躍!

繪畫言繪畫 ,重影現激蕩
「繪畫與思想無關,因為在繪畫中,思想就是繪畫。」
——李希特

1976年,李希特在「讓繪畫自行演變,並非被創作出來」這一嶄新理念的驅動下,以「抽象畫」(Abstraktes Bild)命名其難以用文字來解釋的、新的創作方式,開始在畫布上刷上大片的單色,然後再堆疊出各類層次的抽象圖式。1978年的夏天,李希特開始在有限的畫面中毫無邏輯地進行塗繪,並刻意延長筆觸以增加畫面的混雜性,在重複性的塗繪過程中記錄下每一階段的構圖與色彩組合,將照片編輯在的電子文檔之中。完成後,李希特截取這些照片「草稿」中的不同局部,使其「凍結」在鏡頭之下,通過將其放大、組合來設計新的圖像,並最終將其轉移至畫面之上。通過攝像機對主觀性的壓制,李希特成功在抽象繪畫領域獨闢蹊徑,借助現實與繪畫不可覺察的影像「錯位元」,創作出與抽象表現主義所強調的自動主義、無意識繪畫理念全然不同的藝術語彙,從而令「繪畫重返繪畫」,為抽象創作打開了新的大門。
在作品《抽象畫432-4》中,色彩和筆觸顯示出與同期抽象創作的極大不同,畫面中央、於最後添加的狂放筆觸依舊保留了李希特七〇年代早期創作的扭筆技法,而畫面兩端的棕黃、暗紅、草綠等平面化的色塊則帶有後期創作中極為典型的刮塗痕跡,將藝術家抽象繪繪畫不同階段核心理念與技巧的筆法同時並線,為其悉數創作中罕見,僅現於1978至1979年的部分創作之中,承上啟下的開啟了其後驚艷世界的抽象革命。
李希特一生都在不斷尋找著用「繪畫」來更好說明「繪畫」的方法,即令筆觸本身具備對實物的客觀說明性,正如其所說「『繪畫』理念在靜物畫中能夠得到比真實靜物更為充分的體現」,李希特認為那些用相機記錄的「草圖」只是其作畫的原材料,真正的創作來自於經過放大(Blow-up)組合,為此他寫道:「放大的尺寸,讓你知道視覺的欺騙,是能完美且真實,並最大化的傳達我想要變現的「資訊」的唯一途徑」。《抽象畫432-4》中,李希特似乎找到了這一理念的最佳出口,他使此前一直秉承的「放大」理念在畫面中進一步深化,那些隱藏在表層較細筆觸背後的一次次圖層仿佛是草圖筆觸的無限放大,紅色、黑色、綠色相互滲透的含混色彩呈現在畫面之上,製造出抓人眼球,猶如刀鋒刻於顏料層面的痕跡,將筆觸的力量用放大、強化的視覺方法,形成感官上的刺激與共鳴,締造出繪畫自身的無窮能量,實現繪畫與繪畫的一次「重影」, 製造出不可名狀,卻無法遺忘的、原始心靈震動,一次次令人心醉其間。

成就繪畫經典,紀錄時代圖像
《抽象畫432-4》不僅為一件對藝術家至關重要的架上繪畫,用作紀錄其創作構思的草圖文檔,更為收錄於李希特照片繪畫的創作過程中一項最重要的重要藝術實驗—「攝影圖解集」(Atlas)系列。這一李希特現今規模最龐大的作品系列,自六〇年代中期持續至今,已累計逾4000張相片,600多個單元。其概念源於「用有秩序的方式來呈現那些可以使用的材料」,因而融入了大量業餘攝影作品、報刊雜誌、廣告影像等,並被隨機拼湊為大小、數量不盡相同的黑白照片單元。從椅子、電話、汽車、冰箱等日常物件到自然、時尚、旅遊等報刊圖像,從集中營、受害者等犯罪場景到百科全書式的名人肖像,「攝影圖解集」的內容包羅萬象,自1972年展出於威尼斯雙年展後,「攝影圖解集」連續多次亮相卡塞爾文獻展,一舉榮獲奧斯卡科柯施卡獎,並相繼展出於慕尼克、科隆、紐約等地,迅速在國際藝壇引發轟動。這一百科全書式的藝術奇觀不僅成為藝術家所屬時代的圖像見證,更使得那些伴隨消費文化而來、瞬息萬變的時代影像重獲新生,而《抽象畫432-4》作為1978年藝術家繪畫軌跡的關鍵代表,入編繪單元題,成為這一曠世巨作的重要一頁。
《抽象畫432-4》凝聚了貫穿李希特一生藝術理念的根基—對「繪畫性」的執意追求,它同這一系列的其他作品一樣產生於影像對繪畫的理性介入,卻因對畫家未來發展方向的實驗性探索獨立於李希特的大抽象時代,成為無法複製的時代強音,那些「草圖」式的形色交匯,那些對「抽象」的重新詮釋,足以撼動李希特筆下抽象王國的未來版圖。

估價 :
HKD: 4,000,000 - 5,000,000
USD: 512,800 - 641,000

成交價:
HKD: 4,720,000

上一件 拍品 712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