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恭造-宮廷御瓷珍玩

1133
清 · 乾隆
紫砂堆泥通景山水圖筆筒

17 cm diam.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圓口,平沿,直腹筒式,筒壁略厚,底心內凹為圈足,口底相若,亦稱為「筆海」。底心落「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陽文篆書款,篆法精嚴雋雅。器身以宜興摻砂團泥為底胎,外敷一層嫩黃泥化妝土,通過泥漿的厚薄堆積,呈現出一幅山水幽居畫卷。構圖採取平遠山水法描繪,以山村幽居為近景,林徑蜿蜒處有茅舍聚落,其間嘉木蔥郁,瘦挺虯曲,深淺浮雕作樹幹以強調其層次感,遠山起伏,層巒疊嶂,直至天際,屋宇隱現其間。開闊的江面惟見一葉扁舟,大片的留白,凸顯靜謐的天地,傳遞出閒適自在的隱逸情趣。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與中國畫中山水寫意精神高度契合,正是「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可謂宜興泥繪筆筒中少有之精品。

皇家品味 紫玉清賞
清代康雍乾時期,國力昌盛,宜興窯名家輩出,一批千姿百態接近「雅、秀、精、巧」皇家用器標準的宜興紫砂進入宮廷。紫砂器從單一的茶器,到各式文房用具、賞玩器等,應用到清代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皇室御用器的一部分。
紫砂胎筆筒於明代晚期出現,清代進入宮廷,雍正、乾隆時期製品最具代表性。其形式不拘一格,有圓形、方形、樹樁形、竹節形等多種形製,並在筆筒上採用堆塑,施彩、金漆描金等藝術手法,描繪江南自然風景,成功將紫砂器優雅寫意的品格融入進皇家高貴華麗的氣息中,數量不多,但均出自名工巨匠之手,在清代宮廷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拍品即為其中之一。
雍、乾二帝欣賞紫砂製器本身自然天成、文雅秀氣的肌理之美,多次在《清檔》中提到宜興窯製品。僅雍正朝造辦處檔案中提到宜興紫砂的地方就有11次之多,表明當時已有足夠數量的宜興紫砂進入宮廷。乾隆四十一年六月立《懋勤殿陳設並庫貯等件》中記載:「乾隆肆拾壹年陸月拾肆日,奉旨:著豐昇額邁拉遜查得,懋勤殿庫內現存等件數目:……宜興筆筒拾件……。」或為拍品同類器之清宮貯藏記錄(附圖一)。
朱家溍先生在《明清室內陳設》一書中對自家宅院介祉堂的室內陳設中也提到了:『……「碧梧翠竹」前院西五楹,北次間樟木雕梅雀欄杆罩內,……案上設:宜興白砂胎料彩畫山水筆筒……。』由此可知,從帝王至文人名士皆將宜興胎筆筒融匯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各種文化彙集到紫砂文房藝術的發展中,使其樸素的質地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藝術內涵,堪當寶藏。
拍品直腹筒式,口底相若,此造型亦稱為「筆海」。圓口平沿,筒壁略厚,底心落「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陽文篆書款,篆法精嚴雋雅。器身以宜興摻砂團泥為底胎,外敷一層嫩黃泥化妝土,泥料純淨,顏色淡雅,撫之光潤。外壁有如壽山薄浮雕效果,通過泥漿的厚薄堆積展現出一幅山水幽居畫卷,立意閒逸悠遠,頗有四王之神采,觀之賞心悅目。構圖採取平遠山水法描繪,以山村幽居為近景,林徑蜿蜒處有茅舍聚落,其間嘉木蔥郁,瘦挺虯曲,深淺浮雕作樹幹以強調其層次感。遠山起伏,層巒疊嶂,直至天際,屋宇隱現其間,山石坡陀以幹筆作折帶皴,意境高妙。開闊的江面惟見一葉扁舟,對比大幅的布白,整個靜謐的天地,仿佛只聞櫓聲悠悠,婉曲寄意,傳遞出閒適自在的隱逸情趣。全器以山水為題材,卻並不刻意追求孜孜畢現,中間部分大片留白,表現寬闊的河面,雖盈尺之間,頗有千里江河之勢,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與中國畫中山水寫意精神高度契合,正是「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可謂宜興泥繪筆筒中少有之精品。
