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 木板
61 × 46 cm. 24 × 18 1/8 in.
款識
荼 63(右下)富春江之晨 吳冠中(畫背)
出版
1994年,《天南地北風情——吳冠中》,藝達作坊,新加坡,第22至23頁,圖版第6號
1994年,《香港亞洲藝術節》,國際藝術博覽會,香港,第157頁
1994年,《吳冠中個性之旅》,Notices畫廊,新加坡,圖版第62號
2007年,《吳冠中全集:第二卷》,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第141頁
2008年,《吳冠中畫集(下卷)》,江西美術出版社,江西,第263頁
展覽
1994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新加坡寶藏展」,新加坡
1994年11月10至13日,「吳冠中個性之旅」,Notices畫廊,新加坡
1994年11月17至21日,「天南地北風情——吳冠中」,亞洲藝術博覽會,新加坡斯民藝苑、香港一畫廊展位,香港
來源
1997年11月3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324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澄懷致遠天地客,一程山水一年華
吳冠中六〇年代珍稀美術館級油畫臻品《富春江之晨》
1994年,吳冠中在「天南地北風情」展覽畫冊中題寫道:「踏遍青山,步徐霞客的後塵,比徐霞客走的更遠,探幽尋奇……我只陶醉於山川風物之異,人情品貌之繁,但也並非旅行寫生,繪圖日記,旨在採形煉型,營造自家深園。」山水知我意,行行重行行。吳冠中的一生,是深耕「自家深園」、行走天南地北、譜寫山水風情的一生,是投身「油畫民族化」、不懈革新中國美術的一生,更是創造一條連接傳統與現代、東西文化交流之路的非凡一生。吳冠中在1991年獲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文學勳章」、1992年成為首位在大英博物館舉辦個展的在世華人藝術家、2002年當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在他如「當代徐霞客」般五十年的藝術行旅中,他「中西並進」、「水陸兼程」,涉獵西式油彩、水彩、東方水墨、鋼筆,無一不擅,以此回饋於生養、滋潤他的祖國山河,一如1950年旅法時他寫下的字字箴言:「我將在故土長成大樹」、「無論被驅在祖國的哪一角落,我將步步真誠!」
1947至1950年的旅法經歷令吳冠中得以純熟掌握西式油彩的色彩力度、現代藝術的造型結構,歸國後長時間的對景寫生使他磨銳了敏感的心與眼,進而於六〇年代達至油畫創作第一個成熟高峰。是次上拍、完成於1963年的《富春江之晨》正為其「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一幀融合中西形式美、開創高遠意境、蘊藉高度文人雅韻的博物館級油彩精品。作品曾於1994年先後巡展至新加坡、香港的「天南地北風情」藝術家個展,其後並亮相於新加坡「吳冠中個性之旅」展,獲得廣泛回響,作品並被收錄於藝術家全集、1994年《香港亞洲藝術節》展覽名錄等5本權威出版,代表性和重要意義歷歷可見,不同凡響!
妙筆連珠,繪天下獨絕之境
「我愛繪畫中的意境,不過這意境是結合在形式之中,通過形式才能體現。用繪畫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這就是我藝術生涯的核心。」
——吳冠中《油畫實踐甘苦談》
回顧《富春江之晨》完成的1963年,吳冠中在該年春前往浙江桐廬富春江一帶寫生。有「小三峽」之稱的富春江自古名揚天下,常言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既有「重重似畫,曲曲如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鐘靈,又有黃公望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嚴子陵隱居富春山的美譽,令無數文人墨客心嚮往之。生於江蘇的吳冠中,此前28年的藝術生涯中雖走過萬水千山,然令其最念念不忘的,仍是江南故鄉的秀水風光。當他面對富春江「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的勝景,如獲精神和鳴,一口氣創作了六幅「富春江」主題油畫,六件作品尺寸相同,但分別由漁船、沙洲、碧水、江岸、梯田、奇木的不同視角,鋪展出富春江一帶充滿雅韻的早春景致,此後亦未再作該地域的描繪,可謂其創作生涯中「空前絕後」的一環。受彼時經濟拮据所限,吳冠中60年代的油畫創作的數量並不多,他亦十分珍惜每次外出行旅寫生的機會,至一處常以移步換景的方式兩三次描寫當地景貌。然而縱觀其畢生油畫,「富春江」為其「同尺幅數量最多」的主題系列,此後僅在1975年的嶗山行中,連作6幅不同尺寸的油畫銘記,此突出了前者的特殊性。而此番意氣風發、妙筆連連之姿,不僅見證此景此境與其精神高度契合,更顯示他在60年代挑戰自我如何在同一尺寸的畫幅、面對相似的地景,幻變出萬千的藝術風姿,不啻為其創作功力臻至純熟與靈感噴湧的重要見證。
該系列之《富春江上打漁船》已被納入上海中華藝術宮收藏,而描繪碧水的《富春江邊》則在2021年以2645萬人民幣的高價易手。是次呈現的《富春江之晨》,構圖在六件之中最為奇絕,以近距離描寫奇木的視點出發,盡現江河自然與人文風采,無論在用筆、著色、構圖、意境的呈現上皆為藝術家精心佈局而妙意獨具,他將山水的秀、岸諸的曲、樹木的奇、春意的鬱盡納筆下,汩汩詩情雋永流出,正體現其貫通東西藝術形式美、譜寫生命意境、寫通天盡人之懷的藝術高妙。作品由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於1997年拍賣購得,在過去26年來悉心珍藏,如今甫再面市,為收藏吳冠中創作黃金時期經典代表可遇不可求之良機!
