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cm (2 3/4 in) high
印文:「惠迪吉」
關於乾隆帝壽山石「惠迪吉」璽
郭福祥
皇帝閑章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個人特點,與皇帝的思想、心裏、性格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帝王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這樣說,在多種多樣的閑章中,皇帝們獲得了一塊讓自己的思想放飛並自由馳騁的空間。特別是清代皇帝的閑章,絕大部分得以保存至今,種類齊全,體系完備。這些閑章從不同側面勾勒出清代皇帝們自身的性格特點、生活情趣、文化修養、感情糾葛,成為難得的宮廷史研究資料。中國嘉德(香港)征集到的此方乾隆皇帝的壽山石「惠迪吉」璽就是一方體現乾隆皇帝為政思想的閑章。
此璽材質為黃色壽山石,三羊鈕,印面縱3.8厘米,寬2.1厘米,通高7厘米。印文為陽文「惠迪吉」三字,印文左右兩邊環繞裝飾性的雲龍紋。此璽在現藏於北京故宮的《乾隆寶藪》中有明確著錄,經與實物比對,無論是材質、體量,還是篆法佈局都與該書中的記載相合,可以判斷此璽應該為乾隆皇帝的御用寶璽。根據《乾隆寶藪》,此璽為三方組璽中的一方,作為引首章使用,而與其相配的另外兩方為「勤學好問」璽和「存誠主敬」璽。
此璽的主人乾隆皇帝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四代皇帝。他在長達六十餘年的卓有成效的統治期間創造了清代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同時也使自己成為名聞中外的英君明主。他自幼博覽群書,即位以後雖政事目繁,仍不忘讀書吟詠,其文化素養之高,在包括漢族皇帝在內的歷代帝王中也是少見的。他十分重視對漢文化的學習,自覺地利用儒家思想塑造自己,一生博覽群書,好學不倦,其深厚的漢文化素養在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反映,同樣在其寶璽中亦有充分的體現。考察乾隆皇帝的御用璽印,我們會發現在乾隆時期製作了相當數量的由一方引首章和兩方壓角章組成的三方一組的組璽。這種組璽一般是三方印章印鈕相同,採用同一種材質,甚至是同一塊材料刻製,兩方壓角章大小相同。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引首為宮殿璽,兩方壓角章為詩文警句璽,用以說明殿名璽中殿名的含義及來歷,可以稱之為宮殿組璽;一是引首和壓角章都是成語璽,在內容上可以相互註解,可以稱之為成語組璽①。筆者認為,清朝皇帝在選擇相互配合的組璽印文時都有過細緻的推敲考量,對於這樣的組璽,要理解組璽中的任何一方,都必須將三方組璽放在一起進行解讀。也就是說,要很好地理解此方「惠迪吉」璽,就要將它和與它同組的另外兩璽「勤學好問」璽和「存誠主敬」璽放在一起,同時與其所有者乾隆皇帝的歷史境遇結合起來進行考察。
但此套組璽卻與通常情況下乾隆皇帝三方一組的組璽存在明顯不同:一是組璽的三方印璽的材質各不相同,大小不一。根據《乾隆寶藪》的著錄,「惠迪吉」組璽的材質分別為壽山石「惠迪吉」璽、青玉「勤學好問」璽和銀晶「存誠主敬」璽,這在乾隆皇帝的御用組璽中並不多見,原因就出現在此套璽印的製作過程。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在乾隆即位之前共刻製了七十餘方印章,最早的製印記錄是雍正二年(1724),當時他年僅14歲。據這一年的造辦處刻字作的檔案記載:『四月十二日,總管太監張起麟交四阿哥玉圖書一方,上書「勤學好問」;水晶圖書一方,上書「存誠主敬」;壽山石圖書三方,一方上書「樂善堂」,一方上書「永言配命」,一方上書「聿修厥德」。說怡親王諭:俱照原書字樣篆書鐫刻,配匣盛裝。遵此。於八月十三日,鐫刻得「勤學好問」玉圖書一方,照原書字樣鐫刻得水晶圖書一方、壽山石圖書三方,配錦匣盛,總管張起麟呈四阿哥收。②』將此條檔案和《乾隆寶藪》相互參照對比,可知與此方「惠迪吉」璽相配的兩方壓角章就是乾隆皇帝繼位之前最早刻製的那兩方印章,時間是雍正二年。乾隆皇帝即位以後,並沒有像對待其他皇子時期的印章一樣,將兩方他最早擁有的璽印單獨存放,而是又新配了一方「惠迪吉」璽,成為一組,繼續鈐用,成為乾隆皇帝御用組璽中相當特殊的一組。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也符合文獻所記載的乾隆對皇子時期的印章「其語句可通為標識者,今宸翰仍一例鈐用」的處理原則。由此使我們看到乾隆皇帝對御用璽印實用為本的認識,更可以感知到乾隆皇帝對他最早擁有的這兩方印章的重視。二是根據前述情況,可知此套組璽的刻制過程跨越了乾隆皇帝一生中的不同時期,其中「勤學好問」璽和「存誠主敬」璽刻製於他皇子時期,「惠迪吉」璽刻製於他繼位以後,這在乾隆皇帝的御用璽印中是非常特殊的。
