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 畫布
60 × 72 cm. 23 5/8 × 28 3/8 in.
款識
海粟Liu Haisu 1982(右下)
來源
1996年10月20日,台北蘇富比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4
2010年4月5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273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踏遍滄海求一粟,試與日月爭鋒榮!
劉海粟耄耋之年的生命詩篇《荷塘柳岸》
「用其如火如荼之色彩,自己闢自己之途徑,以表白其至潔之人格,以其強烈之意志與堅卓之情操,與日光爭榮。」
——劉海粟
隨著1915年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的開展,西方「美術」(fine art)一詞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這片具千年東方美學的土壤,成為「丹青」、「雅藝」等詞彙的現代表達。彼時傳統與現代、國畫與西畫、寫實與寫形等美術思想發生碰撞、交匯、蛻變,一批心懷美術救國理想的青年,開始向西方學習,並深耕傳統美學精粹,在兩者間做出獨我的詮釋,更肩負開闢鴻蒙之使命,最終打開了民族藝術的嶄新道路。
在這其中,被尊稱為「新美術運動的拓荒者」、「近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以創立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啟蒙無數學子的藝術大師劉海粟,正可謂是現代美術開宗立派之人:他在17歲即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正規美術學校——上海圖畫美術院(後改名上海美術專科學校),23歲以「發揮人類之特性,涵養人類之美感」的主張,成立中國新藝術團體「天馬會」,1929年赴歐洲考察,積極參與法國沙龍,1931年於巴黎舉辦個展,1934年更於歐洲主辦「中國現代繪畫展覽會」的巡迴大展,令中華藝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不囿俗規,處處敢為天下先,是保守派眼中的「藝術叛徒」,卻以一己之力破除窠臼、開立人體模特寫生之先河,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以濃墨重彩之筆,書寫其具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燃內心狂激熱焰,熔行雲流水之暢
在劉海粟1896至1994、近乎跨越20世紀整個進程的人生中,他視創新開拓為其藝術主旋律,學貫中西、融通古今,並反饋於自身創作,在油畫、中國畫、書法及詩詞、美術理論等方面皆有卓越的貢獻。而其對「風景」主題的深探,可追溯至1920年代,彼時他專注油畫創作,遊歷寫生,「風景」為其最膾炙人口的主題,如1929年其作《北京前門》即光榮入選法國沙龍,成為該展第一位入選的中國藝術家。而劉海粟更如海綿般透過行旅吸收世界藝術的養分,從1919年日本考察、到前往巴黎盧浮宮臨摹文藝復興巨擘之作,再到受印象派、後印象派影響、憧憬梵高(Vincent van Gogh)那如「燃著了內心狂激的熱焰」的反叛精神。他孜孜不倦地走遍世界,藉寫生展現他對外光、色彩、造型的思考。而在新中國成立後,他更將中國水墨和油畫作為齊頭並進的雙向主線,其油彩獲水墨涵養,獨具行雲流水之美態。而在歷經文革的人事沉浮後,晚年的他潛心創作,在油畫中熔鑄了深厚的國畫寫意精神,匯成其晚期大氣奔放的標誌性畫風。
是次呈現的《荷塘柳岸》完成於1982年,正為劉海粟晚年重要創作代表,彼時他甫榮獲「義大利國家藝術學院金質獎章」,亦為其投身藝術事業的第70年。耄耋之年壯心不已,該年他壯遊祖國山河,一路從福州、廈門、珠海、貴陽、到安徽黃山、揚州,寫下沿途好風光。《荷塘柳岸》由此誕生,即為其藝術成就登臨輝煌時刻的見証。清新婉約中又具豪邁熾盛的熱情,代表性不言而喻!
