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4 秋季拍賣 >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83
石虎 (1942 – 2023)
朱廟(一九九〇年作)

油彩 畫布

88.3×64 cm. 34 3/4×25 1/4 in.

款識
1990石虎(左下)朱廟(畫背)
展覽
1998年,「中國水墨現代展」,山美術館,高雄

來源
2006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287
現亞洲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神覺有象,象化乾坤
石虎的當代神話

以「神覺」之象,鋪展性靈之韻。石虎以其融匯廣通的才情和大膽標新的美學生命力,特立獨行於近代中國藝壇。他的開拓性表現在對東方傳統的尊崇、對神性思維的再造。其藝術語言包羅萬象,立足於中華文化中的傳統壁畫、年畫、戲曲、剪紙、石窟、漆畫、刺繡等民俗特色,並同時將西方如畢加索(Pablo Picasso)之立體主義、米羅(Joan Miro)的幻形之象、非洲原始藝術的木刻皆為其所用,蔚成其自成一派的藝術風尚。

1978年代表中國出訪非洲的石虎,憑藉其出版的《非洲寫生》在藝壇打響名聲,隨之1982年其於南京博物館舉辦首次國內大型個展,令他名震藝壇。然而,其後襲捲全國的「85新潮」卻令傳統國畫式微,面對質疑和否定國畫的聲浪,石虎在走向紙上重彩、布上油彩的同時,亦深感「繼承傳統」的重要性。受中國傳統繪畫「以神寫形」理論的啟發,他力求「回歸造象」,以點與線、色相與形象的高妙結合,創生出精神的歸所。1990年,彼時旅居澳門的他開拓性地提出「神覺」一說,以非人格化的神性思維作為指引,開啟了90年代縱橫彩筆的「神覺」時代,展現出從心所欲的大自在境界。完成於1990年、以布上油彩為媒介的《朱廟》(拍品編號83),正為其以東方廟宇文化再造神靈生命之尺幅恢弘的精彩代表作。而另一完成於2000年的水墨作品《麗人》(拍品編號84),則以極簡的筆墨,回歸水墨的純粹境地。兩者共同道出石虎貫通萬物的「神覺」之言,連通起性靈的無雙神采。

端華渾穆,人廟合一
珍罕布上賦彩的文化精魂

「布上賦彩,中華古有技法。2000年前有帛彩,乃至明清民國,布上連環彩畫吊掛,桐油或大漆製布彩畫本用於建築、用於戲劇、用於家具、用於燈飾……我欣賞中國封閉時代的布上賦彩,那於煙色中的朱翠斑駁,每每令我神往不已。」
—石虎

如果說「神覺」是石虎油彩的精魂,那麼傳統民俗便成就了其神覺的底色。石虎出身河北偏鄉赤魯村,童年的農村生活使他得以接觸到豐富而純正的民俗文化,民間的廟堂塑像、家家戶戶造型質樸的剪紙、色彩鮮亮的紙燈籠,在其心中留下深刻烙印,成為他日後融合國畫、西洋畫、壁畫等形式的創作靈感。而70年代的非洲之旅、80年代遊歷河南、雲南西雙版納、甘肅等地的經歷,更為他提供了鮮活的素材和想象的源泉,令他得以在90年代將此前已飽獲讚譽的重彩畫和西式媒材融會貫通,並再下一城,步入布上賦彩的藝術化境。90年代,石虎帶著一批渾厚華滋、滿載古韻的油彩創作亮相、驚艷藝壇,並開啟他生涯中最為重要、巡迴於北京、澳門、台北、新加坡的「天命年展」,令其國際聲望達空前高度。是次上拍的《朱廟》即誕生於此一時期。

石虎曾言:「悠悠五千年中華文墨在側,布彩當如還鄉。」儘管在主流的藝術觀念中,油畫是西方的舶來品,但在石虎看來,中華數千年的民間文化,早已滋養了於布上彩繪的形式。「過節的時候,村裡會掛起一種用桐油和顏色畫在布上的中國式油畫,叫做『吊掛』。畫的都是老百姓喜歡看的故事。」他將西洋油畫與中國其來有自的帛畫、吊掛畫並行觀之,以貼近母體文化的圖像記憶,賦予當代的神性,塑造出獨屬於東方油彩的豐盈醇厚。

