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 畫布
33 × 55 cm. 13 × 21 5/8 in.
款識
LALAN(右下)L’ile LALAN 80-81(畫背)
來源
歐洲私人收藏
2015年10月5日,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5012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附:尚.米歇爾.伯德萊開立及親簽之作品電子版證書
蕙景蘭心,馳思乎杳
謝景蘭的藝術妙韻
「音樂觸發舞蹈,舞蹈帶動繪畫,在那種陌生得讓人一再細味的平面中,謝景蘭開始尋找宋元山水的縹緲幽寂、神暢意酣;舞袖在空中淋漓頓挫的軌跡,化成了書法線條,拾意而獨立,裊娜激蕩於餘音微茫的虛空中……她在創造藝術的同時,藝術也在創造她。」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陳浩星
來自中國的蘭蘭,是名門閨秀、抽象大家趙無極的繆斯女神,也是驚艷西方的Lalan。謝景蘭為集舞蹈、音樂、編曲、書法、繪畫於一身的才女,以豐富的創作經驗和多重的身份,在巴黎的藝術土壤裡綻放自我。在二十世紀藝術的畫卷上,其以罕有的才情、前衛獨立的思想、一生無畏追求藝術的自信精神,留下了濃墨重彩、優雅無雙的身影,寫就一位現代華人女性的傳奇。
巴黎舞臺上的東方倩影
1921年,謝景蘭出生於貴陽一戶書香世家,幼時便受父母在音樂、書法上的薰陶,先後考入杭州藝專和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習聲樂。1935年她結識了在杭州藝專求學的趙無極,相伴6年後結為連理。二人於1948年離開中國,共赴世界藝術的中心巴黎發展,並定居在藝術氣息濃厚的蒙帕納斯。期間他們結識了眾多法國先鋒藝術家,與弗蘭西斯(Sam Francis)、蘇拉吉(Pierre Soulages)、馬修(Georges Mathieu)、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常玉等人結為摯交,更受當時不定形、抽象抒情等藝術風潮的啟發,開展各自的創作事業。與趙無極專注繪畫、從具象走入抽象的創作軌跡不同,謝景蘭在抵法後旋即進入國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和美國文化中心進修作曲及舞蹈,受現代舞開創者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影響甚深。而在詩人好友米修(Henri Michaux)的介紹下,她更從電子音樂之父瓦雷茲(Edgar Varese)學作曲。從而使她提出將音樂、舞蹈的表演藝術與其視覺創作充分結合為一種「綜合藝術」的表現,作畫時由肢體語言和音律帶動,化其情感與思想為具韻律美的深刻表露,在當時藝壇中極為罕見,並深深打動後世之人。
2021年適逢謝景蘭百歲誕辰,是次秋拍我們呈現其來自60年代及80年代3件優美靈動、各具神采之作,跟隨她早年探索東方線條美學時期的大尺幅之作《穿林過》(拍品編號50)所塑造的婀娜光影,走進融匯舞蹈、音律式線條與東方山水美學的《河畔》(拍品編號49)、《島嶼》(拍品編號48),觀長袖舞動、聞餘音裊裊,聆聽來自蘭蘭心中的靈韻詩篇。
光影婀娜,書法之舞的生命力
「從一開始,就可以看到畫家繪畫的運筆動作。一種無規則的運筆動作。但她那強烈的迸發力,激動人心的熱情,漸漸清晰起來。運筆定形,充滿節奏:激流受到抑制。謝景蘭掌握畫筆,發揮自發感受,並且操縱感受使它們多樣化。」
——法國劇作家尤涅斯科(Eugene Ionesco)寫於1963年謝景蘭個展
1960年,謝景蘭在巴黎Creuze畫廊舉辦首次個展,大獲好評,令她進一步追尋「由內在的聲音與動力所驅使」的渴求,闊步走向巴黎藝壇的舞臺中央,以藝術家、舞蹈家、作曲人的身份,打開創作的格局。在60年代西方抽象藝術興盛的時期,她以其出身的東方為養份,在甲骨文、書法、金石圖案等豐富的中國元素中找到了表達的語彙,將自小學習的書法,結合舞蹈及電音韻律,轉化為粗實有力的抽象線條,立一已之言。完成於1965年的《穿林過》即為其完美融合中西線條表達和光影塑造的成果。
