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 紙本
33.5 × 33.5 cm. 13 1/4 × 13 1/4 in.
款識
藝術家鈐印(右下)
出版
1998年,《龐薰琹畫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第146頁
2006年,《龐薰琹》,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第305頁
來源
藝術家家屬舊藏
台北珍傳畫廊收藏
2020年10月8日,中國嘉德香港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08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附:藝術家夫人袁韻宜親簽之原作保證書
悠然紅彩,雋永含情
龐薰琹山東行旅水墨代表作
「我從1949到1972年的23年中,只畫過五幅小油畫。是不是我愛畫小尺寸的作品?不是,因為在我的房間裡,找不出比兩米大的空地…。是不是我愛畫花?也不是,我想畫人,但誰敢理睬我讓我畫? 我想畫風景,但我的處境和經濟不允許我去遊山玩水…我把倒頭爛葉的花畫的美些,我相信生活總會逐漸美好起來。我既然畫畫,總希望看我畫的人感受到一點美感,我曾經寫過: 我,中國人,活在二十世紀,儘管一時烏雲遮住大樹,我被迫離開課堂、藝壇,我想安靜,想尋美,想尋些勞動後的樂趣,也想讓你看見一點美,感到生活中仍有一點樂趣 。」
——龐薰琹
有「中國現代工藝美術之父」的龐薰琹,在1925年19歲時隨著徐悲鴻的腳步入法國朱利安美術學院,旅法期間對西方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取得深厚的理解。1930年回國後先後執教於上海美專、北平國立藝專、受聘為中央博物院專員,深入西南,深探雲貴一帶的少數民族美術,後並編寫成多本著作,更籌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又曾與倪貽德、王濟遠等共創中國重要畫會「決瀾社」,透過集會辦展,以大膽革新的精神為當時趨於保守的創作環境注入新的刺激。然而在大時代的轉輪之下,於文革時期他受到批鬥,很長一段時間不被允許作畫,如前言所述自1949至1972年逾20年間受政治與經濟的影響,所留下的創作僅只個位數,而截至1973年,他才始能自由作畫,而經濟狀況改善後方能四處采風,也讓他迎來了70年代晚期的創作臻境。是次呈現的臻絕作品《紅屋頂》,即完成於1977年至山東訪問期間。作品出自藝術家家屬舊藏,《紅屋頂》曾被收錄於1998與2006年出版的龐氏重要畫冊之中,龐薰琹於過世後,因藝術家與家屬大愛,多數作品均已捐贈給美術館,能於市場上流通者微乎其微,而今釋出甚為難得。
歌舞昇平,自得自適
在龐薰琹自傳《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提及,1977年他經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的秘書長華君武的介紹與安排,九月至山東各美術學校訪問講學,一個半月期間由煙台、榮城、大漁島一路參訪,並巧遇同為藝術家的黃永玉,兩人攜伴創作,曾一度不眠不休地畫了三天三夜。龐薰琹並在該年並重拾水墨,《紅屋頂》與即完成於此背景中。《紅屋頂》以彩墨生動的捕捉了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建築特色。畫家在高處綜合俯視與平視的視角,以果斷的墨線描繪了看似尋常的生活一景,當中由紅磚瓦斜搭而起的屋巒疊嶂,在細節的植栽與燈飾上處處流露生活的情味,無人的場景融合淡藍的天空,在靜謐中展現一種太平時期的安適感,或也反映了藝術家此時走過悲愴迎來喜悅的人生狀態。而用色方面他特以對比的紅綠相襯,在筆刷的韻律中見其瀟灑。而在1978年,他曾以與此作相近的構圖,創作了另一件現由中國美術館所藏的《紅屋頂(回憶青島)》,後者用色與下筆趨於簡約,突顯了前作的豐富性以及藝術家對此情此景的鍾情。
估價 :
HKD: 550,000 – 850,000
USD: 70,100 – 108,300
成交價:
HKD: 84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