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cm (2 1/4 in) high
此璽為壽山凍石。方形,隨形雕淺刻山水。印文為白文「保泰持盈」四字。無論是印鈕的雕刻還是印文的刻法都精細熟練,顯示出雕琢者的高超技藝。在現藏於北京故宮的《嘉慶寶藪》中有明確著錄,經與實物比對,無論是質地、體量,還是篆法、佈局都與該書中的記載相合,可以確定此璽為嘉慶帝寶璽的真品。
《嘉慶寶藪》中標注為「洞石」。「洞石」是清宮對通靈溫潤的石質印材的通常稱謂,包括現在被認為頂級材質的田黃、芙蓉石等,在清宮多被稱之為洞石。保泰持盈:意思是指保持安定興盛的局面。語出《明史·孝宗紀贊》:「孝宗兒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意即當人處盈泰之時,更要常懷敬慎之心,以使圓滿狀態得以保持,即以謙慎之心處盈泰之時。清代皇帝中最早系統提出「保泰持盈」思想的是乾隆帝。乾隆中葉,統一新疆戰事勝利之後,清朝進入了全盛時期,乾隆帝的施政策略也發生了變化,「持盈保泰」屢屢出現在其御制詩文中,並不斷得到闡發。「重熙累洽誠斯日,保泰持盈亦此時」;「惟益勵持盈保泰之心,夙夜倍切,永兢此意,願與中外臣民共之」。「持盈保泰」逐漸成為一項基本的治國方略。嘉慶帝繼位後,仍然以此為施政要略,多次申明,並時時以「艱哉時保泰,凜若慎持盈」自勉。道光帝在追述其父功績時,也把所謂「九有歸懷」的局面歸因於嘉慶帝的「承累洽重熙之治,著持盈保泰之規」,說明嘉慶帝對「持盈保泰」的方略同樣是非常重視的,此方寶璽可以說是一個例證。提倡「持盈保泰」,以防止皇帝個人因盈泰而驕奢,無疑具有積極意義。但將其作為治國方略,則會使統治集團逐步喪失進取精神,為維持現狀而「護守成憲」,各種危機就會接踵而至。乾隆朝晚期以後的社會就是如此。
出版:《清代帝后璽印集成》(四),學苑出版社,2005年,圖錄編號59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璽印譜》,故宮博物院,2013年
印文:「保泰持盈」
估價 :
HKD: 600,000 - 800,000
USD: 76,600 - 102,200
成交價:
HKD: --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