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5 春季拍賣 > 中國書畫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378
潘素、張伯駒題 (1915-1992、1898-1982)
金盞菊花

立軸 水墨紙本

64×32 cm. 25 1/4×12 5/8 in. 約1.8平尺

鈐印:潘素
題識:潘素寫。
本幅張伯駒(1898-1982)題:方圓徑寸未如盤,開到陶家滿地錢,可似窮人身乍富,不知金穴與銅山。空思留枕魏王才,喜見驚鴻詠玉台。閩海三千行役路,紅塵疑並荔枝來。調寄小秦王題金盞菊花,應寶森詞家雅屬。中州張伯駒。 鈐印:張伯駒印、好好先生、京兆
簽條:張伯駒潘素合璧金盞菊花圖軸。白峰草堂。
展覽:「百川匯海—游藝堂珍藏書畫展」,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5FG,「游藝堂」、中國嘉德(香港)合辦,2021 年 4 月 17 日至 23 日。
出版:《百川匯海—游藝堂珍藏書畫集》,第322頁,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出版,2021 年 4 月版。

張伯駒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同被稱為「民國四公子」。經父輩世交孫履安的介 紹,潘素二十歲時成為張伯駒夫人。 章詒和曾在回憶與張家交往的文章中寫 道:「……潘素對張伯駒是百分之一百二的好,什麼都依從他,特別是在收藏方面。」購買陸機《平復帖》時,張家家境已不比往昔,但張伯駒憂心國寶外流,如孩子般躺倒在地 「撒潑」,最後是潘素變賣首飾助張伯駒如願 購得。戰亂中,又是潘素將張伯駒最寶貝的字畫一一縫入衣被保護,片刻不離身。如《憶伯駒》裡潘素所寫:「我們另過著一種研究書畫詩文的家庭生活,幾十年如 一日。」本幅《金盞菊花》即為此種生活的最佳見證。潘素自幼便有繪畫功底,婚後張伯駒為其重金延請名師,加之家中收藏頗豐,潘素日有長進。張大千第一次見潘素作品便直稱 「神韻高古,直逼唐人」。夫婦二人亦常有詩畫合作。潘素多寫山水與花鳥,金碧輝煌或清疏遠淡,張伯駒則以其獨創的「鳥語體」親題詩詞,相得益彰。如作家董橋在《永遠的潘慧素》裡所寫 的,「潘素的畫,加上張伯駒的字,是最佳。」《金盞菊花》便是典型的「潘畫張題」——以潘素墨筆所繪金盞菊,配以張伯駒親書之詩,意蘊倍增。畫中「京兆」之印 為兩人定情信物,在張伯駒舊藏書畫中亦經常出現。當年與潘素初識,張伯駒特意請名家刻了兩方,一方自用,另一方則贈與潘素。 每年元宵潘素生日張伯駒都寫詞贈之,婚後二十年時,特填《水調歌頭》一闕:「當時事,浮雲去,尚依然。年少一雙璧玉,人望若神仙。經慣桑田滄海,踏遍千山萬水,壯采入毫端。白眼看人世,梁孟日隨肩。」學生楊紹箕曾道:「在老伯最後十幾年的人生路途上,有潘素伯母與之相依為命。她老人家那令人肅然起敬的十幾年,遠遠不是『賢內助』三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此刻於此《金盞菊花》相對,浮雲蒼狗,惟情誼永恆。

估價 :
HKD: 30,000-60,000
USD: 3,800-7,700

上一件 拍品 37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