拍品構圖、工藝風格及意境神韻與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兩件清雍正時期泥繪山水人物圖大筆筒(附圖二、三)極為相似(參見《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頁174-177,圖100、101),均為平遠法構圖描繪,畫面清疏雅致,用大面積留白表現水天一色的江南風光,蒼茫空闊,意境深遠。同類作品另見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時期楊季初款堆繪晴窗讀春圖筆筒及清乾隆紫砂堆繪柳塘牧鴨圖筆筒,見前揭書,頁182-183,圖104-105。
瀋陽故宮藏清雍正宜興墨彩山水筆筒(附圖四),器身於淡黃色外壁繪墨彩山水圖,遠山逶迤,江上帆影,彷佛珍藏數代的陳舊名畫,其畫面構圖與筆法與拍品幾近相同,為清宮寶藏珍品,底落「李依楊」款。另有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楊季初款泥繪雪江待渡圖筆海(見《宜興紫砂珍賞》,頁80);及蘇州博物館藏清楊季初款紫砂仿皮雕山水筆筒,可作對比參考。上述作品中多數底部鈐有「楊季初」篆文方印款,對比工藝風格及紋飾細節可以看出,拍品及清宮舊藏雍正時期泥繪筆筒與其他作品造型風格相似,氣韻風度相同,有可能都是出自楊季初的手筆。
楊季初,清早期宜興人,唐仲冕 《重刊荊溪縣誌》 卷四(清光緒刻本)中錄:「楊季初,菱花壺甚工,與陳漢文同時。」另據嘉慶二年李先榮、寧楷的《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藝術》中述:「陳漢文,雍正時人」。推測楊季初為雍正時宜興陶工,生於康熙晚期,卒於乾隆朝,主要創作於雍正至乾隆中期,善製泥繪筆筒文房用品,有泥繪第一人之美稱。
近年拍賣中,此類宜興窯堆繪筆筒亦多見「楊季初」款識,帝王年號款者甚少,且價格不菲,參考一件為翦松閣舊藏(附圖六),2021年6月售於北京,成交價471.5萬人民幣;另一件曾著錄在《文薈菁英——和正齋宜興紫砂藏珍》一書中,2015年5月售於北京拍賣會,成交價701.5萬人民幣(附圖七)。另外參考兩件「楊季初」款的宜興堆繪筆筒,一件在2012年5月香港邦瀚斯拍賣,拍品548號,當時成交價為674萬港幣(附圖八)。另一件於2016年6月香港佳士得拍賣,編號3374,成交價580萬港幣(附圖九)。
值得注意的是,拍品底落乾隆六字年號款,十分罕見,可謂鳳毛麟角,收藏價值極高。故宮博物院僅藏有一件乾隆款堆繪荷塘消暑圖筆筒(附圖五),其款識風格及運筆手法與拍品相似(見《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頁180,圖103),應皆為宮廷在宜興定製的貢御用器。王光堯先生在其文章《清代前期宮廷紫砂器呈現的文化趣向》中曾述:『在壺底印出「乾隆年製」或「大清乾隆年製」款者,無疑是宮廷意志介入紫砂生產過程的體現』。①
乾隆皇帝雅趣獨特,富有生趣,喜歡多種材質、紋樣互相影響、相通相融的風格。拍品作為朝廷專門在宜興定製的宮廷紫砂文房器,特意將宮廷畫師所繪江南山水畫與紫砂胎相結合,所畫荊溪風景,顯示出完全不同的藝術效果,恰如唐代王維詩句中雲:「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文雅精妙,極具雅趣。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中有一副明早期宮廷畫師李在所繪《山水畫軸》(附圖十),其構圖畫意、用筆皴法等與拍品所繪圖案相似,或為之藍本畫樣。清宮舊藏另有一件乾隆時期紫檀分格茶籝,其中一擋板上裝裱宮廷畫師鄒一桂所創微型山水畫幅(附圖十一),亦為同類型畫作,足見皇帝濃厚意趣。
畫家和匠工在皇帝的授意下分工合作,各揚所長,相得益彰,在紫砂胎上徐徐展開一幅寧靜清寂的荊溪山水畫,將文人意趣化作帝王的品味貫穿在整件作品中,清雅悠遠,深邃含蓄,雍容尊崇,極富氣象,堪為一件宮廷紫砂文房用具之傳世佳作。
來源:
香港私人珍藏

估價 :
HKD: 1,500,000 - 2,000,000
USD: 192,000 - 255,000

成交價:
HKD: --

上一件 拍品 1133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