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5 春季拍賣
中國二十世紀當代藝術

768
劉國松 (1932-)
月之蛻變之七十六(1971年作)

紙本 彩墨

56 x 56 cm.22 x 22 in.

簽名:劉國松 一九七一;鈐印一枚 於右下;月之蛻變之七十六;Moon's Metamorphosis No.76,1971 by LIU,Kuo-Sung 於畫背
來源 現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

劉國松
Liu Kuo-Sung
(b.1932-)
劉國松立足於堅定的中國傳統之立場,守其當所守,變其當所變,在堅持民族審美之精神、古典哲學之意蘊、天人合一之宇宙境界、因心造境之原則基礎之上,對傳統水墨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的創作語言及工具材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造,終於開闢出水墨現代主義之路的新局面,從而享有「水墨現代化之父」美譽。劉國松也以其獨特的繪畫語言旋風般地席捲畫壇,形成了近20年來中國傳統畫界變革創新之颶風。

劉國松不贊成以筆墨作為中國畫的本質與底線,他用「革毛筆的命」、「革中鋒的命」等思想與實踐反對筆墨使用中嚴格的套路與臨摹的模式,因而以多種新工具、新材料的製作與肌理來取代筆墨的一統天下。他的特殊皴法以及「水拓法」與「漬墨法」等多變的藝術手法於不斷實驗中發展成型。水拓法是利用墨在水面的浮力以及宣紙的吸水性所構成的半自動效果,呈現一種渾然天成的流動感,此革新的技法擺脫了傳統用筆方式的束縛,使得水墨材質特性得以自由發揮,從而呈現出空前的表達能力。漬墨法則是將兩張紙相貼後打濕,紙張中間會自然產生細微水泡,藝術家用乾排筆依構圖所需調整水泡位置,再滴下墨汁、顏料,使之順著水泡遊走而產生墨、色肌理。劉國松以其對於媒材的嫻熟,靈活地運用這些半自動性技法,將水墨自身的滲透性融注個人的美感天賦,融合中國傳統哲學思維、美學觀念以及現代的環保意識,以水墨創作在當代繪畫領域中不斷開創出新的格局。

劉國松《月之蛻變之七十六》
1968年底,劉國松從電視螢幕及報章雜誌上看到了美國太空船「阿波羅八號」自月球背面拍攝的地球映射,憑藉其卓越的藝術靈感捕捉能力,劉國松開創了一系列帶有東方式抽象意味的「太空畫」。1969年初完成的《地球何許?》是「太空畫」時期的第一件作品,劉國松把原來作品從中國元宵花燈中提取出的方圓結構,一變而成正圓及弧形的組合,以對應電視或報刊上所見地球與月球組成的畫面。同年此作參加了美國《主流69”》國際美展,旋即獲得繪畫首獎的榮譽,並被評論家稱為「走在時代最尖端的第一位太空畫家。」

因此,起自於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劉國松「太空畫」系列,成為其奠定藝壇地位最重要的代表時期,畫家也迎來了個人創作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期。正值轉折期的劉國松,開始從追求純粹西方形式美感向領悟東方藝術內在價值過渡,正如太空系列作品所展示的,雖建構出近乎極簡主義的幾何形狀的構圖,但其中卻充盈著雅正詩意的東方意趣。劉國松的太空畫分為「日」與「月」不同系列,此幅作於1971年的《月之蛻變之七十六》便是畫家「月」系列的經典之作。這幅彩墨作品採取明月與地球對望的經典構圖,劉國松使用摻有甘蔗渣的特製宣紙,於上以大排筆塗刷明黃色料,後以迅猛爽利的濃墨乾筆構畫出畫面下方月球的半弧形,其線條氣勢乾脆俐落且一筆而就,彰顯出藝術家盛年創作高峰期的旺盛靈光和從容自信,其後依畫面需要抽除紙筋,留下自然山嶽的白色肌理,再以濕墨大筆點畫補強,彷彿寫意的中國草書般勾勒出壯麗山峰,創造出豐富層次,最後於畫面上方拼貼上賦彩的明月。整幅作品於簡約均衡中一氣呵成,螢明黃色調讓畫中明月彷彿兀自散發微光,單純簡鍊又引人注目,恰到好處地創新技法與筆墨運用創造出氣宇非凡的東方美學意境,令人遙想天地相交、宇宙蒼穹的瑰偉壯闊,實為值得細細品味的早期佳作。

估價 :
HKD:300,000 - 500,000
USD:38,700 - 64,500

成交價:
HKD: 437,000

上一件 拍品 76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