在《朱廟》中,石虎以澎湃的藝術能量,最大限度地將東方民粹與西方現代主義揉為一體,展現其所言:「中國藝術思維之特質繫於神覺」的特色。作品中所見如立體主義的幾何區塊、當代的拼貼結構,實則嫁接了傳統民俗藝術中皮影、剪紙的形式,賦予人物以靈動的想象。當中鏗鏘有力的線條結構,蘊含東方書法的古樸「金石氣」,魄力雄強,氣象渾穆,如銘文、似碑刻,煥然天成地展現著剛勁而蒼茫的歷史遺韻。此外,石虎從傳統宗廟祭祀的「神性」出發,刻畫了三位神靈形像,其各自的身形和面容,皆精妙結合了廟宇建築的屋簷結構體,與古代神像、貴族的珠翠衣冠,展現出石虎心眼中所見、所追求的獨特的「神覺」之象。如左側女神,鳳冠霞帔,端莊富貴,形似高牆大院的朱門繡戶,右側天王,盔帽威儀,綴以大紅絨球,冠頂的冕板如見典雅的琉璃瓦。而畫作整體所採用的朱紅與銘黃之色,亦呼應著故宮金碧輝煌的紅牆黃瓦,既具廟堂的華嚴宏秘,又彰顯人物的端正大氣,攝人心魄。而細觀女神懷中抱有一隻象徵祥瑞的鳳尾雉雞,天王神像張口呼嘯間見人形湧現,代表著現世祭拜的眾生,右下方的半形神像則如以身為廟的先祖,向世人敞開大門,展現出「心懷天下」的寬闊胸襟,若吟誦著「我後至孝,祗謁祖先。仰瞻廟貌,夙設宮懸。朱弦疏越,羽舞迴旋。神其來格,明祀惟虔」的宗廟之詞。三神三形,代表著天地人的美好和諧,以神祇般變化莫測之相,展露著神性的光輝,自石虎「人廟合一」的獨創之筆,滿載震撼人心的宏偉之氣。

平淡天真,再造神采
《麗人》的水墨再生

「不染而有染,不彩而有彩,納空白於線觀中,涵白有象,故執墨之人當知白也。」
—石虎

而至千禧年後,在色彩世界如通神覺的石虎,選擇回歸純水墨的媒介,開啟了一系列以「人體」為主題的感性創作,一展「黑與白」的水墨純韻。完成於2000年的《麗人》,褪去了重彩的炫目,以帶有常玉式線描的誇張感、席勒(Egon Schiele)素描般的靈動肢體語言,突顯出「線」的本質存在。畫中女子以蹲坐之姿呈現,周身曲線綿延而峭拔,雙手支起,形成富有張力的三角結構,而肉身則呈現出飽滿的弧形曲線,獨具婀娜風韻。在線條內,大塊水墨層層暈染,營造出具輕重深淺的光影變化,將黑與白、實與虛、濃與淡、凝重與空靈的雙重感知迸現。墨與線,明透而實融,質清而豐潤,渾然成為一體,令畫中麗人宛如魂生。

無論是濃墨重彩的廟宇神像,還是婀娜娉婷的窈窕麗人,石虎所力求創造的,恰恰是一個個超凡脫俗的靈魂,是文明源頭的神覺呼喚,是東方藝術永恆魅力之所在。在當今科學主導的現代社會,石虎以逆流而上的姿態,回歸中華文明的強大內核,藉由他的神覺藝術,孕育著文化的感性詩意和溫度,成就了他在東方傳統與西方表現主義間所建立的特出美學。以神寫形,最終匯成石虎筆下天人合一的神跡!

估價 :
HKD 250,000 – 350,000
USD 32,100 – 44,900

成交價:
HKD: 300,000

上一件 拍品 83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