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4 秋季拍賣 >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40
朱沅芷  (1906-1963)
這裡是紐約(一九四三年作)

油彩 畫布

91.4×71 cm. 36×28 in.

款識
Yun gee(右下)

出版
1992年,《朱沅芷作品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第123頁
2008年,《行旅生涯——朱沅芷與朱禮銀之繪畫》,華盛頓大學出版社,西雅圖及倫敦,第85頁
2014年,《世界名畫家:朱沅芷》,河北出版傳媒集團,石家莊,第63頁
展覽
1944年10月4日至12月3日,「描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
1944年12月15日至1945年1月15日,「描繪美國」,春田市美術館,麻薩諸塞州春田市
1945年2月1日至3月4日,「描繪美國」,卡內基研究所,匹茲堡
1992年3月25日至6月14日,「朱沅芷作品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2017年11月24日至2018年1月28日,「無界之境:朱沅芷、朱禮銀 雙人展」,耿畫廊,台北

來源
藝術家女兒朱禮銀舊藏
台北耿畫廊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附:台北耿畫廊開立之作品證書

向陽而舞,引航時代之巔!
朱沅芷一生光榮與夢想的豐碑之作現身

「酒讓人聰明敏銳
活力充沛,如車輪般轉動
左右搖擺
不隨波逐流 亦無盡頭
靈巧如所羅門之手
看向摩天大樓逐漸消失的遙遠天際
就在帝國大廈的最頂端
攪動出貫天白虹,有如彩練
閒庭信步,卻未嘗稍停
這時 我登上了航船
它移動著
在水面上留下道道波痕……」
——朱沅芷《駛向紐約》

二十世紀之初,西學東漸之風漸盛,五四運動的號角吹響了留學遠航的時代進程。當1921年常玉踏入巴黎的大茅屋學院、丁衍庸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研習野獸派,林風眠、徐悲鴻、潘玉良、關良等紛紛留法赴日,親炙西方思潮,1906年出生於廣東的朱沅芷卻在1921年登上了駛向美國的輪船,更誓言要為藝術「在岩石上造房子」!彼時的美國排華嚴重,朱沅芷卻憑藉過人的才華,在繪畫、戲劇、音樂等眾多領域上展現不凡造詣。在繪畫上,他結合自身獨特經歷,博採眾家之長吸收轉化而提出新創:幼時受家鄉嶺南畫派薰陶,15歲赴舊金山並進入加州美術學校,鑽研共色主義,兩次巴黎時期吸納超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並不忘回溯東方涵養,最終於紐約融匯而創生其獨一無二的、具個人標誌的晶燦「鑽石主義」,成為「華人現代主義先驅」的輝煌典範。

在朱沅芷短暫卻波瀾壯闊的一生中,他遊泊於時代交替的洪流,卻始終心繫時事,積極投身藝術,並以前衛藝術家的身份組織畫會,參與各大展覽、比賽,大力推動現代藝術的發展,在異鄉,他以華人的身份披荊斬棘,終而開闢出一條獨我的藝術道路。迄今,其作已被諸多世界級美術機構收藏,如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紐約惠特尼美術館、華盛頓赫胥宏美術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加州奧克蘭美術館以及台北市立美術館等,書寫下了華人留美先驅無出其右的重要篇章。

紐約!紐約!
宏圖之志的獨我宣言

「他追尋的東西永遠在前方,即使是過去的事,那過去也隨著他的旅程逐漸改變……每次抵達一個新城市,旅人都會再度發現一段自己不知道的過去……就在異鄉、在他未曾擁有的地方等著他。」
——義大利文學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看不見的城市》

縱觀朱沅芷的藝術生涯,可分為五大階段:舊金山時期(1921-1927年)、第一次巴黎時期(1927-1930年)、第一次紐約時期(1930-1936年)、第二次巴黎時期(1936-1939年)和第二次紐約時期(1939-1963年)。而紐約,在其生命中所佔據的時間最長,亦對其藝術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那裡,他見證了在「咆哮的20年代」影響下,美國迎來前所未有的現代化風潮、工業與科技力量的繁榮、旺盛消費主義的都市、一波接著一波橫空出世的藝術理念、對未來的無限樂觀和期待。這一切,都宣示著一個嶄新時代的來臨,深深激發了朱沅芷宏圖大展的壯志和渴望。在1930年代,他已在美建立其聲名與藝術地位,自1931年,他先後受邀於紐約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大中央宮發表展覽,並創辦「近代藝術學院」。1932年更完成了史詩之作《工業之輪在紐約》,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新總館的揭幕壁畫展上展出,同場參與的藝術家還有大名鼎鼎的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朱沅芷並由藝評家評為「展中最優秀的四位藝術家之一」,大獲矚目。

