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102
張曉剛 (b.1958)
小博士(二〇〇四年作)

油彩 畫布

130 × 110 cm. 51 1/8 × 43 1/4 in.

款識
張曉剛2004(右下)
來源
2013年5月26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29暨封面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張曉剛後大家庭時期罕見全身肖像《小博士》

「張曉剛一直在通過他的藝術強調歷史與記憶在當下的存在。在他的藝術中,歷史就等於現在,無法被抹去。他是個一直在繪畫中表達人的經驗、故事與情感的藝術家。在他的繪畫裡,歷史的維度、可感的溫度和內心情緒一直流露於畫面上閃爍的斑痕與線條之中。這種原始的表達和對他的固守,把我們重新帶回到對繪畫的敘述性的信仰和崇拜當中。這是一種對『人』的重塑,在『超平』和『酷』年代裡重建『人』的力量。」

――藝評家暨北京公社創辦人冷林

很少有藝術作品能夠定義一個時代,而張曉剛的創作恰恰是這樣一類作品。自1993年來,他以中國50至60年代的家庭合照相片為材,融合美女月份牌繪畫、炭精人像素描的中國俗文化特色,創作了日後垂名於美術史的「大家庭」系列之作。當中他以標準化的中性造像,敏銳又尖銳地言說了個人在歷史、文化、民族、社會、血緣、倫理,一連串的集體關係下所受的相互制約與相互依附,點出了一代人的處境,其特出的繪畫語言與作品深度,在藝壇掀起了巨大的震撼。1995年,其「大家庭」系列組畫在威尼斯雙年展亮相,一舉刷新了世界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認知,正式奠定了張曉剛作為中國當代藝壇領軍人物的先決地位。2013年,呂澎所著之《20世紀中國藝術史》更選取其作為書籍封面,足見張曉剛及其作品的時代要義與標誌性地位。有別於同時代其他藝術家或以喧囂而強烈的色彩,或政治敏感的主題奪人眼球,張曉剛在平滑而克制、冷靜而理性的視覺圖像中傳遞出一代中國人的喜怒哀樂,看似肅穆而疏離的畫面深藏複雜而充沛的情感暗湧。他以中國「含蓄」而「隱晦」的表達方式,直擊文化深層的情感內核。作為中國當代最頂尖的藝術家,其作廣為東西方美術館收藏,如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倫敦泰特美術館、首爾三星美術館、香港M+美術館等均藏有其作,而好萊塢知名導演斯通(Oliver Stone)、英國重量級藏家薩奇(Charles Saatchi)、印尼巨擘余德耀的收藏室中亦有張曉剛的作品,足證明其藝術無遠弗屆的魅力。

進入千禧年,張曉剛在「大家庭」的語境基礎上不斷突破,開拓新局,是次拍賣,我們榮幸呈現其2004年藝壇巔峰時期之代表作《小博士》,作品曾為2013年佳士得香港春拍之封面作品,足見其重要性與特出地位。

千人一面,何懼真顏

自2000年起,張曉剛先後在紐約MaxProtetch畫廊、巴黎法蘭西畫廊舉辦個展,德國杜依斯堡、印尼國家畫廊、上海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所舉辦的中國當代藝術展,2001年並受CNN電視台採訪。而在2004年,漢雅軒張頌仁為他策畫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首次個展「時代的臍帶
――張曉剛繪畫」,獲廣大回響,而同年兩件受邀參加馬賽現代藝術博物館所舉辦的「身體中國」展覽之作,更獲法國著名電子音樂家雅爾(Jean Michel Jarre)收藏,國際聲譽達如日中天,而《小博士》正是創作於該年。承襲了「大家庭」系列的成熟繪畫語彙,畫中的男孩以典型的東方單眼皮、薄嘴唇出現於畫布的中心,道出一種集體意識形態下的中國人形象,「千人一面」的壓抑與標準。然而,有別於「大家庭」系列普遍端坐於「鏡頭」前,只展露面部與少量上半身的構圖有所不同的是,《小博士》在此十分罕見地採取了近「全身」性的構圖,令觀者得以觀看到主角身上的細節,讓畫中人得以展露更多的個人特質:他頭戴禮帽,身穿學士服,端坐在木椅上,儘管身著黑袍,但卻赤裸著下半身,展露出一種原始而未經雕琢的意象,將這「千禧寶貝(Generation Z)」自「集體意識」的語境中切割開來,流露出更多「關注自我」、凸顯個體的意識形態。此正敏銳地言說了中國自2000年初改革開放後,人們開始走出群體、追求個性的重大時代氛圍轉變。更是繼「大家庭」系列後,藝術家走出盛名、回歸本我的精神投射,令此作極為特出。