那麼,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選取「惠迪吉」這一印文與兩方早期璽印配為一組呢?這要從乾隆皇帝對御用璽印的認識方面去尋找答案。
關於皇帝御書鈐用寶璽的印文,乾隆皇帝曾有過相當精辟的論述。他說:「夫天子宸章,擇言鐫璽,以示自警,正也。即偶寓意別裁,然近玩物,不足為訓。」認為皇帝的印章要充分體現自己的性情和意志,要有感而發,有針對性地刻製,從而起到警示自己鞭策自己的作用。他同時還給出了一些可為典則的實例,『如皇祖之「戒之在得」、皇考之「朝乾夕惕」、朕之「猶日孜孜」,莫非寓戒慎之意。③』此方「惠迪吉」璽如果單從印文字面上來看很明顯是具有這樣的意義的,應屬於「自警」之列。「惠迪吉」典出《尚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意思是順應正道者就會吉祥,違背正道者就有凶災,二者如影隨形,似響應聲,告誡人們要遵從天道和正道,這也是上古聖賢對統治者的告誡和要求,無疑是符合乾隆皇帝對皇帝御用璽印印文之選擇標準的。
在考察了乾隆皇帝的自身經歷以後,我們也發現乾隆皇帝在使用「惠迪吉」一詞時卻有著他自己的特定語境。在熱河避暑山莊東北部,有一處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四十七年(1708)修建的建築群,院門向南,內建前後殿各三間。康熙時期這裏曾是跟隨康熙皇帝秋獮而來的文人進行學術活動的地方,康熙皇帝曾命皇三子允祉和皇十六子允祿帶領精通數學的儒臣在此編篡有關律呂、曆法、算學等方面的書籍。康熙皇帝還特為其前殿題「惠迪吉」匾額,故此殿也被稱為「惠迪吉殿」,而毗鄰此建築的避暑山莊園牆東北門則被稱為「惠迪吉門」。後來乾隆皇帝又為後殿題「澄觀齋」匾額,意為澄心觀道之所,為乾隆御題避暑山莊三十六景之一。乾隆時期這裏也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每出惠迪吉門,即於是傳餐視事」。研習學術,就要勤學好問;處理政事,則需保持誠敬之心。乾隆帝將自己原有的「勤學好問」、「存誠主敬」印與康熙皇帝的「惠迪吉」匾相配,成為一組宮殿組璽,不但契合此建築群的功用,亦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乾隆皇帝在他的多首關於澄觀齋的御製詩中提到康熙皇帝的這塊「惠迪吉」匾,如「惠迪吉額為皇祖御書,懸齋中」、「是齋內有皇祖匾,曰惠迪吉」、「堂中惠迪吉三字,為皇祖御書」、「齋中懸惠迪吉匾額,乃皇祖御書也」,認為康熙皇帝的這三字題額意義重大,可謂「三言惠迪吉,聖訓萬年存」⑤、「奎文曰惠迪,百世垂明徵」。⑥避暑山莊正是康熙和乾隆祖孫二人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地方,冥冥之中,猶如天意,那是他一生反復回味的時光和情結。「惠迪吉」似乎也暗示了這種鏈接作用。無獨有偶,乾隆皇帝也把澄觀齋的「澄」演繹為「誠」,「向喻澄以靜,茲繹澄以誠」⑦,似乎正暗合了「存誠主敬」的「誠」字。這樣的印文組合,既將乾隆自己和祖父的情結聯繫在一起,也符合乾隆皇帝一貫的思想意識,同樣是合理的。
此璽質地為黃色壽山石,質地細膩溫潤。印鈕圓雕三羊,意寓三陽開泰。羊皆立姿,一隻大羊佔據較大空間,兩只羊羔蜷縮倚立大羊身前,毛髮捲曲,神情悠然,憨態可掬。整體雕刻精細,顯示出較高的藝術水平。
①郭福祥:《明清帝後璽印》頁169。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
②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第1冊,頁394,雍正二年四月「刻字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③[清]弘歷:《御制文三集》卷八,「嘉靖玉印記」。
④弘歷:《清高宗御制詩五集》卷五十八,「題澄觀齋」。
⑤弘歷:《清高宗御制詩五集》卷二十四,「澄觀齋」。
⑥弘歷:《清高宗御制詩五集》卷九,「題澄觀齋」。
⑦弘歷:《清高宗御制詩五集》卷九十八,「澄觀齋有會」。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出版:
《乾隆寶藪》
鈐印紀錄:《弘歷己卯歲朝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估價 :
HKD: 2,000,000 - 2,500,000
USD: 256,400 - 320,500
成交價:
HKD: 3,36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