曲院風荷好風光,經典西湖主題代表
縱覽劉海粟畢生創作,其多以山水風景與中西建築為主,花卉元素極為罕見,據考據,其靜物花卉主題油畫僅不足20幅,兼具風景、花卉者更僅有7件。而將花卉、山水、人文建築,三大元素集為一體的《荷塘柳岸》便為其一,形式之豐富突顯其彌足珍貴,可遇不可求。而畫作所描繪的是杭州西湖十景中,有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之盛名的「曲院風荷」,令人感受當夏季來臨時,西湖兩岸楊柳依依晴日方好、水光瀲灩、風荷碧葉一一高舉、芙蕖花香陣陣襲來的動人風彩。正如明代王瀛作詩:「古來曲院枕蓮塘,風過猶疑醞釀香。薰得凌波仙子醉,錦裳零落怯新涼」讚嘆令人如癡如醉的荷塘美景。劉海粟以此景入畫,將荷塘對岸的「郭莊園林」作為畫幅的視覺中心,細心佈局,園林入口花朵狀的洞門與祥雲狀的漏窗一展江南園林的精緻典雅,而上翹的飛簷呈飛舉動勢,盡顯人文景觀的莊嚴大氣。此正是劉海粟以古建築之雅韻結合自然景觀之清新暢意,所展現的「油畫民族化」特色的重要表徵。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
事實上劉海粟一生中曾數度描摹西湖風光,如1925年之《西湖煙霞》、1937年的《西湖紫雲洞》,以及現今為劉海粟美術館收藏的《西湖玉帶橋》、《西湖丁家山麓》等。他與西湖結緣始於上海美專開創行旅寫生的初期,彼時在每年春秋二季,美專校長或主任均帶領學生赴杭州、蘇州、無錫、南京等名勝實地寫生。而在1918年的4月,身為校長的劉海粟帶隊首次赴杭州寫生,他並寫下《西湖旅行寫生記略》,提及:「吾國美術尚在幼稚時代,野外寫生,幾為創見。有多數學界中人,則均知為上海圖畫美術學校之野外寫生,赴杭之翌日,滬上各報均紀錄此事。」在之後的三年中,他多次帶隊赴西湖寫生,或乘船或登高,飽覽三潭印月、西泠橋、平湖秋月、斷橋殘雪之景,亦寫淨慈寺、靈隱寺、南屏晚鐘等古韻建築,西湖豐富的素材涵養了其創作,令他逐漸悟出「畫之真義,在表現人格與生命,非徒囿於視角,外騖於色彩、形象者,故畫象乃表現,而非再現也;造形而非摹形也」的要旨。因而,「西湖」是劉海粟油畫創作極其重要的一環,亦成為他後來留戀往返、數度回溯的重要美學主題,成就其個人藝術豐碑。完成於1980年代晚期的《荷塘柳岸》,正總結、凝聚了他一生對西湖的熱烈鍾情。
心與天地遊,色與形的釋放
劉海粟油畫常如其人及性格般,大膽鮮明、表現強烈,其用色具後印象派和野獸派的深濃風格,令人耳目一新。然其畫面整體卻又予人舒適酣暢之感,不因色彩濃烈而有遲滯閉塞,此除了得益於他對色彩的敏銳捕捉、對油彩顏料加以渲染性的使用之外,更因他極其重視對意象和感受的把握。為達「不為形役,不求合矩,但求筆與物化,心與天游」之境。他採用國畫線條的書寫性使用,以「線」代替色塊,令線與線之間產生不經意的留白,從而構成靈動鬆弛的意味,亦是其特色畫風。體現在《荷塘柳岸》中,湖中的荷葉田田正展現極為舒朗率性的線條筆勢,在外輪廓上,劉海粟先勾勒出或如圓盤、芭蕉扇,或如舞裙的形態,再向內輕快地填入青綠、藍綠、翠綠、黃綠的幾筆色彩,輔以留白處理,創造出「非刻意而為之,乃是一派自然天成」的姿容。而幾朵菡萏裊裊婷婷,似透過頓筆書寫般的方式點畫而成,或小荷初露尖尖角,或迎風搖曳,簡筆寥寥,卻道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塑」的神韻,亦暗含藝術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志趣!
而在主體上,作品出人意表地以明亮的黃綠色彩作為主調,著重刻畫岸上、水下、湖中,天地連成一色的意境。在園林兩側,楊柳並非慣常所見的輕柔拂水,而是呈高大昂揚的蓬勃姿態,如梵高筆下的絲柏樹,予人充沛的希望及朝氣。在其中,劉海粟充分使用他融匯中國筆韻及印象派對色彩的敏銳幻變,快速地變化著用色,營造光源,從核心處的橙黃、鵝黃,到四周的青綠、翠綠,間雜幾筆墨綠,漸次鋪開,由內而外地綻放出那屬於生命的純真色彩。而隨著西湖水波的盪漾,柳樹亦影影綽綽地倒映其中,以暈染般的疊加方式,由遠及近地呈現出水色由清淺到深濃的自然過渡。遠處是山色空濛,雲卷雲舒,近處則是水波漾漾,荷塘深深。而湖中畫船悠悠蕩蕩地劃開道道波紋,將這天上地下與湖中,連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畫境。畫中可見藝術家針對光影施展變化多姿的筆法,以老辣剛勁的線條,奔放地導出物象的生命,而那一氣呵成的短筆更滲入國畫筆法之妙。作品之光影感和節奏的韻律兼具,呈現出強烈的寫意性和表達性,造就極富感染力的畫中世界。
剎那永恆的生命激情
「我常常看見一種瞬息的流動的線,燦爛的色彩,心弦便不息的潛躍,自己只覺得內部的血液要噴出來一樣,有時就頃刻間用了色彩或線條表白。」誠如劉海粟發自肺腑的言語,他一生追求「藝術的表白」,古稀之年仍四海採風,只為表現、追求生命那一剎那的永恆。後人觀其畫作,用筆大膽、用色鮮明,飽含浪漫主義的激情、後印象派的生命力,而這一切的源頭,正是他對藝術一往情深的激越和始終不變的赤誠。而這誕生於瞬息的直覺和噴薄而出的激情,貫徹了他80多載的藝術生涯。他以不懈的創作和教育事業,身體力行地道出對「美術」二字的箴言,也將這份箴言成為後輩取之不盡的藝術財富。
估價 :
HKD: 1,600,000 – 2,500,000
USD: 204,300 - 319,300
成交價:
HKD: --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