而在1940年,當他再度由巴黎返還,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他的渴望和理想依然不變。紐約仍是他心中、畫中那充滿著機遇與挑戰的繁華都市,並已取代巴黎、即將在40至50年代成為世界藝術的中心。儘管面臨40年代的二戰時局、經濟危機、排華法案等種種現狀,朱沅芷仍心懷遠大抱負,回美後他旋即於談波畫廊(Tempo Gallery)展出近百幅創作、發行「鑽石主義」刊物宣揚其藝術理念、積極參與眾多大型展事和壁畫創作,於紐約市立美術館教授繪畫等,迎來事業上的第三個巔峰。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完成於1943年、以盛世之景舞動時代理想、展現心中宏圖之志的《這裡是紐約》!

盛世之構,
狂飆的時代巨輪

在朱沅芷畢生創作中,以紐約風貌為題材之作可謂最為經典,當中不乏展現中央公園、百老匯大道、城市景觀的系列之作,而在其中,描摹紐約最核心的「曼哈頓高樓」的系列創作,當為最受矚目、最為人稱道的重要一環。這不僅源於其畢生現存最大尺幅之作、完成於1932年的鉅構《工業之輪在紐約》即為此主題,更是在於他以多元的藝術形式、奪人心目的多重視角構圖,力圖展現著這座城市最為突出、也是最標誌性的現代化特質——「摩天大樓」。而究其畢生創作,共僅有6件油彩作品以此主題展開。是次呈現、唯一完成於40年代的《這裡是紐約》,即為僅次於《工業之輪在紐約》的第二大尺幅之作。作品在細節上的豐富程度絲毫不亞於後者,朱沅芷以細膩的下筆、高飽和度的色彩、獨創的雙人舞形象、強大的戲劇張力、抒情的表現力,為觀眾揭開40年代紐約登頂世界中心的盛世面貌!

在結構上,作品採多點透視,構成豐饒有趣、多層次的空間。在喧囂繁華中,又縱貫分明、井然有序,帶領我們層層深入其中。首先在縱向上,朱沅芷以左側宏偉的曼哈頓大橋作為視覺引導點,斜向貫入右側的城市建築核心,將獨立橋樑和鱗次櫛比的建築構成第一層對比,又在橋身懸索的網狀結構和大樓的窗格上形成巧妙呼應,「幾何化」地展現工業時代的先進技術。

世界一體,
敲響城市的脈搏樂音

其次在橫軸上,整體以遠景、中景、近景的三層空間和天、地、人這三種元素鋪展,層次分明。而細觀其中,直衝天際的摩天大樓高低不一,構成自然的韻律感,彷彿城市激昂、勃發的樂音,敲動城市的脈搏,除此之外,並彰顯了日新月異的天際線高度,展現人類競速、狂飆時代的特質。橋下的貨輪遠近不一地駛往不同的方向,在均衡的秩序中注入了一種變動的活力,巧妙地讓觀者視線隨著船隻的逡巡,進一步拉開畫面朝上、下、左、右外擴的空間感。此外,朱沅芷施以一道鮮明的紅色弧形,指涉了左下外緣二艘輪船的航向,似有意連接起地球的「球狀結構」,暗示全球化世界一體的起點和生生不息的時代姿態。

而建立在這繁榮之上的高樓,倚靠著川流不息的港口,以強大的力量拔地而起,在靜態與動態的對比中,展現它成為世界進出口貿易中心的地位。再者,更為巧妙的是,輪船的航程線恰恰完全平行於人物站立的弧形平台,構成裡外空間上的照應,將遠方的航運發展、中景的城市建設,與身處其中人民的美好生活,達成一種圓滿的和諧。觀眾彷彿正立於近景的布魯克林區高點,在遠眺的視角中,將東河對岸的曼哈頓天際線盡收眼底。

東西共融,
世界中心的磅礴與暢想

作品充分展現了朱沅芷一生中堪為經典之最的磅礴構圖,當中無數的靈感與巧思,正來源於他融貫東西的美學再造。自東方,他汲取了元代倪瓚「一河兩岸」式直立的山水佈構,儘管他一生中極少描繪東方山水,然而此作的高樓景貌卻不時流露出如北宋李成、范寬式山水在深遠、高遠的空間表達。而在近大遠小、幾何式層層而上的結構中,我們亦可看到如塞尚(Paul Cezanne)《聖維克多山》中,那建立起縱深關係的立體主義話語。藉由東西視角的融合與創新再造,《這裡是紐約》由外而內、層層深入地鋪展著自然、工業和生活的三層空間,以基於現實的豐沛想象力,為我們構建眼前這滿懷理想的、欣欣向榮的、位於時代巨輪上的紐約城。

