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紙本
90 × 75 cm. × 2 35 3/8 × 29 1/2 in. × 2
款識
藝術家鈐印(左聯上中、右聯右下)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註:本作經藝術家工作室確認為藝術家真跡
顛覆與再造,文字的當代革命
徐冰獨創一格的新英文書法
「文字是人類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觸碰文字即觸碰文化之根本,對文字的改造是對人思維最本質的那一部分的改造。這種改造是觸及靈魂的,真正的『文化革命』。」
——徐冰
1999年,因「創造性和對社會的貢獻」而獲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亞瑟天才獎」(MacArthur Fellowship)的徐冰,無疑是國際當代藝壇上一位成就斐然、舉足輕重的華人藝術家。在逾四十年的創作中,他持續以代表中國文化象徵的文字作為元素,透過解構、改造、兼併等顛覆性的編制方式,由之深探歷史傳統與文化語境,展現對文字本質、跨文化議題的深入思考。在東西藝術界皆彰顯深遠龐大的影響力:其作曾多次被編入世界藝術史教科書,並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等權威級世界美術館收藏,其曾於華盛頓賽克勒國家美術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北京今日美術館、威尼斯雙年展等大型機構與藝術展會舉辦個展,名貫中西。
形與意的並舉,跨越東西的新文字視野
1990年,徐冰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作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卻時常在語言交流上遇到重重困難。這一經歷引發其探索東西方語言與文化交流的課題,並思考如何藉由創作找出中西文字間的連結。在1993年,他在英文26個字母的基礎上,突破性地導入中國書法筆劃式的書寫規則,並將單個英文字母拼寫,轉化為漢字上下左右的結構秩序,創造性地調和兩者為新的字體,「新英文書法」系列就此誕生,成為徐冰深具代表性的藝術創作,接而以書法教室、描紅本、版畫書、書法聯、卷軸等多元樣式呈現於西方觀眾的視野中,令他們在可讀、可看、可學的習字過程中,瞭解中國書法文字運筆勾畫的原理。而藉此手法,徐冰更挑釁、顛覆了東方人根深蒂固的書法與閱讀範式,亦提供對語言語義、文化交流的反思契機。此後,他並選用古典與現代詩歌、毛澤東語錄等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與社會意義的文本,作為新英文書法體的寫作對象,將形與意並舉,以之展現其創造性思考。是次上拍的《新英文書法:毛主席語錄》(拍品編號72)、《新英文書法:王維鹿柴》(拍品編號71)即為此系列中具重要代表性的經典之選。
匯融古今,古典詩詞的當代新寫
《新英文書法:王維鹿柴》一作追溯中國傳統詩歌,取自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王維之經典《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一膾炙人口的五言詩,並以雙聯作呈現,形式上十分近似書法的五言聯,巧妙地將詩歌轉化為中西觀眾皆可閱讀的方式。王維的《鹿柴》一詩用詞質樸直白,卻極富意境,尤以寫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以局部觀全貌的描寫方式著稱,為西方世界學習中國詩詞的範本之作。
徐冰將詩歌為之所用,轉以新英文書法字呈現,並透過西方和當今人們所熟悉的由右至左的書寫方式,使文本具有當代特性。而在內容上,徐冰對應詩歌中的每個字,將原詩逐字進行英文翻譯,獨具幽默地在左聯用英文直譯單詞、右聯用拼音字母組合,以新英文書法字,殊途同歸地指向東西間溝通與交流的普適性。而傳統書法與現代英文在此交融,形成兼具古典詩詞美感和當代藝術視野的創新藝術語彙,正契合徐冰「用中國的思想方法、文化態度、世界觀,結合其他優秀文化,尋找新的文化方式」的創作觀念。處在當今語境下的人們得以跨越文字與國界的疆域,透過徐冰以新英文書法所搭建的美學平臺中,在其中徜徉、探索、感受那源自東方傳統的藝術力量。
推陳出新,時代中的文字變遷
