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4 秋季拍賣 >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102
袁旃 (b.1941)
溪山小景(一九九三年作)

彩墨 絹本

25×49 cm. 9 7/8×19 1/4 in.

款識
癸酉年 袁旃 藝術家鈐印(左下)

出版
1995年,《袁旃 1993 - 1995》,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
展覽
1995年,「袁旃 1993 - 1995」,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墨意雋永,精彩無垠
袁旃的山水萬象

「在解析袁旃畫面意象的同時,能發現其敘事的複雜性與豐富性,可以超越偏見,甚至刻板印象。」
—法國蓬皮杜現代藝術美術館館長布利斯特(Bernard Blistene)

袁旃1941出生於重慶書香門第,1958年入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受國畫大師溥心畬、黃君璧指導,奠定了優異的國學和書畫素養。1962年她赴歐求學,投身文物修復,後取得比利時魯汶大學考古美術史碩士,及比利時皇家文物維護學院博士學位。在留學時期一次遊覽大英博物館時,她偶然看到漂泊海外的顧愷之《女史箴圖》,為畫中動人的線條和色彩所震撼,埋下了對東方藝術鍾情一生的種子。

1969年,她獲台北故宮博物院聘請,成為首席文物修復專家,任職32年直至退休。在此期間,她有機會近距離遍覽國寶,亦將之凝練為創作的靈感來源。自1987年起她重拾繪畫,以跨文化、跨地域、時間序的方式重新詮釋東方傳統,再造新式山水。2020年,她受邀成為首位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個展的華人藝術家,名震國際。作品並獲蓬皮杜、香港M+博物館、國立台灣美術館等收藏。

完成於1993的《山樹圖》(拍品編號103)和《溪山小景》(拍品編號102)為袁旃創作生涯中罕見的早期作品,其千禧年前之作存世稀少,且多已入機構典藏,過去三十年來在拍場可見者僅只6件,是次上拍者為私人藏家悉心珍藏三十餘年,首次釋出,必為識者之珍。

千山如畫,色韻奇絕

「重彩是這個時代的顏色。」
—袁旃

《山樹圖》中,袁旃依中國古法重彩繪畫,使用鮮豔的礦物色彩,以孔雀石的綠、青金石的藍,畫出綿延無盡的青綠山水。其間又以高純度的檸檬黃、朱紅點染出秋日的滿山輝煌。以細密而潤濕的墨筆,畫出多而不雜的層層山脊,高峰聳峻、環環相扣、壯闊磅礡。山間的墨與色隨雲氣流動之勢延長,逐漸隱入層層綿軟的雲霧,而又在右側如同霞光一般幻化為條條光帶,如若迸發出穿雲透霧的璀璨珠光。大面積的留白,為觀者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在袁旃的畫境中,能看到無窮的微妙細節和令人眼前一亮的景色,突顯文人對逐水草而居、避世桃源秘境的嚮往。

而《溪山小景》則令人聯想到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南宋四家」夏珪的《溪山清遠圖》以不同視角呈現山水的奇絕之姿。畫中袁旃跳脫傳統用筆,呈三角幾何狀的橙紅山峰組成規律的裝飾性紋路,拔地而起、直指雲霄,而深青、藏藍色的遠峰則採取平視,強調輪廓線條並輔以大量留白,展現其悠然隱匿雲中的虛幻美。近處的石與樹則以高度概括而清新鮮活的筆法畫出,色彩豐富、美輪美奐,而中心如珊瑚樹一般的紅色樹枝盤成象徵吉祥和無限的「8」字、以墨點畫出樹上生發出一層燦爛的橙色外衣,美不勝收。畫面遠近景之間硬朗和柔軟的視覺碰撞極具戲劇性,令人聯想到袁旃少時鍾情的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既有規律的裝飾性,又存自然之美,意詭筆膽又不失磅礡軒昂。

蓬皮杜中心資深策展人戴維(Catherine David)曾說:「我不願將袁旃的畫作單純歸類在水墨畫,因其作品的複雜與細膩程度,已超越了水墨這個媒介的定義」。袁旃的博學令她毫不費力地在貫穿東西的藝術殿堂遨遊,不受限地跨越中國傳統繪畫和當代藝術之間的障壁,她以超群的想像力創新求變,以當代的筆墨詮釋以董其昌為首的南宗文人畫中「以心造境」的理念,令人讚嘆。

估價 :
HKD 30,000 - 50,000
USD 3,800 – 6,400

成交價:
HKD: 62,400

上一件 拍品 102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