在直幅的畫面中,她以滿含大地力量的棕色、琥珀色為基調,在空間中形成色彩的層次變化,引導光線流轉。受法國藝術家蘇拉吉、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以黑色線條主導的抽象表現所影響,她亦追溯自身的文化傳統,以源自書法筆勢的黑實墨線穿梭交織,時而磅礡如山,形成畫面中大樹枝幹向上生長的遒勁姿態,時而纖細如織,如林中精靈。她有意識地從碑刻、金石篆刻中尋找靈感,下筆著實有力,一筆一劃間的構建又充滿了動感,形成向四周無限延展的湧動空間,並如其所述般,以「一種自發動作所完成的接近書寫的抽象畫」在落筆時一氣呵成。
此外,蘭蘭將其尤為欣賞的巴羅克時期藝術家倫勃朗(Rembrandt van Rijn)及德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對單向光源及環境的明暗營造帶入此作。作品可見一束光線從底部流動的白色線條中放射而出,穿過黑筆形塑的層層密林,在縫隙間點亮了生命的躍動。黑與白的交織,記錄著光的流動、影的痕跡,如構成五線譜上交錯脈動的旋律,又在充滿速度和韻律感的直覺式筆觸中,展現想像的馳騁,如若定格「日出而林霏開」的一瞬晦明變化,又似齊現「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的生機圖景。蘇格蘭學者史密斯(Sydney Goodsir Smith)對此亦深情讚嘆道:「極漂亮的創作,黑暗把光線和能量襯托了出來!」在那具書法篆刻和舞蹈連動感的筆法中,蘭蘭將她對大地萬物的豐富感知化於筆端,道出由遠古文化和自然發想的無盡生韻。
在山峨峨,在水湯湯
「莫小視一線小溪。喃喃細語高山上。伏山成暗流,沖岩為明水。視若無現卻有序。穿越萬穀繞千村。起黃河,貫長江,乘盛風,衝進海洋。」
——謝景蘭
而自70年代起,鏗鏘的筆勢在謝景蘭的畫作中漸漸隱退,奔放強烈的表現主義被柔和自省的渺遠空間所取代,一種匯聚了音律、舞蹈、繪畫的綜合美學在蘭蘭的畫筆下緩緩誕生。步入抽象風景時期,她從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攝取靈感,以細膩綿長的線條描寫日月、山石、流水等自然元素,透過柔和的乳白、象牙、淡粉色彩呈現婉轉悠揚的筆調,更在南宋山水大家夏圭、馬遠一角式的留白畫境中,找到虛實空間和哲思的表達途徑,抒寫著兼具韻律和意境美的「詩象風景」。
如見《島嶼》一作,特選取一方扁長畫布,鋪展平遠遼闊的空間,近乎呈現夏圭側重半邊的作畫風格。畫面中,左側山島竦峙,淺褐色的畫筆以旋舞般的姿態由低向高、層層推移著山石的凝聚,在當中,纖細靈動的線條引導著起伏攀升的轉變,並施加藍紫、鵝黃、赭石等豐富色彩,塑造出空間中「實」處所具有的無限變化。而隨著山勢的連綿延伸,筆觸漸行漸遠,逐步隱入右側的空曠,直至通向無盡渺茫之處,令畫境頓生。在島嶼逐漸隱沒的輪廓中,蘭蘭一併加入米白色的油彩,形成澹澹河水繞山流開的意象,天際則留以一抹瑰粉霞彩,在上下映照間,訴說著「天光雲影共徘徊」的詩意,在形同留白的廣邈「虛」境裡,創造出精微的無窮變化。
而在《河畔》中,她則採元代畫家倪瓚著名的「一河兩岸」格局,以中央的河水分隔前後景風光,並以斜對角的構圖將空間的層次拉到極致,引導觀眾的視線在一遠一近、一左一右的遊移中,感知疏簡高遠的空靈之境。與《島嶼》一作相較,此作中的線條以更為強烈的動勢,呈現具音樂節奏的高低波動,如同譜奏其翩翩起舞的心音,在牽動的旋律裡化為山水的勢象之美。而跟隨線條的蔓延流動,細膩的青藍、石綠之色刷染出遠岫平林,溫暖的黃褐、赭石構成前景的羅峰列嶂,來回間,遁入中景那靜穆致遠的幽白之地,觀者仿若在此與其性靈不期而遇,同遊「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東方哲思。
置丘壑於胸懷、感樂律於筆墨,謝景蘭將波瀾壯闊的生命之舞,化為剛柔並濟、恆動恆靜的線條韻律,身與心皆投入藝術,正如法國德勞畫廊負責人杜昂(Rene Drouin)所言:「我把別的一切都置之於腦後,只想讓自己走進這首永恆的詩歌中,這首昨天的,今天的,我希望也將會是明天的詩歌。」
估價 :
HKD: 220,000 - 320,000
USD: 28,300 - 41,100
成交價:
HKD: 60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