幻彩之城,
摩登時代的霓虹色韻
回顧1940年,朱沅芷定居曼哈頓的上東城,細心觀察著紐約城市的建設,積極尋找素材,並以他的幻彩之瞳,開展第二次「紐約時期」色彩上的抒情表述。《這裡是紐約》在大框架上集中以「紅、黃、藍」三原色為主色調鋪展,由天空、海洋深邃的普魯士藍,過渡到天際被晨光籠罩的大面積銘黃、以及海洋航線的朱紅。色彩明亮鮮妍,極具視覺衝擊力,在各自飽和綻放的同時,又以結構性的方式互補共融,營造出美好的願景和詩情。

在右側中心區,為契合高樓大廈的條形結構,朱沅芷特以長條色塊,進行色階的層層過渡,高樓群中,他施以金黃的色澤表現天際線最高處的帝國大廈與克萊斯勒大廈,凸顯二者直入雲霄的氣魄,而在其周圍簇擁的伍爾沃斯大樓、華爾街120號大樓、美國國際大廈、川普大樓、漢姆斯利大廈、每日新聞大廈等建築上,則分別施以橘黃、墨綠、紫羅蘭、粉紅、米黃等豐富如霓虹燈般的亮眼色彩,以充滿表現主義的幻彩,去描摹彼時紐約興起的建築「裝飾風」(Art Deco)和霓虹光華。參差錯落間,一座奇巧具科幻感的魔方之城在畫中誕生,並在由低向高層層變化的幻彩中,鋪展出一條通天之路。這不僅展現出沅芷多年鑽研「共色主義」原色應用的心得,形式上也具有其鑽石主義理論中「揭示所描繪物件的內在資訊——即生命物質與精神的根本」之深切思考。而畫中人物的紅舞鞋更成為畫中的點睛之筆,呼應著朝氣蓬勃的紅日,亦融入這座城市的絢麗多姿,為觀眾一展摩登時代的明麗與張揚!

愛人與我,
別具自傳性、向陽起舞的自由精神

「這裡有薔薇,就在這裡跳舞吧!」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法哲學原理》

而觀眾的視線也隨著舞鞋逐漸定焦在前景一對翩翩起舞的青年男女身上。他們伴著輕快的腳步,擺動出如電影《La la land》中美式踢踏舞的標誌性手勢,迎著曦光,向陽而舞。在彼時的40年代,美國百老匯已是家喻戶曉的存在,歌舞廳和音樂劇演出的興起,令爵士樂走向大街小巷,亦帶動了美式踢踏舞在美國家庭中的傳播。1940年,由彼時當紅踢踏舞者亞斯坦(Fred Astaire)、鮑威爾(Eleanor Torrey Powell)主演的著名歌舞電影《百老匯旋律1940》,更令踢踏舞風靡一時。輕快的節奏、變化多端的舞姿、充滿活力的美式風情,深獲民眾喜愛。不僅緩解了戰時的緊張氣氛,更為生活帶來新鮮,成為「美好和自由」的精神象徵。而這對畫中人無疑演繹了此時代精神與追求。

事實上,在創作此畫的前一年,朱沅芷正與相戀七年的海倫(Helen Wimmer)結為連理,1943年其女朱禮銀的出生更是錦上添花,將喜悅注入這個家庭中。《這裡是紐約》畫中金髮綠衣的藍裙女子和身穿西裝的男子,恰如同海倫和朱沅芷的化身,他們深情凝望,旁若無人地訴說愛意,伴隨回首的小犬、懸停的白鴿,在這歌舞升平的都市之巔,張開雙手展望著愛與美的未來。朱沅芷在此將對愛人的炙熱情感自然地流露於畫中,更將踢踏舞的自由精神注入此作,歌頌著向陽而生的時代篇章,令作品別具理想與自傳性的特殊意義。

