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 畫布
130.3 × 194 cm. 51 1/4 × 76 3/8 in.
款識
2004 「KATO泉」(畫背)
來源
東京澡堂畫廊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註:畫背貼有東京澡堂畫廊標籤
神與人的國度
加藤泉珍稀早期大尺寸代表作首現
「我的人生就是不斷地冒險。」
——加藤泉
加藤泉是當代日本藝術家中不可多得的後起之秀,1969年出生於島根縣的他,曾勵志成為足球員和搖滾樂手,卻意外考入武藏野美術大學油畫系。1992年畢業後,適逢日本經濟危機,他甚至做過數年建築工人,直到30歲,終於遵循本心回歸藝術:「我知道是冒險的,但也覺得失敗都無所謂。如果當時不是做了這樣的決定,我應該活不下來,我想透過繪畫所處的環境和社會建立聯繫。」2000年,他筆下獨創的「神秘生靈」進入大眾視野,並贏得廣泛關注。2007年,受美國策展人斯托爾(Robert Storr)之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開啟其藝術生涯新紀元,而後與貝浩登(Perrotin)、弗里德曼(Stephen Friedman Gallery)等國際畫廊合作,不斷挑戰新媒介,屢次於世界知名美術館舉辦個展。其作品獲藏於眾多重要藝術機構,如法國蓬皮杜、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金澤21世紀美術館、香港大館、北京紅磚美術館、上海龍美術館等。
精靈、神話與自然
「在我的家鄉,神道教、佛教和萬物有靈論都混雜在一起。我受到成長經歷的影響,那裡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生命。我知道我畫的人形不是特定的人,而是用人的形狀來畫。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我不知道是誰,使用這樣一個無名的人,我關注的不是個人,而是存在本身。」
——加藤泉
加藤泉的故鄉被譽為「出雲國」,是日本古文化的起源地,許多神話皆源於此。日本古籍《古事傳記》曾解釋「神」為「迦微者」(Kami),世間生物,無論凶神惡煞或慈眉善目,皆可為迦微。加藤泉自小聽著口耳相傳的玄幻故事長大,這些「魑魅魍魎」爾後亦影響著他的創作及宇宙觀,使其不以絕對善惡為準繩,在戰後以卡通文化主導的日本藝壇自成一家。取材於自然萬物,加藤泉卻始終關注著「人」,其創作理念與老子《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不謀而合,所繪圖騰若地外生物、繩紋時代陶塑、三星堆人獸、非洲原生部落,極易令人聯想到胎兒、植物、昆蟲等,人神合一,超然自逸,饒有靈性與童真。紅磚美術館館長閆士傑曾評價加藤泉:「他的作品脫離了西方繪畫進化論的體系,有東方的、日本的文化支撐,猶如從遠古至未來的『精靈』,在它們身上看不到對自然的恐懼,也找不到歷史沉重的包袱;我們與他的『精靈』猶如處在多維空間中,卻能產生對話的慾望。」《無題》創作於2004年,是藝術家屈指可數的大尺幅早期代表作,為過去拍賣史中藝術家1990至2004年第二大尺寸之作,是次首次釋出,難能可貴!
重返萬物本心
加藤泉認為若將作品命名會限制觀眾思考,而作品本身不會因無名而頓失光彩,因此他有意不為作品取名。如果將加藤泉的創作史喻作一本書,其早期作品一如《小王子》童書中的禮帽符號,耐人尋味。《無題》描繪了人在孩提時期的三種成長體態,畫中三個主角若被一層透明的薄膜輕裹,輪廓蜿蜒起伏,構造似小王子被大人們誤解後刻意重繪的「蛇吞象」內裡。加藤泉若引用此典故,從兒童視角視覺化人類幼時的生命記憶。作品以砂白色為背景,人物以黑為主色,紅、綠為點綴,詮釋生命的三種演變。其中,最左邊四肢伸展的細長形象,如細胞分裂初成的胚胎,顏色互補的綠色細胞與紅色血管連結著母體臍帶,努力進化成型。而移目至右,嬰兒呱呱墜地,加藤泉以煥白點出雙眼,再現如同初遇世界的第一道光彩。以暗黑抹繪的身體暗喻混沌朦朧的初生記憶。再看畫面正中,俯臥的巨嬰雙腿上揚,覆蓋其上的薄膜逐漸消散,預示其掙脫繈褓學會翻身,逐步擁有自主性,臉頰圓圓的紅色與點睛的月牙白耳廓,尤顯生命力。目光上巡,畫面遠處驟然閃現一位駐足的孩童,若藝術家自身或超然明覺的第三者正審視眼前這生命的歷程。
重拾繪畫後,加藤泉重新領悟「神」的角色,它除了佑護、更帶有自然界超人的敬畏之力,提醒世人應時刻懷有謙卑之心,此作亦言說了他的宇宙觀。當中大量的留白,給人以「大漠孤煙直」的空曠感,與三道質樸的深色形成鮮明對比,闡釋了每一成長時刻里程碑式的意義,襯托出生命本能向陽而生的無窮力量。而遠處的「觀察者」,繪出個體之於宇宙萬物的渺小,展現強烈的張力反差。相比加藤泉後來的近像「特寫」與雕塑,早期作品更注重刻畫生命進程,還原當代社會缺失的古樸與本真,作品氛圍神秘而直擊人心,讓人過目難忘。這一時期的作品,正是引領加藤泉在藝術冒險之旅中砥礪前行的深刻寫照。
估價 :
HKD 800,000 – 1,500,000
USD 102,600 – 192,3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