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 絹本
118 × 160 cm. 46 1/2 × 63 in.
款識
袁旃 藝術家鈐印(中下)
出版
2011年,《袁旃》,寒舍空間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第19、124至125及258頁
2012年,《名作欣賞別冊:乘物游心 袁旃》,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山西,第14頁
2014年,《琉璃藝術》第55號,台灣、紐約,第12頁
展覽
2011年10月22日至11月9日,「人生七十正開始——袁旃新作發表展」,寒舍藝術中心,台北
來源
台北寒舍藝術中心
現亞洲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筆筆皆成趣,處處見清奇
袁旃汲古出新,盡得天真之作《揹揹馱馱》
明末清初知名畫僧石濤曾說:「筆墨當隨時代。」此言不但影響後人無數,也成為如今我們審視一個藝術家是否出眾的重要判準;而已邁入耄耋之年的當代名家袁旃,無疑正是最佳印證。
出身儒將之後,袁旃早年即接受傳統中國丹青的訓練,後入台北故宮接觸歷代文物與藝術史論達數十年之久。雖然在中年後才重拾筆墨、專事創作,她卻能汲取青銅、織錦等歷代諸多器物造型,並融合晚明變形主義畫風與西方側重華麗裝飾的「新藝術」(Art Nouveau)美感,使其筆下所作無一不是氣韻雅致、渾然天成,而為藝壇所重。更曾於2020年獲邀至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Le Centre Pompidou)展出,允為當代水墨第一人!誠如龐畢度中心資深策展人凱薩琳.大衛(Catherine David)所言,袁旃的創作有「鬱鬱蔥蔥的山水,寓言般詭異的動物,肖像元素和當代符碼,引用東方也融入歐洲藝術,在台灣佔據重要一席。有別於二元論觀點,她的創作質問複雜的文化敘事可塑性。」
當代詮釋,引人入勝
袁旃的創作向來量少質精,因而深受各界藏家追捧。她雖以中國傳統繪畫形式出發,但每每能以創新的詮釋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其尤其鍾情於物象體量的轉換與營造,故在其作中經常可見厚重與輕盈、堅硬與柔軟等相異質感的顛倒轉換,在一定意義上也遙遙呼應了老莊超越知識體系與意識侷限的哲學思考。
此處所見《揹揹馱馱》一作,恰是其深刻消化傳統文化元素,並將之轉化為己出的代表。從造型上來看,此作或可與現藏於台北故宮的戰國時期《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相互輝映。所謂「犧尊」就是犀牛造型的酒器,故腹為中空,背上留有圓洞以便安蓋,充分運用金屬材料與綠松石,反映出戰國時期風行的鑲嵌工藝。而在這裡,只見一頭犀牛四肢穩立在被刻意扁平壓縮、不見景深的畫面空間中。如絲綢一般的各色繽紛交織成通體鏤空的樣態,背上孔蓋之處則另外增添了一隻身形迷你的小犀牛,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大小、虛實、輕重之間的對比趣味。全件施以明亮清澄的色彩,營造出與金屬截然不同的質地,再加上搭配了童言童語般的疊字命名,更讓此作在流露出富麗動人的尊貴氣息之餘,還多了幾分難以言喻的天真爛漫,足堪識者寶愛也!
估價 :
HKD: 1,000,000 - 1,500,000
USD: 128,500 - 192,700
成交價:
HKD: 1,20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