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5 春季拍賣 > 瓷器工藝品
宗器.歸來——海外遺金集萃專場

1255
西漢早期
銅鎏金瑞獸紋奩

尺寸:高19厘米,寬19厘米

此器為西漢早期標準器,整體呈筒形,平底;三熊足;帶蓋,蓋上三隻朱雀展翅欲飛,蓋頂有環,器身兩側有對稱鋪首銜環。下呈三隻熊狀足,憨態可掬。器身外壁有弦紋劃分出兩部分裝飾帶,周身用鏨刻的方式刻畫連續不斷的簡化龍紋,流暢靈動,凸顯華麗異常。但更難得的是,歷經兩千餘年後,其蓋內還餘有清晰的彩繪鳳鳥及雲氣紋,宛如一幅西漢時期的畫作,精美絕倫。此奩不僅是漢朝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也是那個時代的靜默見證者。
漢代酒樽分盆形和筩形兩大類,盆形樽自銘「酒樽」,筩形樽自銘「溫酒樽」,「溫酒」即醖酒,是反覆重釀多次的酒。所以盛醖酒的筩形樽製作精美,在漢畫像石中也多被置於案上,其地位遠高於被置於地上的盛普通酒的盆形樽。
酒樽最早見於戰國,盛行於漢晉。當時上流社會常置於席、案,飲宴時先將貯藏在甕、壺中的酒倒在樽裡,再用勺酌入耳杯,然後奉客。考古中兩漢墓對於彩繪陶樽、鎏金銅樽、玉酒樽、綠釉酒樽、漆木器酒樽均有發現,然厘定其器名不統一。因酒樽形似「奩」(lián),有圓形(直壁,有蓋)、長方形、多邊形,大多分層,流行於戰國至唐、宋間,故而專家定名「奩」。1962年山西右玉大川村發現兩件,器口與蓋下子口沿陰刻銘文:「中陵胡傅銅溫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西元前26年)造」。銅溫酒樽為筒狀、有蓋、三獸足;另有一件為盆狀鎏金獸足酒樽。從此其樽銘文定名得以確定,可知鎏金銅酒樽除盛酒外,還用作溫酒。兩漢時期帝王諸侯等貴族使用的珍奇銅器上常施以鎏金工藝,《史記・封禪書》:方士李少君對漢武帝曾說「祠灶則致物,致物則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則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闡則不死。」漢代統治者使用鎏金青銅器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奢侈生活的需要,更是為了延年益壽、封闡成仙。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
參閱:
1.《中國青銅器全集(第十二卷)秦漢》,文物出版社,1998年,頁46,
圖4、5
2.《故宮青銅器圖典》,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頁255
3.《海外中國青銅器圖錄》,陳夢家,中華書局,2017年,頁245,圖134
4. 山西省博物院藏 中陵胡傅銅溫酒樽

估價 :
HKD: 250,000-280,000
USD: 32,000-36,000

上一件 拍品 1255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