春拂新枝,深重歸根:擁抱天地的生之頌
《富春江之晨》中最令人驚嘆的,乃是對樹木姿態與枝幹線條詩意的描寫,堪為一絕。「寫其起伏,寫其疏密,寫其線之流竄,畫面上於是掀起一陣點、線、面的喧鬧。」在此畫中構圖安排上,他將幾棵自坡地斜向生長的奇樹置於畫幅中央,以充滿力量感、衝霄入雲的氣勢幾乎貫穿整張畫幅。林木間可見如「夫妻樹」般依偎交織,或昂首而立、競相生長,賦予了樹木擬人化的性格和隱喻,並同時構繪出親疏錯落的動態、平衡之美。當中點、線、面頓挫昂揚的姿態豐富得不可思議,得見藝術家在書法、線條表現之美的完熟掌握,以及在 90年代開展的抽象形式美之雛形,增添此作深意。
觀其描摹樹幹,落筆剛勁,以律動的橫向短筆層層向上迭動,令枝幹綿延如龍蛇競走、盤空升騰,塑造出堅實明朗、身曲神直的風骨;其間枝條飛揚,如絲如縷,具北宋李成蟹爪枝的參差野逸,其下筆不帶一絲一毫的遲滯,提頓靈動,俐落分明,將樹木的身姿與生命力不斷往外延伸、擴大,最左者若像伸出雙手與張開每一個細胞奮力地擁抱所處的世界,戲劇性地展現早春冷冽中自強不息的生命力,而在枝條的綿密交織中亦透出呼吸的空間、將空間感往前推進;在江岸的土壤,幾筆刮刀在最下角帶出縱向的線條,如同樹木的根鬚紮入大地,為此清風春意增添一份「深重歸根」的情懷。畫面最核心的三棵樹木合以線之舞動,呈現疏密有致、主次分明的筆墨韻律,旁逸斜出的奇絕之姿,帶來隨風拂而起舞的動感,靜中生動,生趣盎然。而若再細看其間,可發現點狀的綠色彩筆如音符般歡欣躍動,展現綠芽新抽、春葉萌發的新生力量。作品以樹木為具象載體,自東方書法的勢象走筆,將之注入擬人化的情感與性格,傳達了大地在寒冬過後,自然以蘊藉了強大與堅毅的生命力,正欲起舞而動,如初醒般展現萬般春華,其間渾然天成的生之韻律與詩意的感受,值得細細品味。
搜妙創真,彩筆賦情的文人詩篇
「世間盡有奇險之處,非畫家傳寫,老死牖下者不得見矣。然亦不必世間定有是處也。凡畫家胸中之所有皆世間之所有也。」
——明末清初畫家龔賢
而有別於其他富春江之作多以橫幅呈現,此件《富春江之晨》獨到地以如傳統水墨畫的縱向、深遠的佈局經營,創造出「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的廣邈,既具淡泊致遠的縹緲韻味,又見方寸間構繪天地的奇絕張力,將古今畫意合融其中,獨創富春風情。
在創作《富春江之晨》前的1962年,吳冠中於《美術》雜誌上發表《談風景畫》一文,提出:「我覺得在直接對景寫生中感受較深,無論是捕捉色彩的敏感性和用筆效果等方面是很可貴的」的主張,肯定了寫生之重要性。他將此般銜接上源下流,兼具平遠、深遠,通達東西南北走向的寫生意識傳遞在《富春江之晨》中。在構圖上,承接南宋馬遠、夏圭「半山半水」與元代倪瓚「一河兩岸」的遺風,由江岸一隅切入,契合富春江「兩岸夾江,中有沙洲」的天然地形,隨綠岸、斜樹、沙汀、白帆、屋宇以及如同詩意留白淺降的藍灰用色,步步讓空間從前景的樹林遞向遠方的山水、天際,營造出強烈的空間層次和透視感,鋪展出如南北朝詩人吳均筆下「風煙俱淨,天山共色。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畫卷。
與此同時,吳冠中亦在法度之中探求新意,充分強調自由構圖的創新意識和彩筆賦情的光色表達,「我自己作畫時,也是先遊一遍,構思一番,在小本上或腦子裡構好圖,乃至動手寫生時,作成一幅畫往往要變換幾次寫生地點」。畫中景物組織,並非拘泥於對實景的平鋪直敘,而是將縱與橫、藏與顯、起與伏、明與晦的變化關係,巧妙穿插。畫中江波浩渺,堤岸曲動,以縱橫之向引入大氣曠遠的傳統東方山水畫境。但放眼江岸,百草豐茂,樹木斜生,高明度的靛藍、鵝黃、翠綠、赭石、橄欖綠等豐富色彩流動交疊,與畫中綠如碧藍的一江春水相互映襯,以西方繪畫中強調的肌理感構建草木華滋、水天一色的和諧音韻。而推至江中的沙洲寒汀,影影綽綽中獨現富春江的別韻靈秀,乘風遠航的白帆漁船,在枝葉的縫隙中清晰露出,一隱一現,更添清晨時分薄霧漫漫的詩性畫意。而當視線游至遠方,江南的白牆黑瓦,如縈繞心頭的故鄉,在對岸浮現,在縹緲的遠山中訴說對故鄉的深情。藉由景與彩的精心裁剪,吳冠中以寫生的造化感知,走向更為廣闊的寫意心源。