而回顧徐冰的藝術經歷,文字是他啟蒙的根柢,更對其思想的塑造密不可分。徐冰自幼成長於知識分子家庭,父親任職北大歷史系,培養徐冰勤練書法的興趣,母親則在北大圖書館工作,常將他帶到圖書館,與書為伍。經歷十年文革,1977年再度回到北京的他,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並師承古元和李樺。彼時的文藝界在文革後深受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藝術方針的影響,央美的教學也同步提倡「深入生活」、「創作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藝術為人民服務」等觀念,成為徐冰學生時代的深刻印記。而自新中國成立起便開展的文字變革簡化運動,亦伴隨徐冰的整個成長經歷,三十年來文字書寫的不斷變化亦為其創作埋下伏筆。1987年,他創造了四千個無人能懂的漢字,以《天書——析世鑒》一作在1989年中國美術館的展覽中轟動藝術界,成為其文字創作的開端。而1990年赴美之後感受到文化和語言的衝擊,更促使他以「新英文書法」文字的轉化來探究語言與實現溝通的進一步關係,成就又一力創。
在展開「新英文書法」系列的第十年,徐冰以是次呈現、完成於2000年的《新英文書法:毛主席語錄》一作,展現其對在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的多重探討,呈現一個時代特有的生活經驗、藝術理想與追求。在徐冰的「新英文書法」系列中,「毛主席語錄」是相當重要的主題,更廣獲國際關注,1999年書寫在紅底黃字旌旗上的《藝術為人民》新英文書法,被懸掛於紐約現代美術館的入口處,標誌著毛澤東時代觀乎藝術的指導口號被帶到當代世界文化的舞臺上,引發東西藝術界的廣泛討論。
再塑新知,重置《毛主席引言》的當代含義
「文革時,我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農村的那段日子裡,我曾多次閱讀這段語錄,因為我想成為一個好的藝術家。這段語錄深深地影響了我。如今,作為一名當代藝術的參與者,我敏感於這個系統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又重讀這段文字,仍然能夠體會其中毛針對藝術所傳達的含義。」
——徐冰
在此件以長達312公分壯闊的橫幅卷軸形式呈現的作品中,徐冰一反傳統書畫作品從右至左的閱讀觀賞順序,而是自左起,將「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作為卷首標題,並節選毛澤東1942年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英對照內容見作品信息頁釋文)。
對於熟悉文藝座談會的觀者而言,不難發現作品中的文句並非以正確的語序呈現,卷尾「我們的藝術應該「為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所服務」一句是在原文順序上應為最先提出,其下則接「但在我們各個抗日根據地從事文學藝術工作的同志中,這個問題似乎是已經解決了,不需要再討論了。事實並非如此。」而關於列寧的部分,則是在通篇文稿的末尾,以注釋的方式對「為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所服務」的意義作出闡述。徐冰在此,通過交錯打亂的語序,令觀眾在跳躍的閱讀、錯置的邏輯中對文本產生困惑,進而透過對文句順序的修正,方得以重拾記憶中的內容。而無論是閱讀順序上的錯置,還是新英文書法體的文字呈現,徐冰藉此,意在反思中西文化在交流上的可能性,而領袖所帶給我們的話語,是否也能在今時今日,通過藝術的形式,在世界上獲得更廣泛的認同,並獲得嶄新的理解?
而事實上,「藝術為人民服務」的文藝路線曾深刻影響了中國一個時代的藝術方向和一代人的藝術追求。徐冰並非出於個人旨趣,而是從當代藝術家的角度去理解藝術在時代中被賦予的職責,在集體的回憶中,再現這段深入骨髓的言語所具有的歷史意義。正如其所言:「從毛澤東的思想方法中,我們獲得了變異又不失精髓的、傳統智慧的方法,並成為我們的世界觀和性格的一部分。」透過中西互通的新式文字語言,徐冰以極為特殊的閱讀模式,令毛澤東時代的話語在書法的形式下,得以面向西方的觀眾。而作品也傳遞了徐冰對當代思想追求的解讀,於他而言,過往的經歷形塑了我們對文字、文化的認知,卻也同時造成了一定的局限。而伴隨時代的變遷,那些代表歷史時期文化巔峰的詩詞歌賦、一個時代思想價值的至理箴言其實並不會被忘卻,與之恰恰相反,來自傳統的智慧、過去的文化思想,正因在當下不斷的破解、再譯和推進中,化為新的指導方針、引領新的文藝精神、成就新的文化思想。徐冰以其新創的中西文字書法形式,將傳統與當下、文化與文本、傳承與創造的思索合為一體,令世界皆在這推陳出新的藝術理念中如獲新知,成為當今時代藝術理念的再創敘寫!
估價 :
HKD: 350,000 - 550,000
USD: 45,000 - 70,700
成交價:
HKD: 48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