祈願和平,
水中天使、人道主義的時代真義

「沅芷的畫總令我感動,畫中所蘊含的豐富色彩與滿腔熱情,賦予每一筆觸新的生命,足以讓它從那時候盛行的社會寫實主義畫派沉鬱的灰棕色調中解放。沅芷始終超前於他的時代,是一個具前瞻力、廣富同情心的人。即使在藝術領域以外,他也秉持世界性的襟懷,不時地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朱海倫(Helen Gee)

此外,朱沅芷有意以大量豐富的細節,令《這裡是紐約》區別於摩天大樓系列中的其他作品,以此展現紐約在40年代發展間的獨特變化。如天空中飄逸的美國國旗,指向二戰時的愛國情懷,遠處新建的紅十字救護中心、教堂,大量或飛旋或停駐的和平鴿,以及最右側建築上的天使雕像都展現了對於和平的祈願。事實上,現實中的紐約並未有此大廈,此雕像乃是朱沅芷將紐約中央公園中畢世達噴泉的「水中天使」雕像,移植到了畫中。在美國耳濡目染、對基督教產生濃厚興趣的他,亦深暗聖經故事中關於「水中天使」治癒病患的故事。他將其化身引入此作,以其指向前方的手勢,希冀透過「治癒身體和人心」的力量,為世人指引前進的方向。

儘管朱沅芷華裔身份特殊,他仍積極投身社會運動,關心時事議題,如1940年他曾在蒙卓斯畫廊(Montross Gallery)舉辦個展,為戰爭孤兒籌款賑濟,1942年於米奇畫廊(Milch Galleries)舉辦的個展,亦有部分款項投入「民治協進會」和「英美救傷兵車團」。這不僅是來自一位藝術家的善心,他更是以一位世界公民的身份,去關懷、救助、反饋於社會,打破種族的藩籬,進而攜手創造更為光明的未來。因此,《這裡是紐約》不單單寄寓著朱沅芷對紐約美好未來的無限期盼,更展現一位久居美國的華人藝術家,如何以自我的身份書寫美國的時代畫像,如何以藝術展現對人道主義的關懷,和為世界祈福的動人精神。

十年磨一劍,
獲獎巡展殊榮之重要代表作

除作品內涵的重要性外,《這裡是紐約》曾榮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重要展事,標誌它在朱沅芷40年代創作中無可比擬的豐碑意義。在作品完成後的第二年,藝術家曾攜此作競逐向全美藝術家開放的「描繪美國」大賽。此賽事是由二戰期間在美深具影響力的NPO組織「藝術家為勝利」(Artists-for-Victory, Inc.)所籌備,由百事可樂企業贊助、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展出,共計5000幅作品參與競選。而《這裡是紐約》由其中脫穎而出,成為150幅獲選畫作之一,更是唯一入選的華人藝術家作品,這在彼時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無疑是極大的肯定和殊榮!

作品隨後在1944至1945年間巡迴展出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麻薩諸塞州春田市美術館、匹茲堡卡內基研究所,此一光榮事跡並在1944年10月20日獲《大美晚報》報道,將此喜訊傳回上海,為國人所知。《這裡是紐約》無疑成為了朱沅芷生平中極具重要意義的創作,可與《工業之輪在紐約》比肩,堪為至尊的重要姊妹代表作,先後標誌了藝術家在30至40年代的過人成就。而《這裡是紐約》在戰後世界的時代背景下,具重要的社會價值,並令朱沅芷向世人展現其從30年代抵達紐約、40年代再重回故地、在此十年磨一劍更為成熟的藝術才情。他以華人藝術家的視角,融匯中、歐、美三地的美學結晶,抒發其對大時代宣言的豪邁胸襟,以無與倫比的姿態震撼世人!

「每一幅真誠的畫作,都試圖在表達人們對事物的觀察以及觀點的同時,尋找符合其時代背景的表現語彙。」正如朱沅芷所言,《這裡是紐約》浸透了他對於紐約與其所處時代最真摯的體察,在其中,他赤誠地描摹這座城市帶給他的憧憬與力量,更訴說著他賦予這座城市的美好與暢想。他以貫通東西藝術語彙,為時代畫像,樹立自我的藝術標誌。在這裡,他滿懷熱忱,傾盡全力,施展才華,在這裡,他站在城市之巔,踏著堅定而浪漫的步伐,與愛人向陽而舞。在這裡,他書寫下一生的光榮與理想,義無反顧地奔向未知的明天,在前進的腳步聲中,聽見心中無比清晰的吶喊:「這裡是紐約!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時代!」

估價 :
HKD 6,000,000 – 8,000,000
USD 769,200 – 1,025,600

成交價:
HKD: 7,170,000

上一件 拍品 40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