穿越時空的對話,個人與時代激流的碰撞

在《小博士》中,主角赤裸下身與其上半身穿戴象徵文明與高等教育的衣帽形成高度的反差。他如在拍畢業照一般正襟危坐,表情透露出些許懵懂與不安。此令人聯想到藝術家兩段重要的自身經歷。其一,是「青春時期的張曉剛」――回憶1978年在中國恢復高考之際,剛結束被下放到農村勞動兩年的張曉剛,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去參加考試,沒想到一舉考入當時在雲南僅開出錄取兩個入學名額的重要藝術學府――四川美術學院,至今他仍然感觸頗深:「我沒怎麼學過畫畫,錄取通知書到了,我盯著它看了又看,不敢相信那是我。班上人才輩出,許多都是創作經歷豐富的大前輩,如羅中立、程叢林、何多苓都比我大十歲。」張曉剛把這稱之為一種「幸運」,正如同畫中的「小博士」,被冠上了禮帽,但實際上他還是一個小男孩,在隱約的「滑稽」姿態中,那對未來的不安以及不確定感,正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彼時的他甚至不知道這對自己意味著什麼,然而命運的大門已經悄然開啟。而其二,是彼時在2004年「成熟的張曉剛」――如前所述,張曉剛在該年,不論在學術與市場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廣大回響,處於盛名之下,為眾人所認同,正如同畫中人所穿戴的學士服與禮帽,獲現實世界的高度認可,然而對張曉剛來說,即便外在種種喧囂,邀展及欲購藏作品者眾,其自言「我只是個愛畫畫的人,如此簡單」,正如同他刻意描繪畫中未穿褲子的孩子,其所欲言說的,究其根本即是表達――藝術創作對他而言是一種素樸的信仰,簡單而純粹。而畫中人稚嫩的面龐,與其裸身,正如同其內心的一面鏡像,作品是他在盛名之下,於藝術求索中仍如同一個孩子仍保持飢渴,欲不斷突破自我的內心之寫,而這樣的心理經驗,也同樣發生在你我人生軌跡中的某個光譜之上,小博士畫中的主角不僅是張曉剛本人,也是一代人具有共感的生命經歷。作品彷若一個藝術系大學生與一個成熟藝術家穿越時空的無聲對話,在身份變遷中,描繪出個人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叉口,張曉剛由對眼前少年的塑造中,完成了對記憶的回溯、對一代人際遇的感懷,不僅賦予此作私密的個人情感,也同步建構了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紅線與胎記的歲月烙印

張曉剛在創作上對細節展現了極致的追求,為了畫出「某種虛幻的陰柔的冷漠感、距離感」,他嚴格履行作畫步驟: 先以稀薄的灰顏料大面積平塗,來回重複數十次塑造出人物,最後畫上光斑,為作品塑造出黑白老照片的歲月感。在《小博士》中,藝術家在一片灰黑色彩中,以檸檬黃彩施於人物的臉與腿,使之跳脫出來,腿上可見延綿的紅線,如象徵人際關係中脆弱而微妙的紐帶,令人聯想到墨西哥藝術家卡蘿(Frida Kahlo)筆下愛與傷痛的紅線。而人物的臉頰與脖子上頭的紅色「胎記」,延續大家庭系列的精典語彙,正是其文化、民族血脈的見證。作為曾經歷過上山下鄉、改革開放等重要時代節點的中國人,時代的烙印存在於上千萬的年青個體的身上,縱然畫中主人公已儼然成為「博士」,身上卻依然流淌著過往的歲月痕跡。在創作中,張曉剛展現了一種記憶和歷史與當下的共存,在歲月的洗禮下,這些「血緣印記」已成為存在的證明,並在日後的徵途中生成生命的羽翼。而在背景中飄散的白色如雲朵的色塊則如歷史的謎團,逐漸朦朧、迷離,甚或輕盈了起來,以沉浸式的畫境,打動觀者心扉。

對生命與未來的希驥

《小博士》沿襲張曉剛大家庭系列的經典語彙與背負的歷史的文化血緣內核,但作品隱含了更多對於當下和未來的期許――平凡之人可進入高等學府,品嚐知識的果實,但當獲取知識、權力、金錢的外在果實之時,也能回歸最真誠的本我。而此作正若彼時名利雙收46歲的張曉剛,告訴那個記憶中在20歲甫收到那無比珍貴的川美錄取通知書的少年:「看啊,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且不忘初心!」

估價 :
HKD: 2,200,000 - 4,000,000
USD: 280,300 - 509,600

成交價:
HKD: 2,640,000

上一件 拍品 102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