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cm high
玉呈黃色,質細潤,硬度不足。紅、綠二種色點為沁染。刃部稍寬,兩角抹圓,兩面刃,無使用痕,身兩側略斜,向內收,近殘柄部鑽一孔,一面鑽,先陰刻圖案,後鑽孔。大孔一面鐫陰線怪鳥紋,頭上有雙冠,展翅而立;小孔一面鐫陰線獸面紋。孔下現存三條陰線圖案:上、下為方盛紋,中為漩渦紋,均作二方連續圖案,以五至三條陰線間隔。陰線刻獸面紋與山東日照兩城鎮發現的玉獸面紋錛上的陰刻圖案(見附圖)1 相似而略減,亦應屬龍山文化系統。
圭由石錛轉化而成為禮器,故此圭似錛。
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為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壁」。此圭形制與吳大澂所定之鎮圭 2 非常接近,可備參考。(楊伯達)
來源:
香港沐文堂珍藏,購於1994年以前
出版:
《關氏所藏中國古玉》,楊伯達,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4年,編號29
《亞洲文明博物館之中國文物收藏》,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1997年,編號14
展覽: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關氏所藏中國古玉》,1994年7月16日至10月9日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中國文物收藏》,1997年
香港藝術館,《金木水火土:香港文物收藏精品展》,2002年8月22日至2012年4月22日
估價 :
HK$2,800,000 -3,200,000
US$360,000-411,4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