藝評家徐虹曾評述:「作品《富春江之晨》(1963)、《富春江》(1963)、《微山湖》(1962)等作品可以看到吳冠中對傳統山水和樹木畫法的採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審美意境——『空靈』、『蕭疏』、『淡泊』、『飄逸』——時而直接時而含蓄地流露於畫面之中……吳冠中最有中國特色的作品還不僅僅是發揮『水性』的形式,而是更有綜合內容的,包括對色彩的平面化處理,點、線、面的抽象結構和簡化了的具體物象關係,以及油畫色彩的濃重和豐富性,與中國民間藝術清新明朗的格調和傳統中國畫淡雅清澄趣味的結合。」《富春江之晨》將山水構圖、筆墨章法,綜合性地匯融在那簡靜悠遠、充滿文人雅韻的油彩色調之中,把江南的濃濃詩景訴諸筆端,化為境的新生,在這雋永毓秀的畫幅中,傳遞了吳冠中六〇年代以西式彩筆賦情寫意的美學高度,展現如石濤「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的精神追求。
勤勉富足:一日之計在於晨,永恆的生命情味
「踏遍祖國的角角落落,窮鄉僻壤,體會到土地的芬芳與人民純樸的心腸。排除了名、利的干擾與誘惑,寂寞耕耘了三、四十年,一味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漫長歲月中與外界完全隔絕了,過著孤陋寡聞的生活,但卻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年華。」
——吳冠中
寄情山水而融於自然,隱於山林而忘於江湖,600年前,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中抒寫天人合一的真諦,令富春江成為「精神的歸隱之地」。然而吳冠中的《富春江之晨》,卻不止於文人山水。在1994年展覽畫冊中,他為此件題寫道:「薄霧春陰,帆影遠,富春江上打漁船。」契合題意中「晨」始初春、萬物復甦的意境,在初晨的薄靄裡,投下生命的縮影:畫中晨起洗衣的婦人、江中遠行的漁舟、帆船、白牆黑瓦的徽派屋舍,都透露著來自江南人家的煙火氣息,訴說著勤勉富足、蓬勃朝氣的生命力量。
在這一山晴空、一水澄澈之中,吳冠中以「風箏不斷線」、連接生活情味的藝術理念,自富春江清晨的風土人情中,道出「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這一亙古不變的生命思索,以「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的畫境中,滌蕩著天地悠悠、歲月無疆的澄澈心懷!
秉持對美的堅貞信仰,吳冠中行走在貫穿其生命歷程的寫生山水行旅中。其人其藝,正如《富春江之晨》畫中那雪融柳綠、天青垂水、草長鶯飛的初春時分,走過歲月江河,依然欣欣向榮,永遠生機勃勃,始終是那初生的不息力量。
估價 :
HKD: 8,000,000 – 15,000,000
USD: 1,019,100 – 1,910,800
成交價:
HKD: 15,36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