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cm wide
本品為宮廷御用茶壺。扁圓壺身,短流寬口,倒把渾圓。通體呈菊瓣式,器形以壺腹為分隔線似將上下兩朵菊花合二為一,上如覆菊,下似仰菊,又稱「合菊壺」。壺身與器蓋之菊瓣,瓣瓣相吻,扣合緊密,上下印對,毫厘不差。通體菊瓣筋紋均為32道,蓋口及底心花蕾為16瓣。俯視之,層層相疊,恰似菊花綻放。器身橫向呈扁菊之態,正向成瘦菊之形,恰如「橫看成嶺側成峰」之妙喻。壺底菊瓣形圈足,足心設菊瓣式開光,陰刻「雍正年製」四字篆書款,將壺身翻轉而視,即呈現年款置於菊花花蕊中央之景象,匠心獨具。壺身上下滿施爐鈞釉,古樸肅然,流淌的藍綠釉色交混點點紫斑,似山嵐雲氣,在垂流中變化萬千,交融一體。
雍正七年八月《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載:「初七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閏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宜興壺一件,奉㫖做木樣交給年希堯,照此欵式做均窰將霽紅霽青釉色燒造,欽此」(附圖一)。由此可知,拍品此類茶壺應為雍正七年,在世宗皇帝欽命監督下,以宜興紫砂壺為原型而製。
紫砂類合菊壺可見康熙朝作品(附圖二),圖見《荊溪朱泥·明清宜興朱泥壺研究》,圖48。據清康熙三十四年,於琨《重修常州府志》刻本中記:「壺則宜興有茶壺,澄泥為之……並製為花尊、菊合、香盤、十錦、杯子等物,精美絕倫,四方皆爭購之。」清吳梅鼎(1631-1700)《陽羨茗壺賦》亦雲:「菊入手而疑芳」,皆為描寫合菊式紫砂壺之語,此式壺形端莊俊雅,紋路流暢自然。景德鎮御窯廠在仿燒時,擴大了壺嘴底部與壺身的銜接面,壺身菊瓣形筋紋弧度更為平緩,視覺上重心靠下,更顯壺腹中線之位。敷以爐鈞釉,如孔雀開屏,絲絲入扣,華麗可觀。
另據雍正十年正月《賞用底薄》中錄:「十四日……賞敖牛特王敖齊裏:……霽紅菊花式壺一件,磁琺瑯茶碗四件……」;及光緒三十年十二月立《梨花伴月收存不在印檔瓷器清冊》:「素尚齋東順山房存雍正年款:……均釉菊花瓣壺二件……共壺三十件傳去四件現存二十六件」(附圖三、四)。由此可知,目前存世所知菊花瓣式茶壺中霽紅釉者未見,或因當年賞賜之用,而其餘品種皆有留存。
仿鈞釉菊瓣壺可見四例,其中館藏兩例,分藏於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圖載《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下冊,圖142;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頁92-93,圖59。另兩例,其一配純金蓋,曾刊在《收藏家》雜誌,2005年第11期(總第109期),頁11-12,後於2012年12月15日現身北京拍賣會,拍品編號747;另一例曾屬胡惠春先生舊藏,後售於紐約蘇富比1985年6月4日,拍品編號21。霽藍釉菊瓣壺可見兩例,一例先後售於香港蘇富比1982年5月18日,拍品編號291;香港蘇富比2005年5月2日,編號673;及北京2019年6月春拍,拍品編號5397,當時成交價為18,975,000人民幣。另一例售於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拍品編號581。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魚子綠釉菊瓣壺,無款,圖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頁110,圖72。而爐鈞釉菊瓣壺,且刻雍正年款者,僅見本品,存世極為罕有,足見其珍。
此式壺還可見乾隆朝作品,參考一綠釉例,無款,售於紐約佳士得2013年3月21-22日,拍品編號1206。還見一例粉青釉者,底落青花六字篆書款,曾為胡惠春先生、張宗憲先生遞藏,後售於北京2019年春拍,拍品編號5395,當時成交價為29,900,000人民幣。(上述各例菊瓣壺具體收藏情況及圖片詳見圖表一)
菊,在中華文脈中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禮記·月令》中記載:「孟春之月,天地和同,草木萌動。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足見戰國之時,菊已始為判斷節令之依據。《神農本草經》中還記載了菊花的藥用功效。宋代起,上至宮廷,下至民間,「賞菊」活動漸興,而後發展為民俗節日—重陽節。同時,古代文人又賦予菊花「人格」的精神寓意。最早記載見於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自此,菊花便被視為剛正不阿,不趨炎附勢的象徵。之後陶淵明成為最大的推動者。他的詩文中大量出現「菊」,如《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從詩中可以感受到詩人對於塵世的超脫和對自然的熱愛。故而淵明之後,菊遂為文人雅士之精神象徵,寄寓隱逸高潔之義,廣為世人所傾慕。
予菊花之形化之於器物之上始於宋代金銀器和漆器,後為瓷器所摹仿。宋人追求「平淡」之美,崇尚典雅質樸、嚴謹含蓄的藝術風格,故宋代陶瓷裝飾中的菊花紋比較寫實,捨棄過多修飾,以切實還原的手法展現菊花的自然形態。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哥窯青釉菊瓣式盤(附圖五),館藏編號:故00145380,通體為14瓣菊花形,以簡潔、規整之式模擬菊花形狀,這與當時的藝術風格相契合。明代御窯中菊瓣造型或紋樣主要集中在洪武、永樂、宣德三個時期,之後少見,參考同館所藏一件明永樂青花纏枝蓮枇杷紋菊瓣碗(附圖六),館藏編號:新00077158。
雍正皇帝鍾愛菊花,懷揣著如陶淵明那般閑雲野逸的文人情懷。胤禛尚為皇子之時,逃避太子之位的紛爭,幽居靜養,自號「破塵居士」,於西郊賜園—圓明園裏過著無欲無求的隱士生活,從而遠離宮廷權力鬥爭的殘酷。其精神寄託自然付之山水花草間,此番特殊經歷使胤禛深悟菊花之蘊意,並與之結下不解之緣。登基以後,雖置身繁重的國事政務之中,卻常寄情於物外以自娛,難掩文人本性。這種思想於當時宮廷器物製作中亦有體現。如故宮博物院藏《雍正行樂圖》冊頁中,便有一幅胤禛著漢服扮作陶淵明形象在東籬賞菊之圖(附圖七),抒發了雍正對陶公無限仰慕之情。
因此,世宗朝諸多宮廷藝術品皆曾盛行菊花紋飾,如被視為清宮瑰寶的雍正琺瑯彩瓷當中,以菊花為裝飾主題者,留存至今數量不下二十餘件,堪稱一絕。同時,雍正皇帝還擬取菊之形態美感,凝練於工藝造型之中,稽考故宮博物院庋藏之清代菊瓣形官窯瓷器,雍正一朝數量過半,且造型豐富,品類齊全。如鬥彩纏枝蓮紋菊瓣尊、粉青釉菊瓣瓶(附圖八)、及十二色菊瓣盤(附圖九)等,較前朝更勝一籌。此件爐鈞釉菊瓣壺,取秋菊之形,雋美佳妙,配以變幻莫測之釉色,盡顯清新脫俗的藝術魅力,將文人意趣融入其中,遂成曠世名品,獨步古今。
來源:
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7日,拍品編號727
倫敦佳士得,1998年11月16日,拍品編號236
藝德堂,香港
「雍正年製」四字二行篆書款
估價 :
HKD: 500,000-700,000
USD: 64,103-89,744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