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4 春季拍賣
觀古—瓷器珍玩

939
清嘉慶 (1796-1820)
白芙蓉浮雕雙龍捧壽紋“嘉慶禦題昭仁殿”璽

6.5 cm. (2 1/2 in.) wide

印文“昭仁殿”,“昭仁殿,四始授時紀孟春,為人君必止於仁,蒼生仰荷無疆澤,謨訓昭垂衷敬循,久安習俗漸漓澆,敷教難期化敝雕,慎選賢才使司牧,仁心仁政庶宣昭。嘉慶禦題”款(參閱:四庫全書《仁宗禦制詩三集——昭仁殿》)
如果說田黃象徵石中至尊地位的話,芙蓉彰顯的則是高雅品位。芙蓉石潔白純淨,溫文爾雅,質地在透與不透之間,似玉非玉,其觀賞價值與人文追求皆由此始。早在清初康熙時期,已深得帝王的寵愛,向為宮廷禦印所選用,這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康熙皇帝御賜芙蓉石寶璽“御賜朗吟閣寶”可作證明。清末時與田黃、鶏血幷稱“印石之寶”。自古文人墨客,鑒藏家也對芙蓉石百般推崇,清人郭柏蒼在《閩產錄異》中評“芙蓉似白玉而純粹,玉不受刀,遜於芙蓉矣”。民國龔綸在《壽山石譜》中認為:芙蓉石溫潤凝膩,山坑其他石種無法相比,像初開的木芙蓉花。書畫篆刻家陳之奮在《壽山石小志》中讚歎:“芙蓉之質與色,直可與田黃、凍石雄峙壽山”。清代歷朝皇帝皆喜以田黃、芙蓉、壽山為材制鈕以為御用,尤以雍正、乾隆、嘉慶三朝為最盛,著名的若雍正帝的雍正御覽之寶、雍正御筆之寶,乾隆帝的乾隆敕命之寶、乾隆宸翰,嘉慶帝的嘉慶尊親之寶、嘉慶御筆之寶等皆為壽山石所作禦印。
此印為芙蓉石,印材碩大方正、造型穩重氣勢恢巨集,質地細潔膩凝,如脂如膏,因年代久遠的關係,火氣褪盡,加上白裏泛赭黃的芙蓉所特有包漿,更顯得沉穩內斂,古色古香。印紐頂部浮雕雙龍捧壽紋飾,中心處剔地陽刻篆書壽字,印臺斜起呈覆鬥樣式,飾以饕餮獸面紋,整個印鈕構思精妙奇巧,佈局對稱工整,雕琢精細、刻劃傳神,製作工藝精湛之極。
昭仁殿始建於明代,為幹清宮東側小殿。至清朝,昭仁殿成為皇帝讀書的地方。殿后西室匾曰“慎儉德”,再西有匾曰“五經萃室”。嘉慶二年(1797年)十月,幹清宮失火,延燒昭仁殿,嘉慶三年(1798年)昭仁殿重建,由此可見此印當為嘉慶三年重修昭仁殿后所制,觀其底部所刻寬邊朱文昭仁殿三字,為十分典型的清代寶璽篆刻手法,而邊款則亦採用了十分標準的宮廷館閣體字體異常秀美。整件作品充分體現了幹嘉時期宮廷御用之物極盡奢華、完美無缺的清代宮廷雕刻工藝,彰顯出至尊無上的皇家風範,屬不可多得的清宮舊物。
昭仁殿南向,單簷歇山頂,上覆黃琉璃瓦。面闊三間,正中明間辟門,兩次間檻窗。殿前接抱廈三間。明時,殿前有斜廊通幹清宮及東廡,清代改廊為磚牆,自成一院,有小門以通內外。殿后接室三間,均為藏書之處。殿之東設龍光門,明代已有,是正宮通向東路的安全出口。乾隆九年(1744年),皇帝下詔從宮中各處藏書中選出善本呈覽,列架於昭仁殿內收藏,幷御筆書“天祿琳琅”匾掛於殿內。乾隆四十年(1775年),又命大臣重新整理,剔除贗刻,編成《天祿琳琅書目前編》十卷,記載了每一部藏書的刊印年代及流傳、收藏、鑒別等情況。當時昭仁殿共有宋、金、元、明版藏書429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皇帝認為南宋岳珂所校刻的《易》、《書》、《詩》、《禮記》、《春秋》五經十分重要,命諸臣在昭仁殿后室特辟一小室,賜名“五經萃室”,禦題匾額,懸於室內,幷設圍屏,上刻“五經萃室記”,旁有聯曰:“有秋曆覽登三輔,旰食惟期協九經”。後嘉慶皇帝亦常臨室閱覽,幷作有《五經萃室觀書詩》。嘉慶二年(1797年)十月,幹清宮失火,延燒昭仁殿,《天祿琳琅》之珍貴藏書被焚為灰燼。同月,嘉慶皇帝命重輯《天祿琳琅續編》,於次年完成。嘉慶三年(1798年)昭仁殿重建,收貯《天祿琳琅續編》659部,12,258冊。“五經萃室”亦重新恢復,藏《相台五經》。昭仁殿的藏書中,宋金版本用錦函,元版本用青絹函,明版本用褐色絹函,分架排列,皇帝可以隨時到此覽閱,十分方便。

估價 :
HKD: 2,000,000-3,000,000
USD: 258,100-387,100        

成交價:
HKD: 2,415,000

上一件 拍品 939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